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文学

七律·读五代十国史

发表于2022-04-02 17:34  作者:写手孙世元


平水韵·平起·首句押韵·一先

当代·写手也疯狂---孙世元

登楼欲上九重天,读史翻成一梦牵。
唐末昭宗浮鬼火,宋初太祖踏狼烟。
全忠寝殿飞刀剁,存瑁教门乱箭穿。
五代倏忽亡社稷,昙花十国殁山川。

注: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79年,又简称“五代”。五代并不是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统一中国本土为止,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五代十国所包含的政权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南唐、吴越、楚、北汉、南汉、前蜀、后蜀、南平、闽,共十五国。
唐末昭宗浮鬼火-----昭宗,即唐昭宗李晔,唐懿宗第七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四月,封为寿王,名李杰。乾符四年(公元877年),被授为开府仪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幽州卢龙等军镇节度使、押奚、契丹藩落使、辖区内观察处置使等。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逼近长安,唐僖宗逃往成都,李晔随侍在僖宗左右,掌握兵权和中枢政要,僖宗极为器重和爱惜他。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二月,唐僖宗患急病,军民震骇惊愕,三月六日,唐僖宗驾崩,遗诏立寿王李杰为皇太弟,改名为李敏。三月八日,寿王在唐僖宗灵柩前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二岁,是为唐昭宗,改御名为李晔。并任命司空韦昭度暂时代理宰相。三月十二日,接见群臣,开始处理政务。皇上喜欢读有关典章文物制度方面的书,特别重视儒家学术,精神气质雄杰英武,有武宗皇帝的遗风。因为先朝的声威,武功不能振作,国家的命脉逐渐衰微,因而皇上尊重和礼遇大臣,审慎地推行治国的方法,目的在于恢复和扩展先朝的旧业,以统一全国的号令。唐昭宗即位之初,朝内外都很称赞他。龙纪元年(公元889年)春,正月初一,唐昭宗驾临武德殿接受朝贺,宣布敕命,实行大赦,改用新年号。同时,唐昭宗对朝内外文武大臣晋封官职。唐昭宗即位第一年,主要政治问题仍然是宦官控制朝政问题,此时的宦官头目正是力排众议拥立昭宗即位的杨复恭。昭宗这个人从来没有像他哥哥僖宗依赖田令孜那样依赖杨复恭。表面上,昭宗一再对杨复恭表示尊敬。同时,却尽量回避与杨复恭等人的接触,政事都和宰相们商议。暗地里,昭宗经常与大臣们谈论限制宦官,提高君权的事情。昭宗的舅舅王瓌要求出任节度使,因杨复恭从中阻挠,王瓌没能当上节度使。后来,杨复恭担心王瓌同自己争权夺势,先是主动提出让王瓌出任黔南节度使,然后在他赴任的途中,派自己亲信把王瓌所乘的船弄沉,王瓌一家及仆人全部淹死。不久,昭宗得知了王瓌的真正死因,对杨复恭痛恨非常。无论是个人恩怨,还是对权力的争夺,杨复恭都成为昭宗的最大敌人,因此,昭宗决心将其铲除。为了除掉杨复恭,昭宗对杨复恭的干儿子进行拉拢,杨复恭干儿子叫杨守立,本名叫胡弘立,官为天威军使,勇武过人,官兵都很怕他。昭宗采用挑拨离间办法,使他们反目为仇,先是封杨守立为六军统领,并赐姓李,赐名顺节。不到一年,连续提升为天武都头、领镇海节度使,寻加同平章事。唐昭宗笼络住李顺节以后,对杨复恭便不再假以颜色了。此后,杨复恭和昭宗的矛盾公开化。杨复恭写信给他在各地的干儿子,让他们拥兵自立。他的干儿子龙剑节度使杨守贞和洋州节度使杨守忠,开始不向唐廷进贡,并且还上书攻击朝廷。对此,唐昭宗也毫不示弱,于大顺二年(公元891年),夺了杨复恭的兵权,转而派他到凤翔去做监军。杨复恭针锋相对,留在长安拒不上任,同时,上奏要求回家养老,以此对昭宗进行要挟。昭宗趁机同意了他的请求,免去了他的官职,只给他留了一个上将军的空闲职位。杨复恭看到要挟不成,反而失了兵权,恼羞成怒,派人将宣布皇帝旨意的使臣杀死于归途中,然后自己逃到商山隐居。不久,他又回到长安昭化坊的官邸。其官邸距离玉山军营很近,他的干儿子杨守信是玉山军使,经常到他家中探望。杨复恭还给他的侄子兴元节度使杨守亮写信,说昭宗对不起自己,忘记了他的拥立之功,不仅不知恩图报,还对他百般刁难。他还指示杨守亮要“积粟练兵,不要进奉”,公开和昭宗抗衡。此时,昭宗得知杨复恭同杨守信合谋造反。昭宗正在等待最有利的时机,他把以往搜集到的杨复恭的罪证连同谋反的消息一同公布,派李顺节等人带兵前去逮捕杨复恭。杨复恭令其家人抗拒官兵,杨守信也带兵前来助战,双方发生大战,从白天一直打到深夜。这时,守卫城门的禁军想趁乱打劫,昭宗对此早有准备,命令宰相刘崇望率领人马守护财物,防止有人抢劫。刘崇望看到禁军要抢劫,斥责道:“皇帝正在亲自督战,你们都是皇帝的宿卫之士,应当前去杀贼立功,而不是趁火打劫。”众军士都表示愿意听命,跟着刘崇望前去助战。杨复恭看到刘崇望带兵增援,自料难以继续对抗下去,于是带领全家出逃,直奔兴元。杨复恭到兴元后,纠集兵力,向朝廷开战,昭宗也借助各地节度使的力量与之对抗。经过一年多的战斗,杨复恭的军队被节度使李茂贞打败。最终,杨复恭在逃亡的途中被捉,当即被斩首。杨复恭出逃后,李顺节也失去了利用价值,被昭宗纳入了铲除的名单之中。昭宗命令两军中尉铲除李顺节。两军中尉以昭宗的名义诏李顺节入宫,李顺节带三百士兵来到宫门,宫门侍卫拦住随行军士,只让李顺节一人进宫。李顺节一进宫,即被埋伏的士兵所杀。经过一系列斗争,昭宗初步掌握了权力,狠狠打击了多年以来宦官骄横跋扈的状况,使宦官势力多年来第一次遭受重创。但是在打击宦官势力的过程中,另一个令昭宗头痛的难题又出现了,这就是越来越庞大的藩镇势力。早在唐僖宗时,藩镇势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面对这种情况,昭宗认识到皇室微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一支足够震慑诸侯的武装力量,所以藩镇才各自拥兵,目无天子。僖宗时,中央禁军已经被彻底摧毁。因此,昭宗即位后不久,便招兵买马,扩充禁军,得十万之众,“欲以武功胜天下。”在禁军初建后,昭宗便开始了对藩镇的斗争。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昭宗任命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率兵出征,令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助讨,同时新设永平军,以王建为节度使,充行营诸军都指挥使。二十五日,下诏剥夺陈敬瑄官爵,伐西川之役就这样拉开了序幕。杨守亮、顾彦朗各自有一方领地,所以抽不出很多兵力,而领兵的韦昭度是个文人,不习武备,加上禁军虽然人数不少,却是新建的,缺乏训练,纯属乌合之众,不堪大战,所以王建成了讨伐的主力军。然而,王建既然得到朝廷的封地和承认,也就不急着和陈敬瑄速战速决了,他一边扩充兵力,一边收拢人心。当时,绵竹地方的土豪各自拥兵自保,多者万人,少的也有千余人,王建四处游说,将这些人收拢在自己的麾下。这些地方土豪在当地都有一些号召力,王建在他们的帮助下,无论是兵力还是声势都大大增长。经过几年的征战,除了成都,整个西川已经基本掌握在王建的手中。这时,昭宗因为和李克用的战斗失利,被迫召回征西川的军队。可是,王建却没有跟随韦昭度回长安,而是留在了西川,同时切断了和唐王朝的联系,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在讨伐西川的同时,当时实力最强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朱温、李匡威、赫连铎联军打败,这对昭宗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昭宗对李克用一直没有好感。李克用出身沙陀贵族,仅此一点就使深受传统民族观念影响的昭宗对他怀有疑虑,而且李克用带领的这支军队对唐朝也是功过参半。李克用曾经帮助唐朝消灭了黄巢起义军,为兴复唐室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曾兵临长安,逼迫僖宗再度流亡,昭宗自己也饱受颠沛之苦。但最重要的是,当时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几股势力中,李克用的沙陀军队最强大。李克用兵多将广,势力庞大,仅亲儿子就有11人,尤其长子李存勖智勇双全,此外,李克用还广收义子,传说他的义子有百人之多,有据可查的就有16人,算得上个个英雄豪杰,京剧珠帘寨中《数太保》李克用唱道:贤弟抬头来观瞧,队队旌旗空中飘,大太保亚赛过温侯貌,二太保生来有略韬,三太保上山擒虎豹,四太保下海能斩蛟,五太保力用开山斧,六太保手持青龙偃月刀,七太保花枪真奥妙,八太保手持丈八矛,九太保他霹雳双锏耍得好,亚赛个秦叔宝,十太保双手能打火龙缥,十一太保虽然他年纪小,一个倒比一个高,哪怕那黄巢兵来到,孤与他枪对枪来刀对刀! 由此可以看出李克用义子们气吞山河的高大形象,也正因为如此,李克用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几个强藩之一,自然也就成了唐昭宗的心腹之患。于是可想而知,唐昭宗要想削弱强藩,那么李克用首先就被列入重点打击对象。然而,李克用可是来头不小,其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国昌,而这个李国昌虽说是姓李,但他却是纯正的少数民族,本姓是朱邪,为西突厥沙陀部的酋长,因镇压庞勋兵变有功,被唐朝皇帝赐为李姓,编入宗室谱籍,所以,从李克用父亲开始,其家族就不姓朱邪,改姓李了,而朱邪能叫做国姓,可以说也是身份的体现。正所谓乱世造英雄,李克用从小骁勇善骑射,15岁时李克用正式投身军旅,而恰在此时,黄巢起义已经把唐朝折腾得死去活来,在大唐诸多节度使之中竟然没有几个能帮唐朝镇压起义的,个个都是独立求自保,而李克用高举勤王大旗,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李克用率沙陀军南下镇压黄巢起义。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李克用二次受敕勤王,同年作为日后李克用长期的竞争对手的朱温从黄巢阵营转投李唐阵营,被唐僖宗任命为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唐王朝从黄巢手中收复长安,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李克用自河东南下大败齐军,最终使得黄巢自杀。而在此战中李克用立功最大,因此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最后受封为晋王,占据着整个河东之地。正当李克用在河东屡立战功之时,朱温也没闲着,正在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为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而随着朱温和李克用二人的势力日渐膨胀,他们之间的对立已不可避免——毕竟一山不容二虎。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正月朱温和李克用的矛盾围绕宰相人选的问题终于爆发:二人都想扶植自己认定的人当宰相以把控朝廷实权。唐昭宗在一番考量后准备任命张浚为宰相,而李克用坚持认为这是朱温的阴谋并表示”如陛下早上任命张浚为宰相,那么我晚上就带兵到朝廷来!“李克用此举迫使唐昭宗终止了对张浚的任命,朱温随即以攻打兖、郓两地作为回应,不甘示弱的李克用针锋相对地发兵救援两地。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表明大唐王朝已毫无威信可言,李克用和朱温已是事实上割据一方的土皇帝了,只是没公然称帝而已。然而,话说回来,唐昭宗的中央禁军不仅人数不占优势,且缺乏训练,根本无法与李克用相抗衡,于是,唐昭宗只能借助其他藩镇的力量,将虎驱狼。而恰在这时,朱温、李匡威、赫连铎三人一起上书朝廷,共同表示李克用不除,终是国患,因此请求继续攻打李克用。至于这个朱温却没有什么来头,只不过是个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的乡野无赖,由于黄巢起事而跟随造反,朱温同二兄朱存加入黄巢义军之初,以军功补为队长,后随黄巢入关,战河中,克邓州,拒鄘夏,取同州,所至立功,为黄巢所器重,累授大将军游弈使、同州刺史兼防御使等要职。朱温自从攻克同州,便独当一面,遂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兵锋相接。朱温在小胜之后迭遭王重荣的报复,当时,朱温所统士卒仅仅数千,而王重荣竟以甲士3万围剿。为解脱困境,朱温遂请求黄巢发兵。求援表章十万火急屡次上报黄巢,均被左军使孟楷匿而不报,朱温坐等援军不至,关键时刻,朱温其幕僚谢瞳等人乘机诋毁黄巢“始窃伪号,任用已失其所”,“破亡之兆必矣”,劝朱温早作降唐的决断。朱温也早有叛齐之意,表示:“我意素决,尔又如是,复何疑哉!”于是,朱温在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九月十七日杀监军使严实,举州降于王重荣。王重荣飞章奏报,僖宗览表大喜说:“是天赐予也。”授朱温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朱温叛变后,向新主子邀功心切,自是率所部与河中兵士偕行,所向无不克捷,并导致了华州叛齐。华州刺史李详以王重荣待朱温厚,也打算投降。于是黄巢杀李详,以其弟黄思邺代之。但李详部属驱逐黄思邺,推华阴镇使王遇为主,王遇即以华州降于王重荣。黄巢连失2州,怒甚,亲统精兵数万讨伐,战于梁田陂(今渭南西南),结果大败,其宰相赵璋被擒,黄巢本人亦中流矢而奔还长安。中和四年(公元883年)五月,被迫撤出长安的黄巢不甘心失败,集结几十万大齐残军向中原腹地展开疯狂反扑,一场农民军与唐军战略级大决战就此以陈州为中心展开。陈州刺史赵犨紧急之下连续发出了四份救援文书:一份送到了忠武军首领周岌手上,一份送到了徐州节度使时溥手上,剩下的两封一往汴州、一往太原,分别交给了朱温与李克用。形势万分危急,考虑黄巢的存在的确是个威胁,接到求援的众人没有犹豫,纷纷统兵前来。
