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文学

永遇乐·倒马关

发表于2022-11-21 19:43  作者:写手孙世元


词林正韵·第四部(仄声)·一组韵·双调一百四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苏轼正体。


寻觅雄关,追踪夙迹,竟成灰土。

恒岳千重,太行万仞,落照长烟素。

龙争豹变,蚁穿蛛绕,险径飞狐怯步。

八仙洞、悬崖箭眼,衰草废墟碑竖。


雾蒸荒燧,烟锁断垒,人道六郎曾驻。

势压关河,气吞星斗,鏖战羊山坞。

潼台救驾,娶妻郡主,败走金滩冥路。

孟、焦死,青山依旧,壮魂在否?


注:

倒马关------位于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村,最初于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


恒岳------五岳之中古北岳恒山,从春秋战国到明代中期一直在河北境内,即今天河北省保定市的大茂山。明末清初时才被定为山西浑源天峰岭(玄武山)。古籍记载一般为曲阳恒山(后行政区域变更,位于阜平县、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曲阳恒山改称大茂山,又称神尖山,阜平人、涞源人称之为神仙山。


险径飞狐-----即飞狐陉,飞狐陉,也称飞狐口,位于今河北省涞源县北和蔚县之南。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蜿蜒百余华里。古人云:踞飞狐,扼吭拊背,进逼幽、燕,最胜之地也,而倒马关恰巧位于河北保定唐县境内,处在太行八陉之飞狐陉上,扼守着这条黄土高原通向华北平原的要道,关隘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倒马关之名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是因山高路险良马难行而得名“倒马”。


八仙洞-----初进飞狐峪,谷宽涧浅,往里地势越来越高,峪口时而宽时而窄,非常奇险,但是一路的风景那是美不胜收,让人大饱眼福,在陡峭的东面的山壁上,有八个紧挨着的石洞,被称为八仙洞,关于这八个石洞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八仙成仙之前曾到飞狐峪一游,看到飞狐峪漫山翠绿,壶流如带,鸟语花香,处处是美景,流连忘返,认为这是修行养性的好地方。于是八位神仙用运神力,各开一洞穴进行修炼,后来,八仙成仙后升游到东海去了,而八仙洞保存至今。


箭眼-----传说杨六郎曾在插箭岭与辽将韩昌交战,辽军渐败下风,于是韩昌计上心头,与杨六郎打赌,承诺退一箭之地,杨六郎弯弓搭箭,一箭射穿了飞狐峪,射到了北草地(坝上),至今飞狐峪的山崖上仍留有一个透空的大洞,据说就是六郎箭穿过的箭眼,因此插箭岭成为“搭箭岭”,后来时移世易,变成了“插箭岭”。


人道六郎曾驻------六郎,即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人。杨延昭自幼随父亲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时年二十九岁的延昭为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保州等地抵御辽军侵扰,与辽兵作战中,杨延昭威震边庭,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宋真宗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


鏖战羊山坞------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冬,辽军南下入侵宋境,杨延昭把精兵埋伏在羊山(在今河北徐水西50里,今称“杨山”)西边,从北面乘敌不备袭击辽军,边战边退。等退到西山,宋伏兵发起攻击,辽军大败,俘虏辽军将领,用匣子装着敌将首级献上报功。杨延昭进升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一起受命。杨嗣乃北宋名将。瀛州河北河间人。建隆初入为殿直,历崇仪使,缘边都巡检使,知保州(今河北保定)。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败辽军于廉良,斩获甚众,擢保州刺史,后兼保州钤辖,与杨延昭久守北边,俱以英勇善战闻名,号为“二杨”正因为如此,宋真宗对宰相说:“杨嗣与杨延昭,一同在遥远的外地任职,以忠心勇猛亲身效命国家。朝廷中妒忌他们的人众多,我尽力为他们庇护,才至于此。” 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辽军进攻保州,杨延昭与杨嗣率领宋军前往救援,宋军尚未摆成阵列,就被辽军袭击,宋军损失较多,朝廷命李继宣、王汀代还,将要治他们的罪。宋真宗说:“杨嗣这些人向来以勇猛闻名,将来可获得他们的效力。”随即宽恕了他们。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夏,辽军又进攻望都,李继宣逗留不敢上前,获罪被削去官职。朝廷又起用杨延昭任都巡检使。当时正谋划秋天御敌的策略,宋真宗诏令杨延嗣和杨延昭分条列出利弊上奏,又调杨延昭任宁边军部署。 增兵御敌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诏令增加杨延昭的军队达到一万人,如果辽国骑兵入侵,就屯军于静安军的东边。命令莫州部署石普屯军于马村西边用以保护屯田。切断黑卢口、万年桥敌人骑兵奔击的道路,仍会集各路军队互为掎角追袭敌军,令魏能、张凝、田敏用奇兵牵制敌军。当时王超任都部署,听任事不隶属之。杨延昭进言说:“契丹驻军澶渊,距北边境千里,人马都很疲乏,虽兵众但易被击败,凡是抢劫掠夺的物品,都放在马上。希望诫勉诸路军,扼守各自的险要道路,敌兵就可歼灭在此,那么幽、易数州就可袭击而夺取。”上奏皇帝而没答复。杨延昭于是率兵直抵辽境,攻破古城(今山西广灵西南),俘获敌人甚多。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追叙杨延昭守边御敌的功劳,升任他为保州防御使,不久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


