发表于2023-03-25 10:44 作者:写手孙世元
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入声)•一组韵•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柳永正体。
翘首关城,箭垛外、长空雁彻。
宝成路,千峰竦峙,万山重叠。
川陕咽喉悬冷瀑,关中门户依苍月。
栈道窄,韩信渡陈仓、咸阳阔。
斯飞兀,苏轼涉。乌台案,遭诛罚。
断岭清姜水,淘尽豪杰。
诗剑放翁千古颂,戎行吴玠中天屹。
咏《书愤》、老酒祭雄关,霞光澈。
注:
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最早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属于关中四关之一。
宝成路-----即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省宝鸡市,向南穿越秦岭到达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该铁路的建成,改变了“蜀道难”之局面,为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
韩信渡陈仓------公元前206年八月,齐国和赵国公开叛乱,项羽带兵前往平定,这就给了刘邦的机会,于是在韩信的谋划下,汉军发动了北上夺取关中的战役。当时北上关中有5条路线可以发动取关中的战役,楚将章邯判断汉军最可能走的就是子午道这条路,结果韩信果然派兵大张旗鼓地修筑栈道准备走子午道这条路,然而,当张涵把部队调来子午道的时候,韩信统领“叛军”却声东击西的走了另一条路陈仓道,打败了章邯,夺取了关中。这是韩信在战场上第一次绽放出名将的光辉,后来的元曲里也将这段历史传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经典桥段。
斯飞兀,苏轼涉------斯飞,即斯飞峰,位于大散关北岭,现已在斯飞峰上新建座斯飞阁,在“东坡吟诗处”铸有苏东坡塑像。当年,苏东坡登临斯飞峰曾留下七律《题宝鸡县斯飞阁》:西南归路远萧条,倚槛魂飞不可招。野阔牛羊同雁鹜,天长草树接云霄。昏昏水气浮山麓,泛泛春风弄麦苗。谁使爱官轻去国,此身无计老渔樵。
乌台案-----即乌台诗案,主角就是苏轼。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19岁的苏轼结束了他在眉山老家悠然自得的读书时光,同小他两岁的弟弟苏辙一道,被父亲苏洵带着,踏上了1200多公里的进京赶考之路。父子三人出成都,经阆中上终南山,走上古栈道,过大散关入关中,再东向越过河洛平原,历时一个多月,抵达京师汴京。让苏轼深感快乐的,他在次年的省试中一举成名,以第二名的成绩高中进士,他的弟弟苏辙也上了榜。虽说苏轼本来应该高中榜首,因为主考官欧阳修误将他的答卷当成了门客曾巩的,为避嫌有意判他第二。但这也足以令他欢心鼓舞,更令久考不中的老父亲心花怒放。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他与弟弟苏辙一同参加了仁宗皇帝御试。苏轼考中第三等,而这已经是“百年第一”的好成绩了。因为制科考试成绩虽分五等,但第一、二等只是虚设,从来没有人考到过。弟弟的成绩也很优秀,这意味着经过一系列科举考试,两兄弟从平民布衣进入了朝廷命官的行列,而且因这次考试他们被仁宗皇帝视为有宰相之才。苏轼登船离家时写下的“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诗句里那种对前途的向往,有了切实的注脚,他的一只脚已经踏上了仕途天梯的台阶。随后,苏轼的仕途自陕西凤翔起步,从入朝从政到主动避开党争漩涡请求外放,辗转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做地方官,其间虽有过对某一段艰难处境的怨艾,但总体意满志得,十分顺遂。他勤政为民,运用自己的智慧竭力谋民生福祉,为官一路,留下了诸多令百姓赞美后世传颂的实绩。这时候的苏轼,俨然是一位在励精图治中践行儒家“治国平天下”社会理想,从中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受人爱戴的优秀官员。读读他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词句“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可以想见他的官场人生风采。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旨在富国强兵,改变王朝积贫积弱的状态从而提出变法改革,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因反对变法改革,被谢景温诬奏,为躲避政治旋涡自请外任,调杭州,虽是自请,但也是形势所逼,姑且算一贬。后来,因为反对改革的声音实在太大,宋神宗也不得不罢免了王安石的相位。但同时,在贬黜王安石之后,宋神宗依然坚持执行新政。此时的新政,已经不再是王安石主导,而是由宋神宗直接主导了。就是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乌台诗案发生了。当时,苏轼被调任湖州知州后,按照当时的规矩,得给皇帝写一份谢表。这种东西一般就是例行公事,但苏轼作为一个极为有才的大诗人,却在这份公文当中,掺杂了自己对新政的不满。当这份谢表被送往京城之后,京城内的很多拥护新政的大臣,开始借题发挥,弹劾苏轼,说苏轼恶意中伤朝廷,反对新政,对皇帝不忠。此时的宋神宗,恰好正需要杀鸡儆猴,自然打算着重处置苏轼。尤其是新政派为了执行新政,必须要杀掉一个保守派的中坚人物,所以非要至苏轼与死地。就在苏轼的生命岌岌可危的时刻,一个关键人物的话,救了苏轼一命。这个人,就是已经被罢黜相位的王安石。王安石虽然已经被罢黜,但在他新政派当中依然称得上是新政派的中坚人物。对于苏轼,王安石很欣赏苏轼的才华,觉得既然只是政见不和,没必要非得至苏轼与死地。于是,王安石上书宋神宗,请求从宽处理。于是,宋神宗选择对苏轼从轻发落,只是将苏轼贬黜到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受当地官员的监视。