其中战力最强的李克用,最后,黄巢终于顶不住了,被围困将近一年的陈州终于解围。然而,就在众人欢呼雀跃之时,朱温却突然坐不住了。原来败走的黄巢并没有落荒而逃,而是直奔朱温的老巢汴州而去。朱温闻讯后当即与众人辞别,火速回援汴州。虽然大梁的守将坚持到了朱温的到来,但想要退敌却没有这么容易。此时,黄巢的齐军接连战败已无退路,加上黄巢对朱温又恨之入骨,因此攻势一波强过一波。朱温见状急忙向新结识的战友李克用打了招呼:救命。李克用也是靠谱,得到朱温求助后火速率大军由许州向汴州开进。穷途末路的农民军拼了命往城里钻,正当朱温做好了力战而死或被老领导黄巢摁在那放血之时,李克用赶到了。此战的结果毫无悬念,面对李克用的沙陀骑兵,黄巢毫无还手之力,主力基本被全歼,麾下将领死伤大半,黄巢也只好带领残兵继续跑路。李克用也是比较尽责的,在农民军后面猛追,只是他跑得太快,等追到黄巢时,跟在他身边的只剩下几百人,考虑自己也是人马疲乏,强弩之末,只好又折返回去。五月十四日,李克用率领追击部队返回了汴州,在城外的大营歇息。李克用本打算待体力恢复过来后,就再度出击追赶黄巢,可是却朱温拦住了。朱温拦住李克用其原因很简单,打算请李克用吃顿饭,用以表示由衷的感谢。李克用一开始打算谢绝,但朱温实在是太过热情了,于是,李克用感到盛情难却只得答应赴宴。然而,令李克用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一决定将会直接影响历史的进程,而李克用和朱温两个人以及他们儿子们长达半个世纪的恩怨纠葛竟因此而起。再说朱温听说李克同意赴宴心里十分高兴,为尽到地主之谊,朱温特地派人将宴会所在地上源驿彻底打扫一遍,还进行精心的布置。总而言之美酒佳肴、音乐歌舞全部到位,且都是朱温能够拿得出的最好的东西。至于朱温本人更是放下架子,亲自恭候迎接,表现得极有礼貌,给足了李克用面子。李克用自然也很高兴,毕竟长年征战沙场,很少有机会享用精致的菜肴以及美酒佳酿,于是便开怀畅饮,不醉不归。而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饭局吃着吃着总会吃出点问题,而此刻,早已喝醉的李克用,竟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朱温,使得老朱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以至于宴会刚一结束,朱温便产生一个不可动摇的念头:今晚就干掉这个傲慢无礼的沙陀佬!随后,当夜幕完全落下之时,朱温的人开始秘密行动,先在李克用一行留宿的上源驿附近设置栅栏路障,再派数千甲士迅速包围驿馆,随后,朱温一声令下,潜伏的士兵即刻撞门翻墙,此时,无论怎么看,李克用一行这次是在劫难逃。更要命的是,李克用根本没有设防,他喝得大醉,当朱温军队攻进馆驿,是他的十几个亲兵奋勇抵抗,他的贴身马弁吹熄蜡烛,扶着喝醉的李克用藏在床下,再用冷水将李克用浇醒,然后告诉他朱温军队杀进来了。李克用立马抓住弓箭冲出去,此刻,他的亲兵正在奋勇抵抗,已经杀死数十名朱温军,这时,朱温见强攻不行,就开始放火,准备将李克用等人烧死在馆驿中,但是,李克用命不该绝,突然天降大雨,雷电轰鸣,冲天的大火顿时被暴雨浇灭。李克用在亲兵的保护下向外突围,他们先越过馆驿的院墙,然后在闪电的照耀下前行,来到一座桥上,杀退守桥的朱温军,之后来到汴梁的南门,李克用在亲兵的保护下缒城而出,而这时,他带进汴梁的300名士兵已经全部战死。朱温没有看到李克用的尸体,心中着急,他身边的宣武将杨彦洪对他说:“李克用是胡人,这种紧急情况之下他一定会骑马逃跑,因此只要见到骑马的就射杀。”也是求仁得仁,在快天亮时,杨彦洪骑马在朱温前面跑,被朱温一箭射去将杨彦洪射死。这次事件之后,李克用回到太原,将朱温的所作所为向唐僖宗做了汇报。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身为大唐天子的唐僖宗并没有责备朱温,他给李克用封一个陇西郡王,希望以此来换得李克用不要再提此事。李克用当然不满意,他遭到的是谋杀,俗话说杀人偿命,虽然他还活着,但靠的是自己命大运气好,因此他希望朱温得到惩罚。李克用连着8次向唐僖宗要求惩罚朱温,扬言如果朝廷不惩罚,他将自己向朱温讨个说法。李克用虽然是沙陀族,但是对大唐的忠诚是高于朱温的。然而,唐昭宗此刻已经昏庸到了极点,当他接到朱温、李匡威、赫连铎共同讨伐李克用的奏章后,竟然是喜上加喜,唐昭宗心里暗自盘算,此战一开,必然会两败俱伤,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那就再好不过了。可话说回来,唐昭宗心头也有些不安,毕竟李克用在黄巢起义中为唐王室立下了赫赫战功,趁着李克用新败去讨伐,从情理上说不过去。更重要的是,朱温、李匡威、赫连铎的军队能否再次打败李克用还是个疑问。如果李克用失败了还好说,万一他胜利了,昭宗自己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昭宗感到事情难以决断,便召开殿前会议,令三省及御史台四品以上官员讨论此事,没想到除了几个大臣同意以外,绝大部分大臣都反对。但最终,昭宗还是决定下诏讨伐李克用。于是,昭宗任命宰相张浚为行营都招讨,又任命几个节度使为招讨使,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讨伐联盟,择日向李克用所在的领地出发。李克用认为张浚所率领的中央禁军是乌合之众,不足为虑;朱温虽然实力强劲,但由于领地四周敌人众多,无法全力进攻,对自己尚不能构成重大威胁;只有李匡威、赫连铎所率领的军队才是自己的真正对手。于是,他派遣少部人马去对付张浚和朱温,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抵御李匡威和赫连铎。张浚率领中央禁军,一心只想为朝廷多占些土地,生怕被同行的几个节度使抢去,于是不顾实力的弱小,一味向前,正好遇到了号称河东第一猛将的李存孝。李存孝虽然带的军队不多,但是面对十倍于自己的官兵却毫不惊慌,他设计诱使张浚的前锋中了自己的埋伏,轻易地活捉了张浚的前锋官。张浚军的失利,大大挫伤了联军的士气,朱温的军队也没什么进展,反而吃了几个败仗。李匡威和赫连铎虽然开始时还算顺利,但当李克用率领主力部队赶到后就难以抵挡了,接连吃了败仗,李匡威和赫连铎狼狈逃走,人马损失一万多,就连李匡威的儿子和赫连铎的女婿也都成为李克用的俘虏。在打败李匡威和赫连铎后,李克用率领大军掉头杀向张浚,轻松地击溃了张浚的军队,河东战役到此告一段落。唐昭宗面对这种结局,心中懊恼自己的判断失误;沮丧自己即位后所做的削藩努力统统付之东流;伤心自己组建的禁军在这一战中损失殆尽;恐惧李克用以武力相威胁。为了平息李克用的怒火,昭宗罢免了当初赞成出兵的官员。由于这两次失败,使唐昭宗的威望损失殆尽,逐渐沦落为诸侯们随意侮辱的对象。讨伐李克用的失败使藩镇对朝廷更加藐视,最直接和最可怕的对手就是李茂贞。此时的李茂贞已经加封为陇西郡王,势力有了大的发展,他开始对朝政关心起来,有了当皇帝的意思。一些大臣认为他指手画脚,眼中没有君主,便对他加以斥责。李茂贞不肯服软,立即修书一封反击。朝中一些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也和李茂贞联合,对抗其他大臣,这使李茂贞更加骄横,言语当中经常有不恭敬之词。景福二年(公元893年)七月,李茂贞在一封写给昭宗的信中嘲笑朝廷的软弱态度,信的结尾这是那句名言,“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唐昭宗勃然暴怒,与宰相杜让能商议惩罚李茂贞,杜让能却进谏道:“陛下初登大宝,国难未平,李茂贞近在国门,不宜与他构怨,万一不克,后悔难追。”昭宗大骂让能:“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这正是志士愤痛的时候,朕不能坐视陵夷,卿但为朕调兵输饷,朕自委诸王用兵,成败与卿无干。” 战争是打响了,但朝廷的军队还是以失败告终,李茂贞领兵进军长安问罪。忠心的宰相杜让能站出来,用性命为昭宗化解了一难。此后,大臣们开始与昭宗貌合神离。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李茂贞指使宦官杀死宰相崔绍纬,再次移师长安,唐昭宗被迫逃往河东去寻求李克用的庇护。然而,昭宗刚到半路就被李茂贞的盟友、华州刺史韩建追上。韩建恐吓昭宗说:“车驾渡河,无复还期。”于是,韩建挟持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七月十七,抵达华州,堂堂一国之君唐昭宗就这样被大臣幽禁将近三年。这期间,皇室宗亲覃王李嗣周,延王李戒丕,通王李滋,沂王李禋,彭王李惕,丹王李允,及韶王、陈王、韩王、济王、睦王等十一人被杀。乾宁五年(公元898年),朱温占据了东都洛阳,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李茂贞、韩建和李克用建立暂时的联盟,他们决定宁可让昭宗回到长安,也不能让他落到朱温手里。乾宁五年八月,唐昭宗回到长安,改元“光化”,以资庆祝。唐昭宗回到长安,在宦官和官僚们之间的旧有矛盾又引起了另一场危机。以中尉刘季述为首的宦官垂死挣扎,进行最后的抗争,他们策划废黜唐昭宗,拥立太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宦官们实现了他们的计划,将昭宗关在防守严密的少阳院,为防止昭宗逃跑,又熔铁浇在锁上,每日的饭食则从墙跟挖的小洞里送进去。但是,宦官们害怕李克用、李茂贞和韩建等人会兴师问罪,将包袱抛给了朱温。而朱温并不想在残酷的宫廷政治中使自己陷得太深,相反他派人将实行政变的宦官们一个个都暗杀了,于光化四年拥立昭宗复位,昭宗改元天复,加封朱温为梁王。而李茂贞听说昭宗复位,特意从凤翔赶到长安,厚颜无耻的请求加封岐王,无功受禄,显得异常跋扈。此后,宰相崔胤想借朱温的力量诛杀宦官,大宦官韩全诲则和李茂贞联合,请来李茂贞的几千兵马驻守京城,保护长安。半年后朱温领兵讨伐韩全诲,韩全诲便迫使昭宗一起逃到了凤翔。朱温紧追不舍,将凤翔城包围起来。一直围困了一年多,李茂贞守得粮草用尽,从冬到春,雨雪又多,城里每天饿死和冻死的就有一千人,唐昭宗在宫中弄个小磨,每天磨豆麦喝粥,喝得他一点力气也没有。宫人们每天也有三四人死亡,百姓更惨,吃人的现象都很普遍了,“人肉每斤值百钱,犬肉值五百钱,每日进奉御膳,就把此肉充当。”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正月,李茂贞实在没法再守下去了,和昭宗商量了一下,便将韩全诲等二十多名宦官斩杀,将他们的首级送给城外的朱温,同时将昭宗也交给了朱温。朱温带着到手的皇帝撤兵东去。回到长安,朱温命令他的士兵将几百名剩下的宦官赶到内侍省,在那里将他们残酷地杀掉,困惑中晚唐的宦官问题终于被朱温解决了。但是,昭宗也从此完全落入朱温监控之下,苟延残喘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大概是为了报答朱温,昭宗任命朱温为诸道兵马副元帅,相当于军队副总司令。又加封朱温为梁王,并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称号,还有御笔《杨柳词》五首。可朱温早就利欲熏心,不可能看重这些。天祐元年(904年)正月,朱温再次表请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当昭宗“车驾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又对他的侍臣说:“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朱温把昭宗左右的小黄门、打毬供奉、内园小儿等200 余人全部缢杀,随后,他用自己选来的形貌大小相似的亲信而代之。史载:“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朱温也担心昭宗再次成为自己对手的招牌,于是,终于对其痛下杀手。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昭宗正在皇宫安歇,朱温的手下蒋玄晖和史太带领一百多人深夜来到宫殿,言军前有急事相奏,欲面见皇帝。昭宗的妃子见来人众多,正在犹豫,史太挥刀杀死她,闯入宫内。蒋玄晖入宫后见到昭仪李渐荣,问她:“皇帝在哪儿?”李渐荣大声说:“宁可杀了我们也不能伤害皇帝!”昭宗由于内心苦闷,喝了些酒,正在睡觉,听到有人入宫寻他,暗觉不妙,急忙起身,只穿着单衣绕柱躲藏,史太逼近,将昭宗杀害,时年三十八岁。昭仪李渐荣为了保护昭宗,伏在昭宗身上,也被杀害。群臣上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二年二月二十日,葬于和陵。唐昭宗死后,朱温立昭宗嫡次子也是第九子李柷为帝,时年十三岁,史称唐哀帝,何皇后则被尊为皇太后。次年,朱温又命蒋玄晖杀死了李裕等昭宗九子。朱温认为唐朝的朝臣中还有不少人忠于李唐皇室,是自己建立新王朝的障碍,必须彻底铲除,才能顺利达到目的。而此时,朱温的得力谋士李振,早年屡试进士不中,因而对这些所谓衣冠大族非常痛恨,同时也痛恨科举出身的朝士,于是,李振极力主张将这些人全部杀掉。朱温采纳了李振的建议,随后在滑州白马驿一举屠杀以裴枢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李振意犹未尽,对朱温说:“此辈常自称是清流,应当投入黄河,使之变为浊流!”朱温大笑,立即命人把这些尸体投入滚滚黄河。史称这次事变为“白马驿之祸”。唐王朝经此一变,已经完全失去了统治基础,唐哀帝虽仍在位,实际上已经等于亡国。朱温急于称帝,而十一月,其心腹蒋玄晖、柳璨、太常卿张廷范等认为天下未平,不可太急,朱温不悦,也不接受他们提出的封大国、加九锡、加殊礼这些受禅改朝换代的预备程序,朝廷以朱温为相国、总百揆,以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天雄、武顺、佑国、河阳、义武、昭义、保义、戎昭、武定、泰宁、平庐、忠武、匡国、镇国、武宁、忠义、荆南等二十一道为魏国,进封朱温为魏王,仍加九锡时,朱温即怒而不受。早些时候,柳璨由于陷害太多朝臣,朱温对他也很厌恶,十二月,柳璨劝哀帝禅位并奉哀帝命去汴州表达禅位之意,被朱温拒绝。就在柳璨、蒋玄晖等日夜筹谋改朝换代之际,何太后也派宫女向蒋玄晖乞求禅让后放过自己母子。宣徽副使王殷、赵殷衡嫉恨蒋玄晖,趁机诬陷蒋玄晖私通何太后、意图拖延时间等候时机复唐。此时,朱温三次上表辞让魏王、九锡,诏许之,改以为天下兵马元帅,但朱温已将汴州府舍修为宫阙。朱温相信王殷、赵殷衡的说辞,便遣使杀蒋玄晖,密令王殷、赵殷衡去积善宫将何太后缢杀,再贬杀柳璨、张廷范。唐哀帝也被迫下诏称母后之死系私通蒋玄晖事发自杀,追废母后为庶人。新年的祭天也因太后丧及“宫闱丑闻”为由而没有举行。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温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接受唐哀帝禅位,正式即皇帝位,更名为朱晃,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升汴州为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建为东都,而以唐东都洛阳为西都,废17岁的唐哀帝为济阴王,迁往曹州济阴囚禁。次年二月,朱温将其杀害,自此,泱泱大国,辉煌盛唐灰飞烟灭。
全忠寝殿飞刀剁-----全忠,即朱温,由唐僖宗赐名朱全忠。朱温成为后梁开国皇帝梁太祖之后,荒淫无度,便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早年,朱温在黄巢麾下担任同州刺史时,娶砀山富室女张氏为妻,张氏贤明有礼,不但内事做主,外事作战也常常有独到见解,因此朱温对其礼遇有加,每次遇到军国大事,都必须与张氏进行商议,然后才出兵。然而,张氏自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去世之后,朱温便开始变得好色无度。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兵败蓨县,又在行军途中生病,回到洛阳之后,便在大臣张全义家的会节园避暑,结果仅仅逗留数日,朱温便将张全义的妻女全给奸淫了。朱温此举惹恼了张全义之子,一度想要手刃朱温,在张全义的苦苦相劝之下这才作罢。朱温不仅淫欲无度,而且弑杀成性,尤其屠杀战俘,在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十一月,朱温在钜野南部大败朱瑄部,斩杀近万,并俘虏三千余人,不料,到傍晚打扫战场之时,突然狂风暴起沙尘飞扬,朱温见状便说道,“这是因为杀的人还不够”据《旧五代史》,于是朱温下令将俘虏全部杀死。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五月,朱友宁攻打青州博昌县,月余未下,朱温大怒之下派刘捍督战。朱友宁俘获的十余万民众,让他们背着木石,牵着牛驴,在城南堆积土山,朱温到了之后,把城中的民户全部屠尽,尸体放入清河,尽被阻塞。朱温的军队战斗力之所以强悍,这与其治军极为严峻残酷不无关系,战场上一旦将校战死,所部士兵即使生还,也会被全部斩首,这被叫做“跋队斩”。然而,这种治军方式却导致一旦主将战死,士兵往往逃往而不敢归队,于是朱温又命人给军士面上刺上记好,于是一旦有士兵逃亡,便可以通过记号将其寻回,然后立即处死。朱温滥杀有很大的随意性,一次,朱温和幕僚及游客坐在大柳树下休息,朱温自言自语地说道,“这棵树应该做车毂”。听到他如此说,幕僚和游客们便纷纷附和,结果朱温却勃然大怒,说道,“书生们就喜欢顺口玩弄他人,你们都是这一类人!车毂必须用榆木制作,柳木岂能做!”于是,命人将那些随声附和之人全部打死。然而天理昭昭,朱温此种兽行岂能长久。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辛卯日,即朱温正式篡唐的第二年,年仅53岁的李克用去世。