潼台救驾------据京剧、豫剧、秦腔等剧种《状元媒》,剧情讲述北宋年间,太宗赵光义在柴郡主的陪同下前往潼台打猎,途中遭遇辽兵埋伏,郡主为救宋王,同被辽兵掳走。正危急时,途经此地的六郎杨延昭杀退辽兵救出宋王。


娶妻郡主------六郎杨延昭救出太宗赵光义之后才知道郡主柴银屏也被辽军俘虏而去。柴郡主乃后周世宗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篡夺周室王朝后,曾考虑自己与周世宗为八拜之交,故此把银屏公主认作义女,随即敕封银屏公主为皇御妹郡主。正因如此,柴郡主从小在赵匡胤家长大,与八贤王赵德芳兄妹相称。杨延昭此刻正在焦虑当口,大臣傳龙之子傅丁奎恰好赶到,于是六郎杨延昭便将宋王赵光义托付傅丁奎保护,转身杀入重围去救郡主。宋王误以为救驾之人是傅丁奎,心怀感念,当即将柴郡主许配给傅。杨六郎救出柴郡主之后,二人一见钟情。郡主将珍珠衫赠给杨六郎,并要他去请八贤王成全这段姻缘。八贤王赵德芳请新科状元吕蒙正为六郎、郡主做媒,而宋王坚持认为救驾的是傅丁奎。郡主要求在金殿之上当面对质,杨六郎与傅丁奎各自陈述救驾经过,终于真相大白。宋王言说,关于郡主的婚姻先王有遗训,得珍珠衫者方可为驸马。杨六郎立刻将珍珠衫献上,二人终成百年之好。


败走金滩-----杨家崛起于杨继业,杨继业在北汉时期国人号为"无敌";降宋后,累迁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尤其是雁门关大破辽军一战,让杨继业成为当时“战神”的代名词。不过话说回来,要仅仅是一个杨继业神勇无敌也就罢了,关键他的儿子女儿没一个简单角色,这就是一头虎王带着一群虎崽子纵横在山野之间;但也因为杨家将实在战功太盛,不仅诸朝文武妒忌,甚至连皇帝都不由忌惮,这也导致杨家将的悲剧,这场悲剧就是金沙滩一役。金沙滩一役埋葬了杨家一门男将,原因是,就在辽宋对垒期间,宋太宗赵光义非要去五台山进香还愿,北国天庆辽王定下毒计,在幽州摆下鸿门宴,邀宋王爷赴“双龙会”,欲灭宋室君臣;不想被金刀杨继业识破,于是,杨继业令杨大郎假扮宋王,携七郎八虎杨家儿郎一同赴会。不料杨大郎假扮宋王在金沙滩被天庆王看破,于是直接号令开战。杨业分三路迎战,左路为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安率领,中路由自己和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率领,右路则是四郎延辉、五郎延德率领。各路杨家军奋战杀敌,辽兵急剧增加,杨家军各三路皆被冲散,首尾不能相顾。杨业与耶律奚交锋时中了埋伏,耶律奚守着斜谷口,箭矢之下不能出斜谷口。此时,六郎延昭认为辽兵剧增不能挡,便派七郎延嗣冲出重围,找主帅潘仁美搬救兵求援。杨业且战且退到午时,最后退到两狼山,手下只剩百余人。杨令公此时盼兵不到,望子不归。辽兵再次进攻,最后全军覆没。大郎杨延平见天庆王在山上坐观杨家军困兽之斗,旁若无人谈笑风生,大怒,提弓拉弦,一箭射死天庆王。惹恼了辽兵,被乱枪挑死。二郎杨延定见兄落马,急忙来救,无奈辽兵一批批涌上来,延定血战不得脱身,力尽被杀。三郎杨延辉被钩镰枪勾于马下,辽国骑兵一拥而上,踏成肉泥。右路的四郎杨延朗冲出重围,半路又遇到辽将韩延寿、耶律奇率精兵四下围绕,部下全部阵亡,四郎只身被捕。而五郎延德只剩单枪匹马,后面喊声不绝,辽兵乘虚赶来时,想起了智聪禅师曾经的交代,打开盒子,发现是剃刀一把,度牒半纸,明白其义,于是剃度出家了。而死的最惨的莫过于杨七郎杨延嗣;杨延嗣善使一杆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赤金;幽州一战横勇无敌。此刻,七郎杨延嗣千军万马中冲出重围,至雁门关见主帅潘仁美搬兵求救,不料想,早已暗通辽国的汉奸潘仁美因为杨七郎比武打雷打死了自己的儿子,以至于对杨继业父子恨之入骨,整天怀恨在心,随即以莫须有的罪名把英雄杨延嗣绑在柱子上共射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穿胸而死。唯有杨六郎杨延昭杀出重围,独自返国。正如京剧《四郎探母》中佘太君所唱:一见娇儿泪满腮,点点珠泪洒下来。沙滩会,一场败,只杀得杨家好不悲哀。儿大哥长枪来刺坏;你二哥短剑下他命赴阴台;儿三哥马踏如泥块;我的儿你失落番邦,一十五载未曾回来;唯有儿五弟把性情改,削发为僧出家在五台;儿六弟镇守三关为元帅;最可叹你七弟他被潘洪就绑在芭蕉树上,乱箭钻身无处葬埋。娘只说我的儿今何在?延辉!我的儿啊!哪阵风将儿你吹回来?