就这样,苏轼被贬到了黄州。乌台诗案,也至此告一段落。应该说,苏东坡不属于官场,属于民间,根在文化沃土,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优秀文脉需要他身体力行为其代言。假如他仕途顺利,一路凯歌,就算官至当初仁宗皇帝吉言预计的宰相高位,恐怕也很难力挽王朝之既倒而名垂青史,毕竟中国封建社会,成王败寇,王朝兴衰更替的这种制度性规律,不是哪一个人能够把握掌控的。苏东坡经此一劫,已然淬炼成 “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但胸中廓然无一物,即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的新人。从此,苏东坡豁然开朗,任性情重构了自己的人生图景,凭才华谱写出自己传诸后世而不朽的诗词文章。在去世前两个月,苏东坡回顾自己的人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后人多解读为恰恰是这三个地方,让他可以忘却茕茕,拥有此身,砥砺奋发,成就千古文章——如此看来,他真就说出了最中肯的真心话。乌台的磨难,让他洞见了世事纷扰的真相,从而超然而出,做到了境界旷达、灵魂敞亮和文采飞扬。
放翁千古颂------放翁,即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公元1172年,著名抗金将领王炎把宣抚司从广元迁到汉中南郑,慕名请来陆游做军中幕僚,48岁的陆游在这一年终于来到抗金前线。这是陆游亲着戎装在大散关举起了抗金大旗,实现了自己一生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的军事实践。这一年让陆游的生命焕发出无限光辉,理想进入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高潮。虽只有一年,但这一年的军旅生活让他终生难忘,因此大散关便成了他诗歌经常咏叹的地方。陆游有26首诗词咏及大散关,写作年代相距37年,晚年陆游被罢黜赋闲在山阴老家,弥留之际写下《示儿》这一千古名句,在大散关碑刻作品中,《示儿》被排放在最显要位置。此诗是诗人的临终绝笔: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短短数语已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语言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浑然天成,以极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极深厚、强烈的情感,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吴玠中天屹-------吴玠,南宋名将,字晋卿,今甘肃省静宁县人,大散关铸有吴玠塑像。吴玠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起领兵抗金,与其弟吴璘都以勇略知名,先后归属于曲端、张浚麾下。富平之战失败后,吴玠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大散关已成为抗金前线所在地。吴玠、吴璘二人曾在此以两千精兵大败金国将领兀术十万之众,保全了南宋偏安江南的局势。史称“微(吴)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吴玠汰冗员、节浮费,广设屯田、修复废堰,与胡世将创转船折运法,使粮储充足。官至四川宣抚使。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病逝,时年四十七岁。追赠少师,谥号“武安”。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追封涪王,位列七王之一。
《书愤》------《书愤》是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此诗的创作背景则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春。隐居山阴故里的陆游时年六十有一,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沉沦,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陆放翁提笔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023/3/14农历兔年二月廿三
孙世元,网名:当代•写手也疯狂——孙世元。男,大学文化,三级作家,下过乡,当过兵,修过飞机,开过火车,在铁路多经部门经过商。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八大代表。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小说研究会秘书长,于八十年代陆续发表文学作品,在九十年代晚期开始中、长篇小说创作,曾在《章回小说》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煤台老凿李宝昆》(2001年6期)《无规则游戏》(2002年2期)《辽西炮手》(2003年2期)《谜底在新婚之夜揭晓》(2003年11期)《鬼节》(2004年8期)等省市级文学期刊及各大网络平台发表小说,诗歌,古体诗词,散文,影视剧本,理论课题,报告文学很多很多,仅在《中国诗歌网》就发表旧体诗词五百多首,在《江山文学》《觅涯网》《中国网络诗歌》《诗词在线》《中文诗歌网》《大中华诗词论坛》《天涯网诗词比兴论坛》等等大型网媒发表现代诗歌及旧体诗词两千余首。本人从一九八五年第一篇散文《冬登华山》第一篇小说《带号码的路徽》见诸报端起,时至今日已公开发表作品达三百万字。
字数:4201 人气:52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