据说,李克用辞世前曾召见自己的儿子李存勖并给了他三支箭——这三支箭分别代表李克用的三个敌人:后梁朱温、燕王刘仁恭和契丹耶律阿保机,而这其中,朱温是李克用一生最大的敌人,至于刘仁恭和耶律阿保机曾一度和李克用约为兄弟以共同对抗后梁,后来却都倒向后梁一方,李克用因此怀恨在心。李存勖发誓继承亡父遗志,以灭梁争天下为己任,随后,时年二十四岁的李存勖继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然而,朱温这个久经沙场的老江湖,自然不会把李存勖放在眼里。而此时,李氏政权已退居一隅,仅剩河东之地(大致相当于今山西),从理论上讲,朱温凭借其兵多将广,如果正常发挥是可以灭掉河东李氏政权的。可惜,朱温的轻敌使李存勖有了翻身的机会。首先,李存勖因其年轻,资历尚浅,在继任节度使后不服者众多,其中为首的是李克用的养子李存颢、李存实等。这两人拥兵自重,居功自傲,对李存勖袭位非常不满,于是养子李存颢、李存实勾结并唆使李存勖的叔父李克宁发动政变,准备谋害李存勖,然后投降后梁。对朱温来说,这本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若此时拉一派,打一派,河东李氏肯定会土崩瓦解。可遗憾的是,朱温并没有见诸行动,从而坐失天机。结果,在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等人的支持下,李存勖果断抢先行动,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杀李克宁、李存颢等人,将可能发生的内乱消灭在坯胎之中。内部安定后,李存勖便集中精力对付朱温。当时,后梁正在围攻李氏控制的潞州(今山西长治),料想李存勖初出茅庐,不敢前来援救,不想李存勖偏就来了!李存勖行事果断,也料准后梁上下的轻敌心态。因此,李存勖决定冒险一试,长途奔袭,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在潞州城郊,有座山名叫三垂冈。李存勖就在此处伏兵,趁大雾突袭梁军,潞州之围遂解,梁军大溃。此战打出了晋军的威风,后梁君臣再不敢小瞧李存勖了。此刻,坐镇开封的朱温得知兵败,遂发出了“生子当如是”之叹。巧得是,三垂冈也曾是李克用得胜归来庆功之地,李存勖时年五岁,也有印象。此番路过,他认出“此先王置酒处也”。此事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相关的文学作品很多,最著名的当数清末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赋》。话说回来,虽然潞州三垂冈之战得胜,但李存勖大体仍处在后梁的包围之中,倘若朱温能审时度势正确应对,不说打败李氏晋国,至少能保持住自己的相对优势。可要命的是,越是到关键时刻,朱温就越是多疑猜忌,使得华北诸多本属于后梁的藩镇,在不久的时间里纷纷倒向李存勖,成为李存勖对付朱温的重要支持者。 天祐七年(公元910年),朱温派遣军三千北上河朔,意在夺取成德、义武两镇。在朱温看来,河朔是包抄李存勖晋政权的关键之处,让外人占着总是不放心,于是他想先灭了这些藩镇再说。结果,这使成德、义武从朱温一方彻底倒向李存勖一边。成德节度使王镕、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向李存勖求援,由此反梁同盟结成,李存勖被推为盟主。这时,李存勖性格中的果断一面又发挥了作用。他力排众议,坚决发兵相救。是年年末,李存勖率军进至距离柏乡,与梁军对峙,是为柏乡之战。转过年来,李存勖命郭将周德威率三百精骑前往挑衅梁军,随后撤退,将愤怒的晋军引至鄗邑以南的旷野之上,随后,早已埋伏于此的晋军以逸待劳,突然发起猛烈攻击,梁军大败,损失二万余人。此战后,李存勖想南下灭梁就只剩下幽州的刘守光和契丹需要解决了。因此,柏乡之战胜利后,李存勖开始攻打刘守光,以便日后南下不会腹背受敌。公元912年,晋将周德威步步进逼,幽州告急,刘守光向后梁求援,朱温御驾亲征,围攻成德节度使王瑢,以此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但在攻打蓨县(今河北景县)时,大营被晋将李存审突袭,粮草辎重尽数被毁,军心大散,只好灰溜溜地回了洛阳。两年后刘守光即被俘虏,李存勖又扫除了一个障碍。朱温在此之事中的失误,主要在于未能及时援救刘守光,待到晋兵已稳住脚跟,已经为时已晚。不过,李存勖既然要打幽州,必然在朱温的必经之路上做足防守,朱温碰一鼻子灰实在正常。只是,晋军依靠沙陀铁骑,善于长途奔袭,梁军应当知此,却每每中招,这就不能不有所反思了。而此时,朱温虽然屡遭惨败,但其声色淫乱却毫不收敛,朱温的好色无度不仅体现在奸淫大臣之妻,而且与儿媳公然私通。也许是因为出身少数民族,对伦理道德没有太大的心理约束,朱温竟然在他的儿媳进宫请安期间,与儿媳淫乱后宫,随后朱温的儿子们发现,原来可以通过自己的媳妇儿取悦皇帝,抬高自己的地位,争取储君。于是,朱温的儿子们争相效仿,导致后梁皇室极度乱伦,不思进取,互相攻击,皇族之间没有任何亲情和伦理可言。说起来也是苍天有眼,朱温虽然有7个亲儿子4个义子,但却没有一个成器的,而为了权利和利益,兄弟父子之间除了猜忌就是相互利用。令人没想到的是,朱温自己最终也被好色所害。彼时,朱温因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长的漂亮,更得朱温宠爱,朱温于是便打算将朱友文立为太子,当时,朱友文驻守在东都开封,朱温随后将玉玺秘密交给其妻王氏,让她去召朱友文进宫,可要命的是,这事儿被他自己亲儿子郢王朱友珪的妻子张氏探知,并立马告于朱友珪,朱友珪是控鹤都指挥使,控鹤都负责皇宫的警卫,于是,怒不可遏的朱友珪立即决定发动叛乱,对朱温下手。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六月二十二日,朱友珪穿上便装,装扮成庶人,进入左龙虎军,把情况向统军韩勍说明,韩勍是朱友珪的老部下,关系很好,于是与朱友珪一拍即合,决定协助他弑父夺取皇位。韩勍带着自己的亲兵五百人,换上控鹤军士的服装,跟随朱友珪混入皇宫中隐蔽起来,到了半夜,突然行动,砍断万春门的门闩,冲进朱温的寝殿,朱温从床上惊醒,他坐起来问造反的人是谁?朱友珪回答说,不是别人,是我!朱温看着儿子朱友珪说,我早就怀疑此贼你了,愤恨没有杀你,你如此悖逆,杀父篡位,老天会放过你吗?朱友珪对自己的马夫冯廷谔说,还等什么?将老贼碎尸万段冯廷谔提刀就砍,朱温站起来就跑,冯廷谔在后面追,朱温跑了几圈,最后没力气了,倒在床榻上,冯廷谔对准向朱温的腹部,狠狠刺了一刀,刀刃从朱温的后背穿出来,朱温当场毙命。据《新五代史》记载:太祖惶骇起呼曰:“我疑此贼久矣,恨不早杀之,逆贼忍杀父乎!”友珪亲吏冯廷谔以剑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剑击柱者三,太祖惫,仆于床,廷谔以剑中之,洞其腹,肠胃皆流。就这样,杀人如麻的朱温,被其儿子朱友珪杀死,肠子都流出来了,结束了残暴的一生。朱温死后,朱友珪密不发丧,矫诏赐死朱友文,后梁失去了最优秀的继承人。随后,朱友珪之弟朱友贞与赵岩、袁象先、杨师厚等人密谋政变,杀死朱友珪而登基。朱友贞即位后,后唐李存勖集中全力要攻灭后梁,双方便连年混战。朱友贞因为信用赵岩,外戚张汉鼎、张汉杰等人,大将出兵也派他们随往监视。赵岩等人又仗势弄权,卖官枉法,离间将相,赏罚不明,致使忠臣退避,上下离心,前线将领自相残杀,所以,与后唐交战屡遭大败。公元923年10月,后唐李克用养子李嗣源率领大军逼近都城。朱友贞的臣子纷纷逃离,连传国玉玺也被部下盗走,守兵不少人开了小差,众叛亲离,守军单薄,使朱友贞束手无策,急得日夜哭泣。戊寅日,他对身旁的都指挥使皇甫麟说:“姓李的是我们梁朝的世仇,我不能投降他们,与其等着让他们来杀,还不如由你先将我杀了吧。”皇甫麟忙说:“臣下只能替陛下效命,怎么能动手伤害陛下呢!”朱友贞说:“你不肯杀我,难道是准备将我出卖给姓李的吗?”皇甫麟拔出佩剑,想自杀以明心迹。朱友贞说:“我和你一起死。”说着,握住皇甫麟手中的剑柄,横剑往自己颈项一挥,血流如注,倒地死去。皇甫麟也哭着自刎而死。朱友贞史称末帝,自此,由朱温篡唐而一手建立的后梁王朝彻底灭亡。
存瑁教门乱箭穿-----存瑁,即李存瑁(xù),后唐庄宗,本姓朱邪,字亚子,应州金城县(今山西省应县)人,沙陀族。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后唐太祖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善于骑射,文武双全。唐朝末年,随父征战四方,颇有功勋,累迁检校司空、晋州刺史。天祐五年(公元908年),出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日益强盛。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于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称帝,建立后唐。带兵灭亡后梁,定都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在位期间,吞并岐国,灭亡前蜀,取得凤翔、汉中及两川,震动南方割据诸国,“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至此,李存勖不仅统一了整个北方,且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四川、湖北和淮南,统一天下大有希望。更令人钦佩的是,李存勖在抗击契丹,防备游牧民族的入侵上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两次率军趁李存勖后方空虚之际进犯燕云地区,都被李存勖以少敌多击败了。其后更是兵不血刃,扫平西南,如此赫赫战功,比之随后统一天下的宋太祖赵匡胤也毫不差劲,甚至隐隐超出一截。然而,李存勖在战场上是猛将,玩政治治国他却是个小白。尤其在其执政后期,李存瑁沉湎声色,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猜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更要命的是,李存勖喜欢唱戏,常与伶人嬉戏厮混,称帝自取艺名为“李天下”。在李存勖毫无底线的宠信下,一些伶人不仅可以随意出入皇宫,甚至还能侮辱戏弄朝臣。在李存瑁灭掉后梁后,他开始任用毫无行政才能,又无家室后台的伶人杨婆儿、陈俊、储德源等人为刺史。而刺史一职在当时绝对算是封疆大吏,掌握一州的政事大权,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而如此重要的官职,竟然被他当做礼物,随意赏赐给自己跟前的戏子,而且这些戏子本身并没有任何功劳!更令人悲哀的是,当时后唐的重臣,竟都敢怒而不敢言,甚至还得刻意去巴结这些戏子,以求保住自己的地位。李存勖甚至昏庸到了极点,往往因为一个戏子的一句话就直接免去朝中大臣的职位。同时,李存勖还以自己信任的戏子为耳目,成立类似东厂的组织,特务、密探遍布朝廷内外,时刻监视群臣的言行,大臣们都道路以目,苦不堪言。而李存勖越加肆无忌惮,因听信宦官谗言,冤杀大将郭崇韬。另一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由此,李存瑁的行为搞得天怒人怨,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然而就在此时,李存勖遇到困扰当时中国政坛很久的一个问题:藩镇亲兵兵变。原来自从唐末节度使藩镇骄横开始,尤其是从各个藩镇选拔精锐亲兵开始,军队兵变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军队稍有不满意,在基层将领的鼓动下立刻就能变成一场改朝换代的兵变。公元926年三月,李存勖派麾下大将李嗣源领兵出战镇压叛乱,结果于途中这位时任后唐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的李嗣源竟也趁时造反,本来是去镇压叛乱却自己叛乱。李存瑁勃然大怒立即调兵前去镇压,谁知道还没有见到李嗣源,其派去的大部分士兵哗变,集体叛逃到李嗣源麾下,而李存瑁的首都洛阳此刻只剩下一堆杂牌军外加一群戏子。是年三月,李嗣源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率军进入汴京,准备自立为帝。李存勖得讯忙拿出内府的金帛赏给洛阳将士,逼他们开赴汴水。晋军刚到中牟县,听说李嗣源已进入汴京,李存勖知道大势已去急返洛阳,路上兵士逃走一半。回到洛阳后,李存瑁拼命抵抗李嗣源的进攻。四月,李嗣源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进汜水关,李存勖决定自己率军去扼守。丁亥日,军队按照他的命令在洛阳城外等候出发,李存勖正用早餐。这时,被提升为直御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趁军队都调到城外候命之机发动兵变,带着叛乱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在混乱中射死了带领侍卫抵抗的李存勖。李嗣源攻入洛阳,派人从灰烬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李嗣源自己取而代之登上九五大位,当上皇帝。
五代倏忽亡社稷---五代之第二个朝代即后唐,而后唐第二位皇帝即明宗李嗣源,字邈佶烈,应州金城县(今山西省应县),沙陀族。五代时期,后唐太祖李克用养子。称帝之后,更名李亶。李嗣源善于骑射,骁勇善战。攻打后梁,征战河北,辅佐晋王李存勖建立后唐。屡立战功,累迁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中书令,受到猜忌。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奉命镇压邺都兵变,率军叛乱攻回洛阳。天成元年(公元926年)后唐庄宗遇害,同年四月二十日,李嗣源自称监国,即位为帝,年号天成。他身穿斩衰之服,即位于西宫李存勖的灵枢之前,以表示自己是合法继承,而非篡夺。当时,李嗣源年已六十,将朝政托付给枢密使安重诲、宰相任圜。任圜还兼任三司使,主掌国家财政。李嗣源在位期间杀贪官,褒廉吏,罢宫人、除伶宦,废内库,选拔贤俊,杜绝私门,忧国如家,注意民间疾苦,号称小康,使得“府库充实,军民皆足,朝纲粗立”。安重诲是李嗣源的佐命功臣,虽尽忠职守,但恃功矜宠,擅作威福。安重海和任圜政见不合,议政之时经常意气用事,甚至互相呵骂。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任圜被罢为太子少保,并请求致仕,退居磁州。同年十月,李嗣源欲巡幸汴州。当时朝野流言四起,有的称皇帝准备东征淮南,还有的称皇帝是要讨灭藩镇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守殷心不自安,趁机在汴州发动叛乱,结果被范延光率军平定。安重诲趁机诬陷任圜谋反,称其与朱守殷勾结,并矫诏赐死任圜。李嗣源明知任圜冤死,却未加追究。此后,安重诲更是权倾朝野,连皇子李从荣、李从厚都对他敬事不暇,唯独忌惮河中节度使李从珂。他矫造诏书,唆使河中牙将杨彦温寻机驱逐李从珂。李嗣源执政后期姑息藩镇,孟知祥割据两川;御下乏术,权臣安重诲跋扈乱政;次子李从荣骄纵不法,以致变乱迭起,朝政混乱。李嗣源即位时,长子李从璟已被元行钦杀害。于是,李嗣源封次子李从荣为秦王,并任命为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李从荣当时已是事实上的嫡长子,掌管京师政务,又握有兵权,且能与宰相分庭抗礼,种种迹象皆表明李嗣源有以其为继承人的打算。但当太仆少卿何泽上书请立李从荣为皇太子时,李嗣源却很不高兴的道:“群臣请立太子,看来我应当回河东养老了。”最终,李从荣只被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未能成为储君。他极为不安,担心自己不能继承皇位。