正因为潘仁美按兵不动,见死不救,才导致杨家将沙滩会一场败,而六郎杨延昭回朝廷后立即状告潘仁美,虽然铁证如山,但却因为皇帝爱妃是潘仁美的女儿缘故,没有状告成功。最后,杨延昭只好请寇准来帮忙,寇准便利用鬼神之说,哄出潘仁美说出真相。再后来,整个案子因为皇后为其父潘仁美苦苦哀求而没有被斩首,之时断了个潘仁美充军发配。杨六郎不服结果,在寇准的帮助下,最后在黑松林将潘仁美斩杀,为父兄弟报仇。不料,这下子惹怒了宋太宗赵光义,随即下令捉拿杨六郎,但迟迟无果,不久之后,宋太宗驾崩,宋真宗继位,宋真宗因同情杨门遭遇,逐特赦杨六郎,并赐封杨六郎为元帅。


孟、焦死-----孟、焦,即孟良和焦赞,二人均生于五代十国时期。当时中原天下大乱,因此百姓都是颠沛流离,至于他们二人的家人,也都在乱世中死去。后来,两个人不期而遇,大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乎,两个人开始结伴流浪,一路走南闯北。毋庸讳言,两人都自幼学得一身武艺作为看家本领,孟良天生一张红脸且生得一脸络腮胡,其武器乃是两柄斧头,如同唐代混世魔王程咬金,擅长“劈脑门儿”、“卸八块“。至于焦赞,恰好和孟良相反,他面如黑炭,形同黑脸张飞一般,其武器乃是一杆镔铁皂缨枪,使得是出神入化,与敌将交战不过三个回合必将其挑落马下。后来孟良与焦赞二人一起落草为寇,也算乱世中求生存的根本,后来,山头又多出两位大王,分别是大大王花刀岳胜以及四大王“打虎太保”杨星。四人也刀对刀枪对枪不打不相识,由此都做了芭蕉山绿林好汉。几经辗转,杨六郎看见几人如此勇猛,便有心诏安,随后先后打败四人让他们结盟杨家将,安安心心为国立功。其中孟良与焦赞二人自从归顺以后也是屡立战功,斧劈土金秀、闯幽州偷龙须盗白马,大破天门阵时他们也是杨六郎得力的帮手。然而,天波杨府从未忘记杨令公杨继业战死的悲剧,更让人断肠的是令公杨继业的遗骸还留在辽邦的昊天塔,而佘太君年事已高以后,思念其心日益严重。其子杨六郎知道这件事后,也想将自己父亲尸骨带回家乡安葬,毕竟落叶归根。不久之后,杨六郎将心细如尘的孟良找到,希望他能潜入辽国将自己父亲的遗骨带回来。因为事关重大,因此孟良连夜就赶往了辽国。可要命的是,此事却被大帐外的焦赞偷听到,而他心里还不服气,因为他和孟良两个人一直以来都是形影不离,这次盗取遗骨的事情居然不带上自己。照理说,我虽然长得大大咧咧,可是当初杨八妹盗取金刀,那也是我焦赞的头功啊。正因为如此,焦赞单等孟良离开军营后,也悄悄地跟在孟良后面。经过一系列的乔装打扮,孟良进入了辽国境界,而焦赞也是紧随其后。孟良进入辽国之后,就找到了杨六郎的叔叔杨继康,并在他的帮助下,孟良得知杨令公的遗骨被藏在这红羊洞之中。为了不打草惊蛇,因此孟良决定半夜盗取。然而,即便是孟良如此周密的决定,却使得他最终做出后悔一生的事情。原来,当天正值月瘦星稀,孟良一人潜入红羊洞盗取遗骸。本来事情一切顺利,孟良将杨令公遗骸打包已定,正准备离开连夜归去。不料,发现自己身后突然出现一个辽兵,孟良也是久经沙场之人,回头就是一板斧直冲脑门将其劈死。孟良本以为是自己打草惊蛇,惊动了辽兵由此才会有人出现。然而,孟良一口气逃窜几个胡同之后,发现一点声响和追兵都没有。这不由得让他十分好奇,自己劈死的辽兵。因此他再次回到红羊洞,将其劈死的辽兵翻过来一看,赫然是自己的好兄弟焦赞。原来这焦赞为了隐蔽自己,随手杀死一个辽兵并换上他的衣服,趁着夜色突然出现在孟良身后。