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十一月,李嗣源病重。李从荣入宫探视,见李嗣源已不能抬头,出宫时又听到宫中哭声不绝。李从荣误以为李嗣源已经去世,次日便称病不复入朝,在府中与亲信谋议夺位。二十日,李从荣率牙兵千人列阵于天津桥,准备以武力入居兴圣宫。枢密使冯赟、朱弘昭与宣徽使孟汉琼禀称李从荣谋反,关闭皇城端门,命李重吉率所部控鹤禁军把守宫门。侍卫指挥使康义诚本是李从荣事先约定的内应,这时也被阻在宫中,难以接应李从荣。孟汉琼召来马军都指挥使朱洪实,让他率五百骑兵攻击李从荣。李从荣逃回府邸,被皇城使安从益追上斩杀。李嗣源悲骇莫名,病情加剧。他追废李从荣为庶人,并从邺都召回宋王李从厚。是月二十六日,李嗣源驾崩于大内雍和殿,终年六十七岁。李从厚赶至洛阳,为李嗣源发丧,并于柩前即位。李从厚成为后唐新任君主,但是事实证明他并不是一位好皇帝。虽然,李从厚本人也一心想要当一代贤君,并且为此也付出努力。然而,李从厚既不懂治国之道,也无识人之能,所以最后使得国家大权落到朱弘昭、冯赟等奸臣手中。二人仗着拥立之功,专权擅政,大肆打压异己。不料,朱弘昭、冯赟等奸臣横行的路上却遇到一块绊脚石,那便是潞王李从珂。李从珂是李嗣源养子,自幼随李嗣源四处征战,拥有兵权和声望。朱弘昭、冯赟对他十分忌惮,因此将李从珂儿子李重吉外放到亳州任团练使,削去其禁军军职,又将李从珂女儿李惠明召入禁中。李从珂知道儿子外调,女儿被召入禁中,实际上就是朝廷对自己起了忌惮之心,心中已经惊惧不安。而这个时候,李从厚还听从朱弘昭、冯赟的建议,将凤翔、河东、成德、天雄四镇节度使进行易地调动,并派使臣监送。朝廷这些举动,实际上就是在削弱节度使权利,加强中央集权。本来,已经惊惧不安的李从珂,在得到这一调令之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应顺元年(公元934年),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叛乱并联合其余节度使兴兵共同反抗。朝廷闻讯立即出兵征讨,最终却被李从珂打败,其凤翔军还一路攻破西安,威逼李从厚。这个时候李从厚坐不住了,直接召大臣商议办法,并威胁说:众卿若是拿不出可行的办法,自己就开城门,迎李从珂入内,将皇位让给他。结果可想而知,李从厚既然打仗打不过,让位又不甘心,最后李从厚只能选择外逃避难。逃亡途中,被王弘贽软禁。这边李从珂入宫,以曹太后的名义下诏,将李从厚废为鄂王,两天后李从珂在李嗣源灵柩前登基。继位之后,李从珂下令让王弘贽之子王峦前往卫州,鸩杀李从厚。李从厚自然不愿喝下毒酒,最后被王峦用绳子给勒死了。就这样,李从厚当了5个月的皇帝,随后丢了性命,终年二十一岁,后被追谥曰闵皇帝(愍皇帝)。至于李从珂,本姓王,小字二十三,镇州平山县(今河北省平山县)人,后唐末代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养子,母为宣宪皇后魏氏。李从珂端谨稳重,沉默寡言,勇猛刚毅。跟随李嗣源征战四方,在后唐灭后梁之战中屡立战功。长兴二年(公元931年),出任左卫大将军、西京留守。三年(公元932年),拜检校太尉、凤翔节度使。四年(公元933年),晋封潞王。应顺元年(公元934年),废黜唐闵帝李从厚后,自立为帝,年号清泰,从善如流。李从珂打仗勇猛,但治国无能。即位后任用卢文纪等庸才为相,致使国事日益败坏。这一时期,李从珂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李从珂与石敬瑭两人原本都是李嗣源手下骁将,皆以勇武著称,彼此存有竞争之心。李从珂即位后,对坐镇晋阳的石敬瑭愈发猜忌。清泰二年(公元935年),李从珂派遣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领兵驻屯在代州,牵制并监视石敬瑭。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李从珂又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企图以此消弱石敬瑭兵权。石敬瑭素有谋反之意,当然拒绝调任。于是,石敬瑭叛变,同时他还上表指责李从珂即位非法,应立即将皇位让给许王(明宗第四子)。李从珂大怒,撕毁奏表,削其官爵,同时派遣张敬达率兵数万进攻晋阳,并命各镇联合讨伐。石敬瑭遣使向契丹求救,表示愿意割地称臣。这个石敬瑭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汉奸皇帝,为了谋权上位他将战略要地割让给契丹人,甘做契丹人的“儿皇帝”,许多人提起他便会咬牙切齿,史学家认为他是千古罪人,而这位被亘古无数人唾骂的“汉奸”,就是石敬瑭。石敬瑭本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皇帝李嗣源的女婿,但他引契丹人灭亡后唐,建立后晋,以儿国自称,并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正是由于石敬瑭这一系列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以换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让他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不过,抛开石敬瑭之后所做的坏事不谈,但就他的能力而言还是非常出众的。石敬瑭年少时就成熟稳重,沉默寡言,喜读兵书,非常崇拜名将李牧与周亚夫,并学习他们的用兵之道。当初,时任代州刺史的李嗣源对石敬瑭非常器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将他调到军中,统领自己的嫡系部队。在战场上石敬瑭骁勇无比,他追随李嗣源南征北战,还曾在乱军当中救出被困的李嗣源。除此以外,石敬瑭还经常在李嗣源面临政治难题时为他出谋划策,替他解惑。之后,正是在石敬瑭的拥护下,李嗣源顺利登基,是为明宗。在当时北方面临众多威胁,契丹、突厥人时常来犯,需要一位大将镇守,朝廷讨论再三,最终决定派遣石敬瑭担任河东节度使。在临行前,石敬瑭与明宗都泪流满面,足以可见此时他们的感情还是十分深厚的。李嗣源去世以后,李从厚登基,但他最终败给了李从珂。石敬瑭对于两人本就没有什么感情,不存在支持谁的问题,因此,当李从厚失败以后,石敬瑭将李从厚俘虏,并将他献给李从珂。李从珂杀掉李从厚以后却没有感激石敬瑭,反而觉得石敬瑭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一直想将他杀掉。石敬瑭在河东寝食难安,当他得知李从珂要先发制人攻打自己以后,而且特知道自己不是其对手,于是便与契丹勾结。石敬瑭为得到契丹人的支持,甘做“儿皇帝”,并答应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石敬瑭卖国求荣、认贼作父的行为让许多人痛斥,就连他的亲信刘知远都劝说道:“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新五代史》)然而石敬瑭不听,为将李从珂灭掉,他已经不择手段。结果可想而知,九月,契丹国主亲自率军五万骑兵增援石敬瑭,而此刻,后唐联军因各怀鬼胎,导致大败于团柏谷,死伤万余人。随后,石敬瑭与契丹大军得以顺利南下进逼京师洛阳。此时,后唐兵力还很强,但李从珂志气消沉,昼夜饮酒悲歌,不敢领兵出战,坐等灭亡。各镇将领见状,纷纷投降石敬瑭。清泰三年(公元936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李从珂见大势已去,于是带着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儿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李从珂死后无谥号及庙号,史家称之为末帝或废帝。传国玉玺亦在此时遗失不知所踪。天福二年(937年)二月,石敬瑭命人收敛其遗骨,葬于徽陵以南。自此,泱泱后唐天朝,终被石敬瑭引契丹人灭掉,随后,辽国设宴盛待石敬瑭,在酒酣耳热,耶律德光和石敬瑭执手约为父子,耶律德光年纪小却为父,石敬瑭年纪大(石敬瑭比耶律德光大九岁)竟甘当孝子,耶律德光面对如此乖顺的儿子自然包个大大的红包,立马送给石敬瑭白貂裘一件、厩马20匹,战马1200匹,以及5000契丹骑兵送石敬瑭入洛阳。石敬瑭为了报恩,石敬瑭称帝后,很守“信用”,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燕云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以后燕云十六州成为辽南下掠夺中原的基地,使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贻害长达400年。石敬瑭称帝伊始,对于契丹百依百顺,非常谨慎,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称太宗为“父皇帝”,自称“臣”,为“儿皇帝”。每当契丹使臣至,便拜受诏敕,除岁输30万布帛外,每逢吉凶庆吊之事便不时赠送好奇之物,以致赠送玩好奇异的车队相继以道。石敬瑭虽推诚以抚藩镇,但藩镇仍不服,尤耻臣于契丹。大同节度使判官吴峦,闭城不受契丹命。应州指挥使郭崇威,挺身南归。后普天福二年(公元937),天雄节度使范廷光反于魏州,石敬瑭令东都巡检张从宾讨伐,但张从宾与之同反。继而渭州也发生兵变。是年,契丹改国号“辽”。侍卫将军杨光远自恃重兵,干预朝政,屡有抗奏。石敬瑭常屈意服从之。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40),杨光远擅杀范廷光,石敬瑭因畏惧杨光远,以致不敢法问。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2年),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上表指斥石敬瑭父事契丹,即管契丹叫爹,大量物资百姓血汗孝敬契丹,从而困耗中原,并表示与契丹决一死战。石敬瑭发兵斩安重荣,并将其头送与契丹。石敬瑭为人辩察,多权术,好自矜大,所聚珍异,穷奢极丽,宫殿悉以金玉珠翠为饰。他对契丹百依百顺,但对百姓却如虎狼一般,凶恶狠毒,用刑十分残酷。石敬瑭晚年尤为猜忌,不喜士人,专任宦官。由是宦官大盛。由于吏治腐败,朝纲紊乱,以至民怨四起。游牧在雁门以北的吐谷浑部,因不愿降服契丹,酋长白承福带人逃到了河东,归刘知远。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契丹遣使来问吐谷浑之鼎,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刘知远,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忧郁成疾,于六月在屈辱中死去,时年51岁,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显陵(河南宜阳县西北)。纵观石敬瑭之一生,初以骁勇善战发迹,继因廉政而闻名。在战乱频繁之际,他借重契丹援助得以问鼎、建立后晋王朝。由于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及岁输布帛30万给契丹,并甘当百依百顺的“儿皇帝”以换取契丹对自己的支持,将北方百姓置于契丹铁蹄之下,民心尽失。晋高祖石敬瑭病逝后其侄石重贵继位,即晋出帝。石重贵的亲生父亲石敬儒是石敬瑭的兄长,早年在唐庄宗部下为将,早死,所以被石敬瑭收养为子。由于晋高祖石敬瑭的五个儿子早死,而石重睿年纪尚幼,所以只好立石重贵为太子。晋出帝石重贵虽然当上了皇帝,朝中大权却由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掌控。景延广无勇无谋,却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他自掌权以来,改变了之前晋高祖对契丹叫爹的政策,拘禁其使者,杀害契丹商人,抢夺其货物。晋出帝对契丹称孙不称臣,引起契丹的不满,战争一触即发。景延广不做好战争准备,却口出狂言,声称“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翁若要战则早来,他日不禁孙子,则取天下笑,当成后悔矣!”辽太宗耶律德光闻言大怒,连年进兵侵扰中原。而后晋王朝内部也有不少军阀也想乘乱夺取皇位,唯恐天下不乱,如晋高祖的儿女亲家杨光远,原后晋大将赵延寿、北面都招讨使杜重威、李守贞等,无不是此类人物。在契丹与后晋的战争中,幸赖广大军民的拼死奋战,才使契丹军屡次受挫而退,有时还败得很惨。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契丹会同八年)初,契丹又一次南下入侵,又是赵延寿为先锋。晋出帝本想亲征,但由于患病,就先派张从恩、马全节等人领兵分路北上抵御契丹军队。开始朝廷畏惧契丹的声势,让军队后撤,没想到引起了各军的恐慌,导致部队混乱无法整顿。 到三月一日,后晋几万兵马集中,列阵于相州(今河南安阳)安阳水以南,皇甫遇和濮州刺史慕容彦超率领数千骑兵侦察前进。与契丹兵数万人遭遇于漳水,皇甫遇领兵边战边退,然后再与契丹兵决战,皇甫遇的战马死于战场,就和敌人步战,皇甫遇的随从杜知敏把他的马给了皇甫遇,皇甫遇就又骑马冲进敌阵。终于遏制了契丹军的攻势,这时,皇甫遇见杜知敏已经被契丹兵俘虏,就对慕容彦超说:“杜知敏是个义勇之人,我们不能丢下不管。”于是两人又冲入敌阵,将杜知敏救了回来。这时,契丹军队又有大股冲上来,两位勇将决心以死报国,率领晋军又和敌人厮杀起来。 驻守安阳的晋军主力见皇甫遇到傍晚还没有返回,就知道肯定遇上了契丹兵。安审琦要去救援,张从恩却畏敌不前,安审琦就自己领兵去了。契丹兵见有晋军来救,马上撤走了。皇甫遇和慕容彦超这才得以安全返回。契丹兵知道晋军主力到达后也恐慌得向北退去。而张从恩却更害怕,不等和众将商议好就擅自领兵南下了,这又一次造成自己队伍的混乱。不久,晋出帝亲自出征,进到滑州(今河南滑县),又督促各路军队北进。到四月二十三日,都招讨使杜重威在定州集结各军,接着北进攻下泰州(今河北保定),五月二日又占领了满城(今河北满城),并俘虏了契丹一个酋长和士兵二千人。这时,契丹的降将说辽太宗又领兵八万再次南下,杜重威非常恐慌,五月四日退守到泰州固守。五月七日又向南撤退,契丹兵尾随而至。晋军退到阳城(今河北安国东南)后就开始反击,将契丹军赶得向北逃窜。但晋军继续南撤时,契丹军又以重兵压过来。五月十一日,晋军到达了白团卫村,埋设鹿砦扎下营房。契丹兵则将晋军重重包围,还派部队截断了后晋的粮道。到傍晚的时候,东北风大起,有的树都被刮断了。士兵们渴得要命,就在营中挖井取水,但每次刚要出水时井却塌了。士兵们只好用绸布包上泥土,然后绞出水来喝,但仍解不了渴。天亮的时候,东北风更大了。辽太宗对部下说:“晋军就是这么多了,要全部歼灭他们,然后就可以乘胜直取他们的首都了。”他命令士兵下马,拔掉鹿砦冲入晋军大营,用短兵器攻击晋军,又顺风放火扬尘助其声势。 晋朝将士都很气愤,大声喊道:“都招讨使为什么还不下令反击,让我们束手待毙!”众将都要求出战,杜重威却说:“等风势稍微缓和一点,我们再看情况决定。”李守贞反对说:“现在敌众我寡,但在风沙弥漫当中,敌人无法了解我们的兵力虚实,只要勇猛冲杀就可以战胜敌人,这场大风沙就是来帮助我们的啊!如果等到风沙停止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被敌人全歼了。”见杜重威仍然犹豫不决,李守贞便对众将士大声喊道:“我们大家一起出战杀敌!”然后他又对杜重威说:“令公您善于防御,守贞就率领主力和敌人决战了!”骑兵将领们也对形势有分歧,在张彦泽询问大家计策时,多数人都认为应该等风停了再出击,而药元福却说:“现在我们的部队已经极度饥渴,如果再等到风停,那我们恐怕就已经成了敌人的俘虏了。现在敌人以为我们不能顶风作战,所以更应该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这就是兵家常用的欺诈之术啊。”符彦卿也说:“与其束手就擒,不如以身殉国!”于是大家齐心合力一起出击,迫使契丹兵后退数百步。这时,符彦卿等人对李守贞说:“现在我们是率领部队往来迷惑敌人呢?还是继续攻击敌人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呢?”李守贞说:“形势到了这种地步,怎么能再回转马头呢!要长驱直入取得全胜啊!”符彦卿等将领纵马飞驰而去,这时风势更大了,天昏暗得几乎和黑夜一样。众将率领万余骑兵向着契丹横扫过去,喊杀声惊天动地,在晋军将士出其不意的全力反击下,契丹兵的攻势被彻底摧垮,被杀得大败而去,兵败如山倒。李守贞也命令士兵拔掉鹿砦,步骑兵一起进击契丹军队,一直向北追击了二十里。契丹兵因为是下马攻击晋军,在这突然袭击面前来不及上马迎战,丢在战场上的战马和其他装备遍地都是。这一仗,晋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契丹军队退到阳城东南的河边,散兵稍微聚集起来。杜重威说:“敌人已经被我们打得吓破了胆,不能让他们重新聚集列阵。!”于是又派精锐骑兵前去攻击,契丹兵纷纷渡河而去。辽太宗在北逃时也很狼狈,原来乘车跑,跑了有十几里,看后晋兵追得急,就赶忙换了一匹骆驼骑上,挥鞭急逃。众将要求继续追杀敌人,杜重威这时却胆怯起来,说:“碰上了强盗,幸好保命不死,还去追他要什么衣服钱袋。”李守贞这时也和杜重威一样,但他的借口看起来还合理一些,他说:“这两日来我们人马都渴得要命,现在刚刚喝饱了水,行动缓慢,很难追上拼命逃跑的敌人,不如就这样全胜而回。”于是退回到定州。这仗靠将士的顽强抵抗才取得全胜,契丹兵损失惨重,气得辽太宗回去后把许多将领打了几百杖。但一次胜利并不能使后晋的整个形势好转,这次胜利竟是后晋的一次回光返照。开运三年(946年,契丹会同九年),辽太宗再次征讨后晋。他指示降将赵延寿与瀛州刺史诈降,送假情报给后晋。晋出帝不辨真假,急于成功,遂匆忙命杜重威为统帅,统领大军北上抗击。杜重威此次出征有个人打算,他想效仿晋高祖。所以借口此次出战深入敌境,必然要有强大的兵力才能保证成功。晋出帝只好给他增兵,致使禁军皆归其麾下,京师空虚。杜重威到前线后,每日置酒作乐,不议军事,只知一味地向晋廷要求增兵运粮。晋军兵多将广,实力强于对方,由于主帅没有任何作为,反被敌军截断粮道,形势极为不利。杜重威正想使晋军处于危险境地,以便受其裹胁投降契丹。他与副帅李守贞商议,派人与契丹联系请降。辽太宗虽然包围了晋军,但晋军毕竟人多势众,且战斗力较强,欲想获得全胜,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当他得知杜重威率军投降的消息后,大喜过望,马上许愿事成后立他为帝。于是杜重威招集诸将,伏甲于营中,宣布投降契丹,诸将中虽有不愿意者,但在刀剑的威胁下,也只好连署降表。当杜重威向全军宣布投降的消息后,全军恸哭,震天动地。杜重威投降后,辽太宗让他穿上赭黄袍,由于他早已许立赵延寿为帝,于是也让延寿同样穿上赭黄袍,将两个卖国贼玩弄于股掌之上,而实际上根本无意让他们中的任何一人当皇帝。这一回他本人要过过中原皇帝的瘾。由于晋军主力已经投降契丹,所以辽太宗很快进入了汴梁,俘获了晋出帝及其全家,将他们迁往契丹境内的建州(今辽宁朝阳境内)居住。据辽宁博物馆收藏的《晋出帝石重贵墓志铭》记载,晋出帝北迁后崩于辽保宁六年(974年)。辽太宗在汴梁的后晋皇宫中称帝,改国号为大辽。由于契丹军队在中原到处烧杀抢掠,美其名曰“打草谷”,激起了中原人民的反抗。他们聚集起来,多者数万人,少者不减千百,到处打击契丹军队,杀戮契丹派来的官吏。辽太宗无力维持其在中原的统治,只好匆忙立唐明宗之子许王李从益为帝,然后率军北撤,途中一病而亡。后晋共历二帝,统治了11年,最终被契丹大辽所亡。其实,早在后唐覆灭后,石敬瑭建立后晋之时,石敬瑭就已经任命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根据历史记载,这刘知远出生在一个少数民族沙陀族。他的家庭情况极其贫寒,在早年的时候为了生存加入军队中,是唐明宗手下的一位小将军。后来,刘知远因为在战争中救过石敬瑭的性命,由此便成为石敬瑭的心腹之一。刘知远厚重寡言,面有特象,雄武过人,勇猛善战,跟随晋高祖石敬瑭时颇得战功,并反对石敬瑭称臣叫爹于契丹。在石敬瑭担任河东节度使的时候,刘知远是节度押衙。后来随着石敬瑭手中的权力不断的壮大,他便密谋造反,刘知远作为亲信自然也参与其中,后来,石敬瑭成为后晋皇帝便开始封赏功臣,刘知远成为禁军的最高统领,后来直接担任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去世之后,刘知远觉得天下肯定要发生混乱,于是便在太原地区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为此他还杀死了土谷浑的首领,获得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以及数千匹战马,等到契丹军队向南攻打后晋的时候,刘知远选择了静观其变,既不出兵救援,也不反抗契丹。直到后晋王朝灭亡,刘知远便派人向契丹示好,得以苟且偷生。当时,晋出帝及其全家被契丹军队俘虏并且准备押回大本营时,刘知远竟然假装愤怒不已,甚至在军队扬言要营救皇帝,实际上,刘知远只走到寿阳附近就又原路返回太原。随后,刘知远亲自率领军队渡过黄河,趁着契丹军不注意杀入洛阳,随后便自己登基为帝,仍用晋高祖石敬瑭年号,称天福十二年;是年六月,始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刘知远随后攻克并定都汴州,并开始分封那些对他有功劳之人,使他们占据着朝廷的主要位置。例如、郭威任正副枢密使,苏逢吉、苏禹任宰相,王章任三司使,在所有的人中,除了郭威谦逊有礼之外,其他人都非常残暴,这些人在占有高位之后,愈加肆意妄为,随意抢夺百姓财富,对于人命更是不放在眼里。就拿宰相苏逢吉来说,当他还是谋士的时候,刘知远就想要释放所有囚犯为他祈福,而他却悄悄将囚犯全部处死。苏逢吉成为宰相之后行事更为过分,说是要将盗贼的家族中人全部处死,后来在刘知远的极力斥责之下,他才勉强作罢。遗憾的是天不作美,公元948年正月,刘知远只当一年皇帝就因病去世。刘知远死后,宰相苏逢吉等人秘不发丧,诱杀了杜重威。同年二月辛巳日,进封刘知远的儿子刘承祐为周王,继而由刘承佑即位,沿用刘知远的年号“乾祐”,历史上称为后汉隐帝。后汉隐帝刘承祐继位时,李守贞占河中,赵思绾占永兴,王景崇占凤翔,先后举兵造反,公元948年8月,后汉隐帝刘承祐令郭威领兵讨伐三藩,至公元949年夏天,郭威平定三藩。此时,后汉隐帝刘承祐由杨邠、史弘肇和苏逢吉等大臣辅佐,三人互相攻伐,内政纷乱,杨邠、史弘肇蔑视后汉隐帝刘承祐的皇权,议政时公然禁止后汉隐帝刘承祐开口,有一次,杨邠、史弘肇在朝堂上议事,刘承祐说:“你们再仔细推敲推敲,别有谬误,让别人说闲话。”杨邠竟说:“有我们在,何人敢说闲话。”刘承祐忍受不了,派亲信杀死了杨邠、史弘肇和王章,又派使者到魏州去杀大将郭威。郭威起兵反叛,于公元950年11月抵达汴京城下。刘承祐到城外刘子坡观战,因后汉军大败,于第二天清晨又匆忙要逃回城去。不料,开封尹刘铢据城不让其入内。刘承祐只得带了苏逢吉、聂文进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直至赵村,忽见后面尘埃大起,刘承祐以为是追兵,便仓皇下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见形势危急,想以刘承祐作为进见礼投降追兵,猛然赶上几步,狠命一刀,将刘承祐刺死。其实,后面并不是追兵,而是刘承祐的亲兵赶来护驾。郭允明见自己弄巧成拙,只能横刀自刎而死。刘承祐死后的谥号为隐帝。随后,郭威率领大军回到京城,请皇太后临朝称制,不久,郭威野心暴露无遗打算自己登基为帝。郭威,字文仲, 邢州尧山县,顺州刺史郭简之子。郭威出身将门世家,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加入后唐庄宗李存勖亲军,再后来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凭借佐命之功,累迁检校司徒、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平定河中,镇守邺城,受到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发动兵变,攻破开封,推翻后汉隐帝,不久率军抵御契丹,在澶州受部将推戴,黄袍加身,广顺元年(公元951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周朝,史称后周。郭威在位期间,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尤其令人赞许的是,郭威能够躬行节俭,下诏禁止各地进贡珍巧纤奇、山珍海味,又将宫中原有的金银玉器、镂宝床几、饮食之具,砸碎于殿廷,表示自己厉行节俭的决心。面对晋汉以来残破的社会经济,他又下诏奖励耕殖,招抚流亡,平均赋役,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使得北方的社会经济在其统治的数年中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此外,郭威还针对当时轻视发展文化,轻视文士的现象,采取了一些较积极的措施,力图改变当时的不良风气。比如郭威曾亲至曲阜拜祭孔子,以表示对儒学的重视;他还重用文士,重视科举选士,表现出了与五代其他各帝不同的一些风范。而面对当时的骄兵悍将和败坏的吏风,郭威首先从中央做起。枢密使王峻专横跋扈,居功骄矜,排斥异己,就连柴荣请求入觐,由于担心会被留下而予以拒绝。王峻要求兼任青州节度使,得逞后又要求罢免宰相李谷、范质,另行起用自己推荐的人选,郭威婉言推却,王峻马上出言不逊。郭威忍无可忍,遂下令拘押王峻,将他贬死。对于敢于反叛的藩镇则采取坚决镇压的措施,限制藩镇对州县的权力,实行民政、军事分工管理。为了改变吏风,郭威对贪浊的官吏实行严厉惩治的政策,处死了一批贪赃枉法、残酷暴虐的地方官员,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当时的吏风。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难以恢复,便嘱咐柴荣(日后的周世宗)说:“我不行了,你赶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陵墓务必从简,别去惊动,扰害百姓,不要用许多工匠,不要派宫人守陵,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安葬后,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户,蠲免他们的徭役,让他们守护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几句话,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遗诏命令用纸衣瓦棺。”又告诫晋王荣(即柴荣)说:“我从前西征时,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盗窃,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至今还完好无损。你到了每年的寒食节,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如果不派人来,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以。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今河北省河间县)、魏府(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接着,他大封群臣,命柴荣继位说:“我看当世的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你有了好辅弼,我死也瞑目了。”当晚(壬辰日),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享年五十一岁。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四月。葬于嵩陵。郭威死后由养子郭荣继承皇位。郭荣本姓柴,后被郭威收为养子而改姓郭,邢州尧山县人,五代时期政治家,后周第二位皇帝。柴荣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通书史及黄老之术,且为人谨慎笃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早年曾随商人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在后汉时期,随郭威赴邺都就镇,任天雄牙内指挥使。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后周建立,郭威委任柴荣治理澶州。郭荣为政清肃,使盗不犯境。广顺三年(953年),入朝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显德元年(公元954年),郭威登基为帝,恢复本姓氏柴。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柴荣在位期间,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显德六年(959年)正月,柴荣正式对占据燕云之地的辽朝用兵,他亲率大军自汴梁出发,直抵沧州,然后统步骑数万直入契丹境内,大军一路顺利,契丹军非逃即降,势如破竹,兵不血刃,连下莫、瀛、易三州及益津、瓦桥、淤口三关之地。正当柴荣准备向幽州进军时,由于身染重病,只得班师回朝。这年六月三十日,柴荣病逝于汴梁,终年三十九岁。柴荣死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接班人青黄不接,这事可以追溯到(公元950年),当时,郭威由于感受到皇帝对其性命威胁,因此伪造刘承祐诏书,宣称后汉朝廷将会清洗所有将领。将领们本就对偏听偏信、残忍好杀的皇帝不满,于是公推郭威为主。郭威在得到支持后,打出“清君侧”的旗号。不久,后汉朝廷就土崩瓦解,后汉皇帝刘承祐死于逃亡途中。但刘承祐在郭威反叛的消息传来后,已先命令李业处死了郭威留在汴京的全部家人,老幼无一幸免,郭威内侄柴荣的几个儿子也在被杀戮之列。这次灾难直接导致了三个结果,一是郭威无子,最终由内侄柴荣继位。二是柴荣失去了年纪较长的儿子,致使柴荣死时只能传位给年仅八岁的柴宗训,造成主少国疑的不利局面。第三,则是柴荣在合法性上受到威胁。郭威无子,妻子柴氏之侄柴荣遂成为了继承人。但此刻,郭威还有另两位近亲,是他的女婿张永德、外甥李重进。若非郭威本人选择了柴荣,将他收作义子,张永德、李重进二人与柴荣具有大体相当的即位合法性。柴荣驾崩前,李重进被打发到地方担任义成军节度使;凭着“点检作天子”这一句谶语,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一职也被免,赵匡胤取而代之,坐上了这个关键的位置。而此刻,柴荣接班人柴宗训6岁,柴宗训生于广顺三年(公元953年),他的妈妈是谁,没有人知道,反正不是柴荣的正妻所生。这年八月四日,柴荣的侍妾有一婴儿呱呱坠地,生下来一看是个男孩,使柴荣万分高兴。柴荣都32岁了,原先三个儿子都在乾祐三年 (公元950年) 被后汉隐帝刘承祜杀了。如今在三年后重新得子,怎么能不高兴?但当时谁也没料到这小子有当皇帝的福分,因为柴荣还不是皇帝呢! 此后,柴荣又生了三个儿子,但宗训作为长子,在柴荣驾崩之时,得以继承后周皇位。柴宗训初即位,政务即很繁忙。时北境征伐契丹的战事尚未停息,有北面兵马都部署韩令坤奏,败契丹五百骑于霸州之北。于是,以宰相范质为首的文武百僚把宗训请于朝堂听政。大臣们表请以宗训的生日八月四日为天寿节,宗训啥也不懂,胡乱点头称是。此时,大政主要由忠心耿耿的范质辅佐,于是,百官加官进爵,猛将赵匡胤被任为宋州节度使,进封开国侯,依前任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掌握禁军兵权。太后符氏既不是宗训的亲妈,且是在柴荣临死时才被立为皇后,地位并不稳固。孤儿寡妇充当后周王朝之主,最高权力实际上出现了真空,巨大的政治危机潜伏于朝堂,一场篡夺皇位的阴谋正在暗中策划、布置。而这一切,6岁的儿童皇帝那里知道,就连老臣范质也蒙在鼓里。新的一年来到了,群臣们建议沿用先帝年号,把公元960年称作为显德七年。元旦大朝会,文武百官皆进名奉贺,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一扫昔日愁绪,一展新朝宏姿。宗训长了一岁,是7岁的儿童了,他坐在圣殿上,接受群臣的新年贺礼,他看见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地来给他叩头时感到真好玩。隆重的朝会在他心里不过是一场游戏。朝礼还在进行,突然,北面边关传来敌情,称契丹大举入寇,河东北汉政权亦遣军自土门东下,二敌合势。进攻中原。正在进行新年朝会典礼的后周君臣一时惊慌失措,这可是小皇帝即位以来遇到的第一场大麻烦事啊! 朝礼于是勿勿收场,宰相范质率文武军机大臣在紫宸殿宗训位前商讨对策决定命禁卫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大军北伐,迎击二寇,即刻启程。大军出城之日,开封城内“策点检为天子”的谣传已引起极大的哄动。士民恐怖,争为逃匿之计,而唯独内廷不知,宰相范质、王溥不知。初三早晨,赵匡胤率军出发,天黑以前驻军于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只听得军营内一阵鼓譟,赵普等率群将手持兵杖,涌到赵匡胤帐前,将黄袍加于其身。其实,当时并没有敌寇入侵,一切都是赵匡胤精心策划的。赵匡胤率领北征大军回到开封,群臣没有料到大军回来得这么快,禁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察觉有变,企图抵抗,被早已和赵匡胤通谋的王彦昇斩于府第。于是,赵匡胤兵不血刃地控制了首都。诸将把范质、王溥抓了来,没有让他们说话,赵匡胤便宣布自己已被众将士推为皇帝。于是,让翰林学士陶谷把早已草好的以柴宗训名义写的 “禅位诏书”向众大臣念了一遍。即至崇元殿升御座做皇帝,国号“宋”。后周王朝于是被颠覆了。随后,赵匡胤封7岁的柴宗训为郑王,太后柴氏为周太后,居于西宫,以奉大周神位。建隆三年 (公元962年),柴宗训离开开封,出居房州,开宝六年 (公元973年) 宗训刚刚长成20岁的青年,却不明不白地死了。宋太祖赵匡胤将柴宗训葬于其父世宗柴荣的庆陵之侧,谥曰:“恭皇帝”,陵曰 “顺陵”。“恭顺”,乃对宋太祖赵匡胤恭顺之意也。自此,赵匡胤篡后周而建立大宋,五代十国的五大王朝彻底灭亡。