可要命的是,焦赞就这么随手的一拍,却使得孟良以为是敌人袭击过来,于是一板斧斜劈过去。可怜这焦赞,因为自己的冒失竟然丢了性命。再说孟良回来之后,却发现辽兵竟然是自己的好兄弟焦赞,顿时心如刀绞。天啊,我竟然糊涂成没看清楚是谁就动手。人海茫茫机遇难得的好兄弟,就这样被稀里糊涂地误杀了?孟良本想拔剑自刎,但是想到杨令公的遗骸还没带回去。于是他强忍悲痛,一人连夜狂奔几百里回到宋辽边界,将杨令公遗骸交给巡逻的宋朝军士,又返回原处,背焦赞出城坳,拔所佩刀,连叫数声:“焦赞!焦赞!是吾误汝,当于地下相从也。”遂自刎而亡。可惜三关壮士,双亡北地。孟良收拾焦赞尸体,并在幽州城外用焦赞的佩刀自刎。自孟良去后,六郎就一直不放心。再听闻焦赞跟随孟良而去,六郎知道这两人都回不来了。孟良早就说过发现辽军必定击杀,现在他不知道焦赞后去,必然会误杀于他,而他误杀兄弟必然不肯独活。众人还不信六郎所说,但先有老卒送来骨骸,几天后又有消息说孟良、焦赞的尸体暴露于幽州城外。经此一事,六郎也是病倒了,无心上朝。这一日,八贤王上朝回家之时,城中忽现怪异之事。军士前来报告说,城中有一头白额猛虎,在城里往来奔跑,百姓万分惊骇。八王出轿一看,果然有一头白额猛虎在城中咆哮奔跑,就取出弓箭射去,一箭正中猛虎脖颈。猛虎受伤之下,带箭而逃,军士连忙追赶,追到河边却不见了踪影。就在这时,天波府的六郎已然病危。老太君、四郎、杨宗保等人连忙前来问候,六郎告诉他们自己白天休息之时,梦游城中,却被八贤王一箭射中脖颈,醒来之后四肢疼痛,想来是命数已尽。随后,六郎又与家人告别一番,就此去世。


2022/11/15农历虎年十月二十二日


孙世元,网名:当代·写手也疯狂——孙世元。男,大学文化,三级作家,下过乡,当过兵,修过飞机,开过火车,在铁路多经部门经过商。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八大代表。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小说研究会秘书长,于八十年代陆续发表文学作品,在九十年代晚期开始中、长篇小说创作,曾在《章回小说》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煤台老凿李宝昆》(2001年6期)《无规则游戏》(2002年2期)《辽西炮手》(2003年2期)《谜底在新婚之夜揭晓》(2003年11期)《鬼节》(2004年8期)等省市级文学期刊及各大网络平台发表小说,诗歌,古体诗词,散文,影视剧本,理论课题,报告文学很多很多,仅在《中国诗歌网》就发表旧体诗词五百多首,在《江山文学》《觅涯网》《中国网络诗歌》《诗词在线》《中文诗歌网》《大中华诗词论坛》《天涯网诗词比兴论坛》等等大型网媒发表现代诗歌及旧体诗词两千余首。本人从一九八五年第一篇散文《冬登华山》第一篇小说《带号码的路徽》见诸报端起,时至今日已公开发表作品达三百万字。

字数:6298 人气:681 收藏:0

支持本书

评论区

手机版/ 电脑版

Copyright © 2013-2017 觅涯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觅涯 鄂ICP备130080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