昙花十国殁山川-------五代时期其中十国的第一国就是吴国,即南吴(公元902年——937年),为杨行密所建。杨行密庐州(今安徽合肥)人,正逢天下大乱之时,杨行密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杨行密长大之后,身材魁梧,力大如牛,据说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100斤重的东西,而且能日行300里。
在他20多岁时,黄巢农民起义军经过庐州,他应招入伍参加叛军,但是后来被唐兵俘获。当时的庐州刺史见他相貌不凡,很有英雄气概,就放了他。不久杨行密在唐军募兵时参加了本地的军队,由于他作战勇猛,经常立功,所以他很快就升为了队长。并且奉命带领乡兵到朔方戍边服役,一年后骑马回来。因为得罪了主管征调的军力吏,杨行密再次被派到边疆戍守。临行的时候,军吏假装做好人问他还需要什么?杨行密正值怒火中烧,立刻说道:还需要你项上这颗人头。说时迟,那时快,手起刀落,寒光闪过,军吏人头已落地。杨行密于是号令诸营,自称为八营,都知兵马使,率军占据了庐州全境。没过多久,杨行密就被唐朝朝廷招抚淮南节度使高骈封为庐州刺史。从此之后,杨行密以庐州为根据地,开始了拓土扩张,其势力逐渐向淮南等地拓展。公元887年,杨行密趁机扩大自己的实力,攻下扬州,自称淮南留后。公元894年,朱温与杨行密的冲突愈演愈烈。这年冬天,杨行密派人带万余斤茶叶到汴州一带交易,朱温将茶叶全部夺取,杨行密一气之下向唐昭宗上表讨伐朱温。随后,杨行密亲自率兵出征打败朱温,从此杨行密的势力得以进一步扩大。面对杨行密势力的不断膨胀,淮南周围的割据力量十分不安,于是与其展开了大战,但均被杨行密各个击破,占领了淮南之地。公元902年,杨行密建立了南吴政权,当时的唐王朝还未灭亡,杨行密在搞好了内政建设的基础上,于公元905年攻取了武昌。就在准备讨伐两浙的时候,杨行密病故,享年54岁。杨行密没想到的是,他一死,吴国就改了姓,甚至他的子孙成了最悲催的皇族。公元905年,杨行密长子杨渥继承皇位,成为南吴政权的第二代皇帝。这个杨渥与能征善战的父亲不同,生性懦弱又不懂军事,跟随杨行密出生入死的将士们都很是瞧不起他。因而吴国的军权全都被几个大将军掌握,杨渥能直接指挥的只有数千亲兵。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渥灭掉了江西的钟氏。扬眉吐气的杨渥开始不把诸将放在眼里。这使得拥有大权的张颢、徐温二人十分的不满,于是生了废杀之心。公元908年,张、徐二人谋杀了杨渥。张颢将所有的大将军全部宣到布满士兵的大殿内,准备逼众将同意他继位。但众人还是逼迫张颢拥立了杨行密第二子杨隆演。之后,徐温又杀掉了张颢,掌握了大权,并将杨家逐渐架空,徐温父子进掌南吴军政大权。郁闷的杨隆演在徐温父子阴影下,于公元920年因病去世。徐温父子在公元920年拥立杨行密的第四个儿子杨浦继位。杨浦继位之后,形同傀儡,南吴朝政大权早就牢牢的掌握在徐温父子手中。杨浦的主要作用就是主持一些重要的庆典和仪式。有的时候他想出宫游玩也必须经过徐温派的监视大臣翟潜的许可。杨浦身为一国之君,却是身不由己,心里的积怨也越来越深。公元924年,杨浦心血来潮,想去白沙观看楼船,在他再三的要求之下,徐温同意他前去。这年的11月,杨浦到白沙镇,徐温赶来朝见,期间两人谈话的时候,杨浦故意把雨说成了水,徐温询问原因,杨浦答道雨是翟潜父亲的名字,我避讳已经成了习惯。堂堂的一国之君,还要避奴才的讳,这分明是杨浦在表达内心的不满。
老奸巨猾的徐温听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不久就把翟潜流放到了抚州。表面上放松了对杨浦的监管,但暗中对杨浦的监视更为严密了,也加紧了自己谋取地位的行动。但遗憾的是,不久徐温暴病而亡,徐温死后,他的养子徐知诰就全面接管了南吴大权。公元933年,徐知诰效仿养父的做法,派他的儿子徐景通镇守扬州,执掌国政大权,他自己则上书告老返回金陵。他回到金陵之后,马上开始着手建立大元帅府,制定了完备的官僚制度,目的不言而喻了,就在于为称帝做准备。到了第二年,徐知诰又下令在金陵修建宫殿,准备让杨浦迁都金陵。杨浦识破了徐知诰的阴谋,知道自己一旦到了金陵,就变成了阶下囚,因此他坚决反对迁都金陵。徐知诰见此计不成,干脆直接让杨浦封自己为齐王,割升州等十州为齐国,以金陵为都,设置百官。随后,徐知诰又亲自导演了一场劝进闹剧,让诸将到扬州为他宣传功德,劝杨浦禅位于他。公元937年,杨浦被迫下诏禅位给了齐王徐知诰。徐知诰乃在金陵称帝,改名李昪,国号南唐。徐知诰称帝的第二年11月,杨浦就被徐知诰派来的刺客砍死,享年39岁。可怜杨行密,起于草莽,血战26年创建了杨家的南吴,死后三个儿子都成了了徐家的傀儡,一生心血为他人做了嫁衣。南吴共历4帝,36年,由此灭亡。南唐开国皇帝徐知诰,是徐温的养子,其实徐知诰原本姓李,据多部史料记载,徐知诰是唐朝皇室后裔,本名李昪。李昪原本打算把自己建立的王朝取名为齐国,但因为自己是老李家后人,所以决定恢复唐朝,这才将国名改为南唐。可惜这位老兄喜欢嗑药,仅在位7年,就把自己给嗑死了。李昪去世以后,他儿子李璟继承皇位。李璟完美地避开了父亲的所有优点,不光奢侈无度,而且喜欢风花雪月和各种诗词艺术,导致国力日渐衰败。李璟去世以后,他儿子李煜继承了大位。李煜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大位,还顺便继承了李璟的所有爱好,甚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初,李璟面对赵匡胤的威逼,已经自取帝号,改称南唐国主。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屯兵汉阳,李煜非常恐惧,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遣其弟郑王李从善朝贡,上表奏请罢除诏书不直呼姓名的礼遇,太祖同意,但扣留李从善。同年,有商人告密,宋军于荆南建造战舰千艘,请求派人秘密焚烧北宋战船,李煜惧怕惹祸,没有批复。时国家形势紧迫,李煜忧心似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忧愁悲歌不已。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正月,李煜下令贬损仪制:下“诏”改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御史台改为司宪府,翰林改为文馆,枢密院改为光政院;降诸“王”为“公”,避讳宋朝,以示尊崇。元宗时,虽臣服后周,但金陵台殿皆设鸱吻(殿脊的兽头);乾德年间,宋朝使者到来,李煜就撤去,使者走后再复原;至此,遂撤去一应器物,不再使用。太祖晋封李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并在汴阳坊赏赐宅院,暗示李煜入京降宋;李煜遣户部尚书冯延鲁为李从善所受封赐道谢,冯延鲁入汴京,因病未能朝见宋太祖而返。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夏,太祖遣翰林院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李煜上表愿接受北宋册封爵位,被拒。十月,内史舍人潘佑感于国运衰弱,上书极言劝谏李平为尚书令,徐铉、张洎进言“李平妖言惑众,煽动潘佑犯上”,李煜遣人收捕,潘佑在家中自杀,李平亦自缢狱中。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李煜上表求放李从善归国,宋太祖不许。秋,宋太祖先后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以祭天为由,诏李煜入京,李煜托病不从,回复“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庙,想不到竟会这样,事既至此,唯死而已”。太祖闻信,即遣颖州团练使曹翰兵出江陵,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等随后出师,水陆并进;李煜亦筑城聚粮,大举备战。闰十月,宋军攻下池州,李煜下令全城戒严,并停止沿用北宋年号,改为干支纪年。时吴越乘机进犯常州、润州,李煜遣使质问,说以唇亡齿寒之理,吴越王不答,转送李煜书信至宋廷。北宋攻陷芜湖和雄远军,沿采石矶搭建浮桥,渡江南进。李煜招募兵卒,委任皇甫继勋统领兵马,全力御敌,因强弱悬殊,兵败如山,内殿传诏徐元瑀、刁衎阻隔战败消息,宋屯兵金陵城南十里,李煜尚不知情。开宝八年(公元975年)二月,宋师攻克金陵关城。三月,吴越进逼常州,诛杀皇甫继勋,权知州事禹万诚献城投降。六月,宋与吴越会师,进发润州,留后刘澄投降。洪州节度使朱令赟率兵十五万前往救援,行至皖口,遭遇宋军。朱令赟下令焚烧宋船,不料北风大作,反而烧至自身,朱令赟与战櫂都虞候王晖皆被擒(皖口之战)。外援既灭,北宋尽围金陵,昼夜攻城,金陵米粮匮乏,死者不可胜数。李煜两次派遣徐铉出使北宋,进奉大批钱物,求宋缓兵,太祖答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十二月,金陵失守,守将呙彦、马承信,马承俊等力战而死,右内史侍郎陈乔自缢。李煜一看大势己去,只好率大臣肉袒出降。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李煜一行人被押至宋朝汴梁,被宋太祖封为“违命侯”,宋太宗即位后,改封李煜为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夕,是李煜42岁生日,当时,李煜正与后妃们聚会,顺手写出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料,赵光义看到后,认为李煜还想着国土,是一个危险人物,随后以庆祝生日为名,命弟弟赵延美送一壶牵机药毒酒给李煜,煜喝了后,一命呜呼,死相极惨,时年42岁,南唐最后一任皇帝李煜就这样去了。赵光义又虚情假意封李煜为吴王,以王礼厚葬于洛阳邙山,并请原南唐旧臣为李煜题写墓志铭,自己也特诏缀朝三日,以示哀悼。自此,五代时期十国的第二国南唐彻底灭亡。再说十国中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王建年轻时是个无赖之徒,以杀牛、偷驴、贩卖私盐为业,后来王建犯罪入狱,被狱吏偷偷放走,藏匿在武当山上。不久,王建参加忠武军开启其军旅生涯,忠武节度使杜审权提拔他为列校,随后,王建参加征讨王仙芝起义、黄巢起义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唐僖宗返回长安,命王建等人统领神策军。光启二年(公元886年)三月,唐僖宗到了兴元后,命王建遥领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开创了将帅遥领州镇的先河。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王建招募八千士兵,顺嘉陵江袭击阆州,并驱逐阆州刺史杨茂实,自称阆州防御使。
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进攻彭州,并大掠西川十二州。唐昭宗将西川的邛州(今邛崃)、蜀州(今崇州)、黎州(今汉源北)、雅州(今雅安)划为永平军,治邛州,任命王建为永平军节度使。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三月,唐昭宗下诏恢复陈敬瑄官爵,令顾彦朗、王建罢返回镇地。王建不肯罢兵,攻破成都后杀死陈敬瑄,自称西川留后,被封为西川节度使。此后,王建接连降服或击败武泰节度使王建肇、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跋思敬,占有两川、三峡,取得山南西道。光化三年(公元900年),王建兼任中书令,东川、信武军两道都指挥制置等使,赐爵琅琊王。天复元年(公元901年),王建被改封为西平王。天复二年(公元902年),武定节度使拓跋思敬归降王建,王建终于得以兼并山南西道。天复三年(公元903年),荆南节度使成汭兵败身死,王建趁机夺取夔州(今重庆奉节东)、施州(今湖北恩施)、忠州(今重庆忠县)和万州(今重庆万州区)。王建被封为守司徒,进爵蜀王,从而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天复七年(公元907年),朱温篡位,建立后梁。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帝,国号蜀。史书称王建所建的蜀国为前蜀,以区别于后来(公元934年)孟知祥所建的蜀国(后蜀) 。前蜀建立之后,少有大规模战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前蜀的赋税很繁重。就在王建去世后,公元前919年6月的一天,18岁的王衍登上皇帝的宝座,成为前蜀的二任皇帝。第二年的夏天已经过去,秋天刚刚来临的时候,王衍想要进行北方出巡。出发的那一天,随行的军队浩浩荡荡,很是威武。其实王衍北巡是假的,真正意图是游山玩水,因为是皇帝说以出门要有气势。到达广汉之后,它便停止下来不走了,终日“泛舟奏乐,饮宴弥日”;又过了几个月,王衍皇帝的队伍便到达了四川北面的一个镇子阆中。他看到了这里的美景实在是太美了,被陶醉在其中,在这里流连不少时间,后来又在嘉陵江上游玩,喝酒玩乐,很是轻快,一直玩到来年3月才回成都。王衍北巡临走时,命令大臣们帮他建造豪华奢侈的宜华苑宫殿,等到王衍归来的时候宜华苑已经建成。从此,宜华苑便成为王衍的享乐之处。王衍是一位非常有艺术家气质的皇帝,从小在脂粉堆里长大,当了皇帝后将政事完全委于宦官佞臣,他作的《醉妆词》流传至今:“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这边走,那边走,莫厌金杯酒。”作为一代皇帝王衍从来不务正业,从来不过问安邦定国百姓生计等执政方面大事,而是奢侈荒淫,大兴土木,巡游诸郡,挥霍无度,使得前蜀百姓苦不堪言,朝野上下人怒天怨。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瑁决定要收复前蜀国,王衍则以牙还牙要背水一战。咸康元年(公元925年)十月,后唐大军开始进攻前蜀,同年十一月,唐军进入大散关,蜀凤州(治今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故镇(即固镇,今甘肃徽县)守将相继投降,兴州(治今陕西略阳)、成州(治今甘肃成县)两刺史弃城遁去,三泉(治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为唐军攻下。不久后,后唐大军包围成都,李存勖从派军攻打蜀国到攻入成都只用了75天。后唐庄宗王衍自知大势已去,携家带口抬着棺材,口衔玉壁,五花大绑,出城跪在七里亭,投降后唐。后唐庄宗李存勖假意下旨安抚并答应善待王衍及其家族,然而,当王衍及家族被押解出西蜀之后,李存瑁随即命令后唐军将王衍一家不分老幼尽数斩杀。由此,前蜀仅仅存在10多年之后,便匆匆告别了五代十国这个历史大舞台。后唐庄宗李存勖占领四川以后,任命孟知祥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统治蜀地。孟知祥为邢州龙岗人,大名鼎鼎的郭威、柴荣则是邢合隆尧人,三人还算是老乡。孟知祥少年时就与父亲一起效忠晋王李克用。孟知祥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故深得李克用赏识,李克用把侄女嫁给孟知祥,孟知祥也就成了李克用的侄女婿。而且,孟知祥与后来建立后唐的李存勖关系也非常好,所以李存勖在灭前蜀后,才会派遣他去统治蜀地。入蜀之后,孟知祥初无割据之心,但紧接着后唐朝廷发生内乱,李存勖死于乱兵,李嗣源即位。孟知祥也渐生不臣之心,趁着后唐内忧外患之际,积极扩充个人势力。公元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仍称蜀,史称后蜀。然而,孟知祥只有打天下的命,却没有做皇帝的命,在位仅半年就撒手人寰,于是,他16岁的儿子孟昶即位为帝。孟昶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不太好听,刚登基的时候,孟昶年纪还很小,朝中大权都掌握在一些老臣手里,孟昶一点点长大,他对这种情况非常不满意,自己才是后蜀的皇帝,怎么可以大权放在别人手里。原来孟知祥死的时候,给孟昶留下六个人的辅政班子。这六个人中最让孟知祥不放心的是李仁罕。这位李将军确实能打,但缺点是性格太过骄横,谁都不放在眼里,得罪的人也多,所以关于李仁罕有二心的传言一直就没断过,但此时,孟知祥特别需要李仁罕这样的悍将帮他执掌军队,所以对李仁罕一直礼遇有加。有一次,李仁罕设宴招待孟知祥,有人告诉孟知祥,这是鸿门宴,不可去。孟知祥并没有轻易相信,而是仔细调查,最终查出是两个军校造谣,故将此二人腰斩,随后孟知祥不带左右,单人独骑去李仁罕府上赴宴,李仁罕被孟知祥的胆气和信任感动,一边叩头一边哭着说:“我这个老兵只能为您尽忠而死才能报答您的恩德。”军中诸将也都因此事对孟知祥心悦诚服。然而,历史传到孟昶时代就不一样了。孟昶因为年少,不能亲理政事,而满朝将相大臣都是孟知祥的老部下,孟知祥活着时对部下宽厚,有时甚至纵容他们做一些非法的事,所以当孟昶登基后,这些“老资格”更加无法无天,甚至连夺人良田、挖人坟墓的缺德事都干,李仁罕和他的外甥张业就是这样发家致富的。孟昶刚即位没几天,李仁罕又犯了恃功跋扈的老毛病,直接向孟昶提出要当判六军诸卫事,这是后蜀军队的最高首领,前蜀也曾有此职,但一般是太子、宗室或者皇帝的亲信方能担任此职。嚣张的李仁罕还没等孟昶同意,就擅自到枢密院安排人起草任职命令。于是,为稳住李仁罕,孟昶一方面屈从李仁罕之请,一方面又任命和李仁罕怨隙极大的赵廷隐为副职来牵制他。同时,为了以防万一,孟昶加强了皇宫宿卫,并秘密通知亲信卫士见机行事。几个月后,趁李仁罕放松警惕,孟昶与赵季良、赵廷隐合谋,在李仁罕入朝时,突然命人将其擒拿,当场诛杀,并灭李仁罕全族。这种隐忍和智慧,岂是昏庸之君所能有的。昭武节度使、侍中李肇一开始也没把孟昶放在眼里,每次上朝都以足疾为由,拄拐朝见,不肯跪拜。李仁罕一死,李肇的足疾竟奇迹般地痊愈了,此后上朝丢掉拐杖,恭恭敬敬地行跪拜礼。张业是李仁罕的外甥。李仁罕被杀时,张业正执掌禁军,孟昶怕他因此谋反,就采取笼络的办法,告诉他:“你舅舅犯罪被处死那是他的事,与你无关。”为了安抚张业,孟昶还提拔他当了宰相,监管国家财政开支。但张业也骄横惯了,位高权重后,越发无法无天,不仅对百姓横征暴敛,还居然在家里私设监狱随意审判刑罚“犯人”,国人对他恨之入骨。后蜀广政十一年,对张业忍无可忍的孟昶,又用对付他舅舅李仁罕的老办法,在朝堂上将张业当场捉住诛杀。辅政大臣王处回和赵廷隐一看这形势,知道再不交权早晚会轮到自己就主动上表,请求退休。其他三位辅政大臣中,张公铎涉猎文史,为政清严,是孟昶的心腹,诛杀李仁罕时,张公铎也曾参与谋划,后蜀广政八年九月,张公铎去世,孟昶哭着对他的生平做出评价:“严而不猛,清而不虐,张公而已。”赵季良通敏善谋略,受孟知祥之托尽心辅佐孟昶,于后蜀广政九年去世,享年64岁。侯弘实虽然也是六人之一,但史书中没有看到他参与重大政治事件的记载,应是一个低调本分之人。至张业被诛,孟昶终于凭着自己的睿智隐忍,顺利清除了专权乱政的旧臣故将杀鸡儆猴,其他老臣们也都服服贴贴,国家政局得以稳定,孟昶终于取得了后蜀的实际控制权。这时候,孟昶还是兢兢业业,由于国库亏空,孟昶也只能本本分分,力行勤俭节约。据史料载,孟昶早年被子都不舍得用锦绣的,宫中器具也不用金属材质的,而是用木质的。孟昶曾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由此可见,当时的孟昶,真的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励志向唐太宗学习,广开言路,即使谏言不满意,也都给予嘉许。孟昶还颁布劝农桑诏,要求各地地方官员把农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孟昶又注重选贤任能,惩处贪官污吏,如眉州刺史申贵鱼肉百姓,被孟昶处死。经过几年努力,后蜀大治,史载为“蜀中繁华,斗米三钱,富甲天下”。后来,孟昶还命人在石头上刻《论语》《周易》《尚书》《诗经》等“十一经”,并将《孟子》首次列入诸经,这可能是《孟子》被列入“经书”的开始。孟昶又命人刻成木版图书,便于流传。孟昶的文采也非常出众,他的文字、意境俱美。苏轼著名的《洞仙歌》就是“抄袭”孟昶的创意。正是由于他的这份贤明,换来后蜀三十多年的稳定。如果照此发展,孟昶可能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文治武功俱佳的明君贤帝,但可惜的是到了晚年,孟昶的人生态度即生活状态竟然来个180度大转变,变得非常奢侈,荒于政事,沉湎于酒色诗词,到处选美女,建宫室,搜罗金银财宝,生活奢廉无度。那个用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七种宝物镶嵌而成的尿壶一一“七宝溺”就是一个例证,而孟昶更是贪恋女色,曾派人在蜀地大肆挑选美女,搞得人心惶惶,吓得很多人家早早将女儿嫁人,被称为“惊婚”。
由于后宫美女太多,孟昶就将他宫中的妃嫔宫女分成十三个等级,其中最宠爱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花蕊夫人。相传后蜀君主孟昶因寻找不到美女而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后来,有一心腹太监在青城探访得一位美女。这位美女姓徐,成都人,风姿绰约,淡施粉黛,容颜绝世,给人一种空谷幽兰、自然淡雅之感。孟昶如获至宝,立即将其留在宫中,封为慧妃。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马上为她修建了一座牡丹苑,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芙蓉花,就连寻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种。每到芙蓉花开时节,成都城上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红如火,白似雪,远看如朝霞绚烂,近旁则花香沁人,孟昶感慨万千:“你真美呀!这芙蓉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艳,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啊,朕封你为花蕊夫人。”至此,便有了花蕊夫人的美称。花蕊夫人聪慧贤淑,风情万种,不但貌比天仙,且才华出众,尤其擅长诗词。她的诗风清丽婉转,且多咏叹宫中琐事,与王遂的《宫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她有百首词流传于后世,这就是有名的《花蕊夫人宫词》。难怪况周颐在《蕙冈词话》里说她才调冠时,非平常女子。花蕊夫人的诗作虽然大都描写宫廷生活杂事,但写得清新脱俗,灵巧生动,既没有胭脂气,也没有富贵俗气。诸如: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往碧波中。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骄。上得马来才欲走,几回抛鞚抱鞍桥。罗衫玉带最风流,斜插银篦慢裹头。闲向殿前骑御马,横边摸过小桥头。由此,孟昶与花蕊夫人天天腻在一块儿,只顾整日游乐,不理朝政。据《新五代史》史料载,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宋太祖赵匡胤发兵攻伐后蜀,而蜀军竟然不堪一击,很快就被攻破。孟昶只得自缚请降,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花蕊夫人也在所难免,与孟昶一同被押解进京。一路上颠簸跋涉,苦不堪言,花蕊夫人在一处驿站的墙上提笔写到: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写罢,花蕊夫人已是泣不成声,泪下如雨,惶惶间弃笔而去。到了汴京,宋太祖假意安抚孟昶,把他封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宋太祖一见花蕊夫人,喜爱不已,便将她收入宋宫。7天后,孟昶无缘无故暴死于宅第,据传是被赵匡胤毒杀。花蕊夫人悲痛欲绝,在宫中挂上了孟昶的画像,以示纪念。后来,花蕊夫人怀着对孟昶的刻骨怀念和别离之悲在宋太祖面前口占一绝: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宋太祖听了,非但不恼怒,反而击节称赏,连声赞道:“卿真可谓是锦心绣口了!”后来,宋太祖死,赵光义继位,他早就对花蕊夫人垂涎三尺,此时就想逼她就范。花蕊夫人哪肯再度失身偷生,因此宁死不从,竟被恼羞成怒的赵光义一箭射死,一代艳后由此香销玉殒,对于后蜀来说,这个被称之为盛世的天府之国也随之烟销灰灭。接着便是五代十国之五的闽国,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12月30日,王审知病故,长子王延翰继位。史载王延翰身材高大,美皙如玉,通经史,但为人却骄淫残暴。王审知在世时,他以长子任威武军节度副使、管内都指挥使、特进检校太傅、江州刺史,封琅琊郡开国公。王审知去世后,他禀遗命充任节度观察三司发运使留后,权知军府事。公元926年(同光四年)4月19日,后唐政权正式任命王延翰为威武军节度使,7月1日又加授同平章事之衔。同年11月13日,王延翰趁中原混乱,正式建立闽国,自称“大闽国王”,立宫殿,置百官,追谥王审知为昭武王,但仍奉后唐正朔。王延翰自先便与义弟王延禀、二弟王延钧不和,王延翰继位称王后,封二弟王延钧为泉州刺史,以致兄弟矛盾激化。时任建州刺史的王延禀又从中挑拨,王延钧遂与王延禀勾结发动叛乱,王延禀于十二月兵临福州,击败福州指挥使陈陶。公元927年1月14日(后唐天成元年十二月初八),王延翰及其妻崔氏被王延禀军抓获,以共同谋弑王审知的罪名被斩首示众。不久王延钧由泉州到达福州,被王延禀推举为威武军留后。王延钧原任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太傅、舒州刺史、封琅琊郡开国伯。公元927年(天成二年)6月5日,后唐朝廷任命王延钧为威武军节度使,累加检校太师、中书令之衔,封琅琊王。公元928年(天成三年)8月13日,后唐又遣吏部郎中裴羽、右散骑常侍陆崇,进封王延钧为闽王。王延钧继位不久又遇义兄王延禀兵变。但这次王延禀兵变失败,反被王延钧执杀。公元933年(长兴四年)2月,王延钧正式称帝,定国号“大闽”,改元龙启,立五庙,置百官,追谥王审知为“昭武孝皇帝”。王延钧改名为王璘。公元933年(龙启元年)5月,王璘册封其子王继鹏为福王。王延钧荒淫残暴,宠爱淑妃陈金凤及男宠归守明,又迷信鬼神道教之说,道士陈守元因擅长旁门左道而被信任。王延钧在位期间重用奸臣薛文杰,残害贤良,极不得民心。公元935年2月6日,改元永和,大赦天下。随后陈金凤被册封为皇后。公元935年(永和元年)秋,王延钧病重。11月17日,长子王继鹏和皇城使李仿发动政变,王延钧、陈金凤、归守明和王延钧三子王继韬死于宫中。王延钧死后,被谥为惠皇帝,庙号太宗。王继鹏即位后改名王昶,改元通文。其弟王继恭为临海郡王,王继严判六军诸卫事,后由幼弟王继镛代任。然而,王昶即位后其荒淫残暴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还非常信佛、道,即位当年,就在宫中修造三清殿,耗费黄金数千斤铸起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三尊金像,日日在殿中跪拜,以此求取不老仙丹。国家大事全都交给了道士陈守元等人决定。大臣们与王昶见面的唯一机会就是通宵达旦的宴饮和游乐。王昶又喜欢强迫大臣饮酒,不醉不休,但又令人监视喝醉的大臣有何过失,如果稍有失礼,就加以杀害。王昶不管国政,又荒淫残暴、大兴土木,弄得国库空虚,便想方设法地不断加重百姓负担。弄得闽国朝野上下民怨沸腾。他见局面如此,又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以防止有人另拥新帝,推翻他的统治。这时宫城失火,几乎把宫殿焚烧干净,王昶就命令连重遇清理灰烬,搜寻纵火的人。但一直未找到纵火的人,王昶就怀疑纵火的人就是连重遇,便想将他杀掉,结果消息泄漏,连重遇于是乘机叛乱,拥立王昶叔父王曦。王昶连夜逃到梧桐岭,被王曦之子王继业率军追上,王昶自己取弓箭射杀数人,最后还是被王继业抓住押回京城,到了京城外的拖庄,王昶被缢杀。古云“多行不义必自毙“,王昶果然不得善终,甚至王昶的妻子、嫔妃、儿子皆被杀戮无遗。王昶死后,由王审知七子王延羲继位。王延曦即位后改名王曦(又作王羲),原任右散骑常侍,饶州司马。连重遇政变后被迎立为建州节度使,封富沙王。王曦外甥李仁遇貌美,成为王曦男宠,被任命为左仆射兼中书侍郎。王曦即位后同样暴虐无道,甚至腐败至卖官鬻爵,又对宗室族人大肆诛杀。其弟王延政多次进谏未果,反遭王曦斥骂,遂于永隆四年(公元943年)以自己控制建州一地建国称帝,改元天德,国号大殷,内乱再起。永隆五年(公元944年),连重遇与朱文进再次发动兵变,杀王曦并对王氏家族展开大清洗,凡留在福州的王氏无论老幼均屠杀殆尽。朱文进自行称帝,追加王曦庙号景宗。不久,王延政及外郡的王氏族人联兵反击连、朱,泉州守将留从效等官员亦不服从朱文进,并击败朱文进讨伐部队。泉州、漳州、汀州相继投靠王延政。连重遇见势不妙,又杀死朱文进,欲归降王延政。不久连重遇亦被部下杀死,殷国全部收复原先闽的故土,仍迁都建州,以福州为东都,复国号闽。经多次内战,闽的实力被严重削弱,虽恢复旧地,但已成强弩之末,不堪一击。此时,南唐元宗李璟闻知闽内乱,欲乘机扩土,遂遣军入闽。保大二年(944年)南唐以边镐为行营,招讨诸军都虞侯、翰林待诏臧循为谋臣,随枢密副使查文徽率军自洪州(今江西南昌)进取建州。此时王延政仍在攻打朱文进控制的福州,不克,闻唐军压境,乃施疑兵假称南唐出兵助攻福州,诈福州守将林仁翰杀朱文进出降。王延政得福州被拥为闽帝。未几,泉、漳、汀诸州旧将皆率众归降。南唐军临盖竹(今福建建阳南),知王延政已取福州而不敢轻举贸进。又闻闽将张汉卿率兵自镛州(今福建将乐)驰援建州,臧循退屯邵武,查文徽自率兵退建州。闽军视臧循军较弱,遂偷袭臧循军,大胜并斩杀臧循。保大三年(945年)正月,王延政为加强建州防御,令从子王继昌镇守福州,调侍卫军及拱宸、控鹤两都兵往建州;令仆射杨思恭与统军陈望率兵前出建州,列阵建阳溪南岸以阻截南唐军。两军相持旬余,南唐军亦不敢战。随后南唐以何敬洙为建州行营招讨马步都指挥使,祖全恩为应援使,姚凤为都监,率兵经崇安抵赤岭(今福建崇安南),进援查文徽。闽将杨思恭轻唐军兵少,又立足未稳,即令陈望领兵涉水进击。唐将祖全恩以主力当正面,遣奇兵出其后,两面夹攻。陈望战败被杀,杨思恭弃阵而逃。王延政闻讯大惊,急召董思安等率泉州兵护卫建州。此时李仁达(后改名李弘羲)趁乱窃据福州自立,拥立卓岩明称帝。五月,李仁达又杀死卓岩明,自立为威武留后。同月,南唐军始攻建州,至八月,王延政因孤立无援,城陷而降,闽灭亡。自此,闽开国王氏自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开始确立对福建的统治,经六十年至公元945年丙午岁,闽被南唐灭亡,终于结束对福建的统治并烟销灰灭在历史尘埃之中。接下来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六——南楚。南楚创建者是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马殷,乾宁三年(公元896年),马殷至长沙,自为武安留后,唐朝任命其为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唐昭宗任命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马殷逐个讨伐消灭了湖南境内的割据势力,从而统一湖南。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温封马殷为楚王,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马殷建立楚国,以潭州为都城,改名长沙府。马殷在政治上内靖乱军、外御强藩,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长兴元年(公元930年),马殷驾崩,遗命诸子,由其兄弟马希声继承大位。马希声继位后,声称奉马殷的遗命,除去建立楚国的规制,恢复节度使藩镇的旧制。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后唐任命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加官兼任中书令。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马希声死,追封为衡阳王。马希声去世后,因马殷临终时遗命兄终弟及,因此六军使袁诠、潘约等人迎接在朗州时任镇南节度使的马希范继位。九月初三日,后唐任命马希范为武安节度使,兼任侍中。长兴四年(公元933年)二月初九日,后唐任命马希范为武安、武平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任中书令,行潭州大都督府长史,封扶风郡侯。清泰元年(公元934年)正月二十一日,后唐封马希范为楚王。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十二月,后晋高祖石敬瑭下诏加任马希范为江南诸道都统。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十月,马希范之妻彭氏去世。彭氏死后,马希范开始纵情声色,做通宵的饮宴娱乐,不分内外。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四月初七日,后晋加封马希范为天策上将军,赐予官印,听由他开府设置官属。八月,黔南节度使巡属之内的溪州刺史彭士愁率领奖州、锦州土家军万余人袭扰辰州、澧州,焚掠镇戍之所。九月初三日,马希范命令左静江指挥使刘勍、决胜指挥使廖匡齐率领衡山兵五千人出兵。十一月,马希范始开天策府,设置护军中尉、领军司马等官职,任用其诸弟以及将校充任。同时任用幕僚拓跋恒、李弘、廖匡图,徐仲雅等十八人为学士。同月,刘勍等人进攻溪州,望城一战,土家军战败,彭士愁放弃州城,退守保山寨;石崖四面绝壁,刘勍遣梯栈登上去将其包围,廖匡齐战死,楚军一时士气低落。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正月,刘勍等借着大风,用火箭焚烧彭士愁的山寨,向其进攻,彭士愁率领兵逃入奖州、锦州的深山,正月二十九日,彭士愁遣派其子彭师暠率领诸土酋长献纳溪、奖、锦三州的印信,地图向楚国投降。因彭士愁在土家民族中威望颇高,马希范一时无可奈何,只得相约议和。经过谈判后,历时两年的割据战争结束。二月,刘勍领兵回师长沙。马希范表奏彭士愁为溪州刺史,任用刘勍为锦州刺史;从此土家儿女归于楚国,纳二十余州并入楚国版图。天福七年(公元942年),马希范建造天策府,楼宇的宏伟盛大达于极点,马希范与他的子弟以及僚属游乐饮宴在其间。由于极度挥霍,朝廷财物用度不足,马希范于是加重赋敛,常常派遣使者查计田亩,专事增加顷亩来记功,民众负担不起租赋而逃走。 天福八年(公元943年),马希范采用孔目官周陟的建议,下令在正常租税之外,大县贡纳米二千斛,中县一千斛,小县七百斛;没有米的县输纳布帛。马希范晚年不仅崇尚奢侈,而且昏庸无道,残害忠良。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马希范怀疑静江节度使兼侍中、主政朗州的马希杲深得人心,派人前去窥探他。马希杲害怕,称病要求归还,马希范不准许,派医者前往察看疾病,因而把马希杲毒杀。同年,楚国湘阴的隐士戴偃作诗多有讥讽朝廷的意思,马希范把他囚禁起来;天策副都军使丁思瑾上书恳切劝谏,马希范却削除他的官职爵位。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马希范知道后晋出帝石重贵喜好奢侈华丽,于是多次献上珍玩宝物,求封为都元帅。九月十七日,后晋出帝任命马希范为诸道兵马都元帅。开运四年(公元947年)马希范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谥号文昭。马希范去世后,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拥护马希广继位,后汉高祖刘知远封马希广天策上将军、武安军节度使、江南诸道都统、兼中书令、楚王。同年冬十月,马希萼到都城潭州(今湖南长沙)奔丧,周廷诲和张少敌建议趁机除掉马希萼,马希广不愿杀兄。后汉乾祐二年(公元949年),马希萼叛乱,率军南下进攻潭州,马希广希望以国让给其兄。马希萼战败,马希广以不愿伤其兄为由,放弃追击。冬十月,后汉加封其为太尉。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马希萼勾结辰州(今湖南怀化)、梅山(今湖南安化)的蛮族军再度攻击马希广,并向南唐称臣,请求发兵攻潭州。马希广派军讨伐马希萼,大败。马希萼遂与蛮族军兵围潭州,守将许可琼投降,潭州陷落,马希广被擒。不久,被马希萼赐死。 马希萼由此自称天策上将军、武安、武平、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楚王。因不满当初后汉偏袒马希广而转而向南唐称臣。李璟册封马希萼为楚王,马希萼将军政大事都托付于其弟马希崇。马希萼毫无治国能力,即位后志得意满,杀戮报复,纵酒荒淫。然而,马希崇也只是交给下属处置,导致政事混乱。马希萼又不加赏赐士卒,遂军心思变。随后,马希萼仅当了八九个月的楚王又被弟弟马希崇发动政变推翻。公元949年到951年的这段争夺王位的战争,被称为众驹争槽。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在马希崇事先知情的情况下,徐威等将领兵变,马希崇被推为武安留后,马希萼则被移往衡山县囚禁。马希崇继立后,亦纵酒荒淫,人心不附。当时的湖南内有数股势力割据,外有强邻南唐虎视眈眈,徐威等欲杀马希崇自救,马希崇察觉其中变故,遂密迎南唐大军保护。不久,南唐将领边镐率军进入湖南,马希崇带着全家投降,湖南被南唐轻而易举兼并了。广顺元年(公元951年),王逵、周行逢首先占据朗州,拥护马殷长子马希振之子马光惠当节度使。数月后,徐威等将领也发动兵变,拥护马希崇为武安留后,马希萼被囚禁于衡山县。马希萼抵衡山后,复被廖偃、廖匡凝、彭师暠等拥护其为衡山王。南唐趁着内乱出兵占领湖南,马希萼被南唐任命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仍封楚王。其后在入朝的时候,被南唐元宗李璟扣留,广顺三年(公元953年)马希萼在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去世,谥恭孝王。南唐还未站稳脚跟,马殷旧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周行逢密谋杀刘言,占据潭州(今湖南长沙)。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周行逢去世,其子周保权继位。周保权在周行逢任武平节度使时,为节度副使。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正月,宋朝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率十州兵以助湖南讨张文表为名,借道荆南。这段期间,周保权先被宋任命为武平节度使,已平息内乱,心知肚明宋欲图湖南,为阻宋军南下,命指挥使张从富领兵阻截。二月底,宋军水陆并进,突破三江口(今湖南岳阳北),缴获战船七百艘,占领岳州(治今湖南岳阳),荆南不久献地投降,三月,宋军占领朗州,周保权被俘,湖南遂平 。自此,南楚在历史舞台销声匿迹。接着是五代十国之七的南汉,历四帝,国祚五十五年,地域位于广东、广西、海南三省,是岭南历史上继南越国后建立的第二个地方割据政权。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今广东省封开县)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刘谦死后,刘隐继承父职,逐步统一岭南,进位清海节度使,后进封为南海王。随后,刘隐网罗中原南逃的士人,留置幕府,兼并新、邕二州,平江东70余寨,又凿禺山扩建广州城,名为新城,城内建双阙,一跃成为岭南强藩。刘隐死后,其弟刘䶮袭封。刘䶮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在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十一月,改国号汉,史称南汉,后又更名刘䶮,史称南汉高祖。南汉立国后,参照唐制立国,建三省六部等中央机构,开科取士。以文人和宗室诸王出任节度使,削弱方镇权力、逐步摧毁方镇制度。对外结好邻国,鼓励通商贸易,国势日趋富强。南汉中宗时期乘南唐灭楚之机,定宜、连、梧、严、富、昭、柳、龚、象等州,南汉始尽有岭南之地,南汉的行政区划基本继承唐朝的建制。由此,南汉升广州为兴王府,作为国都。在州县稀疏的粤东和粤北,增置1府4州。南汉后期,全境共辖60州、214县。此时,南汉政权为了科敛重赋并镇压人民的反抗,南汉统治者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南汉统治者还亲近宦官,使得宦官势力逐渐成长,参预朝政。刘鋹是南汉最后一位皇帝,他即位时年仅17岁,上位之后便荒淫无度,以全国之力供他一人享乐。并且此人猜疑心很重,经常毒杀大臣甚至南汉宗室,在他眼中,只有宦官才是最值得信任的,以至于很多大臣为了获取他的信任,不得不自宫!所以国家大权都交到了宦官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南汉国力迅速衰退。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赵匡胤派大将潘美开始对南汉展开军事进攻,当时的南汉已经非常腐朽,军队不堪一击,次年便举国投降,立国五十四年的南汉,最终成为大宋的领土。然而,到了亡国前夕,刘鋹还是败在了宦官手中,且不说战争期间宦官们为了保命而纷纷投降或者逃亡,在南汉首都即将被攻破之际,刘鋹曾经搜罗宫中的金银财宝以及宠爱的妃子,将他们装入十几艘大船,准备去海上流亡,然而,当他急匆匆赶到港口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宝船已经全都被宦官们偷走了。于是,刘鋹不得不回到宫中,向潘美等人投降。南汉亡国之后,刘鋹以及宗室都被带到了东京汴梁,赵匡胤赦免了他的死罪,并将他封为彭城郡公、左键门卫上将军,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刘鋹到汴京之后,表现也很积极,并以出色的口才和灵巧的双手讨好宋朝权贵。有一次,赵匡胤去讲武池检阅水军,受邀的刘鋹一早就到了。赵匡胤看百官还没到期,就先赐给刘鋹一杯御酒,没想到刘鋹接到之后却吓得长跪不起,他痛哭流涕:“我生在伪朝,继承祖宗留下的基业,实在是无法选择的。当年抵抗天朝,确实罪该万死,但是,陛下今天如果能绕我一条小命,我情愿出去当一个平民百姓,请求陛下饶命!”赵匡胤听了之后哈哈大笑:“朕推心于人腹,安有此事!”说完一把夺过刘鋹手中的酒杯,自己一饮而尽。这一幕让刘鋹实在是太尴尬了,但是一个昏君怎么能够理解明君的肚量呢?不过,比起之前的后蜀国主孟昶和后来的南唐国主李煜,刘鋹亡国后的生活过得还算不错,在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期间,他还被封为卫国公,随后在38岁时去世,如此年纪青青而暴毙不知他是不是喝了真的毒酒。由此,立国四十年的南汉政权彻底湮灭。接着便是南平政权,又称荆南 、北楚,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八,由高季兴所建。高季兴原名高季昌,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南平开国国君。高季兴早年曾为朱温义子朱友让的家奴,后被朱友让收为义子,成为朱温的亲随牙将。后因破凤翔救唐昭宗有功,被授予“迎銮毅勇功臣”称号,迁宋州刺史。随朱温扫荡青州,累功升至颍州防御使。公元907年,朱温称帝,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公元914年,高季兴被封为渤海王。后唐灭后梁后,高季兴向后唐称臣,并亲自入朝觐见。公元924年,后唐庄宗封其为南平王。高季兴在荆南,经常截留各国贡品,又为获取赏赐而向诸国称臣,反复无常,被诸国称为“高赖子”。 公元926年,高季兴截获蜀地入朝贡物,又向后唐索地,妄图扩大地盘。后唐明宗罢黜高季兴官爵,发兵征讨。高季兴不敌,辖地日蹙,遂向南吴称臣,被封为秦王。公元929年,高季兴病死,其子高从诲继位,重新向后唐称臣,因此后唐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谥号武信。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南平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民,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史称南平或荆南。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南平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南平;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后来,在高保融、高保勖、高继冲在位时期,与之前开国之君相比已经逊色许多,南平随即呈现衰退之际,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除了南平后三位国主的才干智识不及前两位国主以外,更由于后周和宋朝初期,中原王朝日渐强大,统一趋势的增长,也是关键性要素。高保融等人的无所作为,单纯保守也是必然的。总体来说,三主统治期间,高保融在位时,南平勉强可以正常运转有序。其后,南平的政治局势一年不如一年。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正月,赵宋政权建立。宋太祖即位之初,对南面的南平早已有吞并之心,由于南平贡奉甚勤,暂时没有找到出兵借口,贸然兴师动众,毕竟有损新建未久的赵宋政权形象,而且极有可能导致诸侯离心,甚至对将展开的统一战争产生障碍,此种局面有违宋太祖的初衷,但是,兼并南平的意图已经不可动摇。建隆三年(公元962)十月,趁湖南周行逢病卒、其子周保权继立之际,衡州张文表举兵叛乱,自称留后。周保权遣使求援于南平,并乞援于宋,次年二月,宋太祖命慕容延钊、李处耘领军讨伐张文表。由于事先已实施诺干先期准备工作,宋朝对南平已是志在必得,于是,借此应援湖南的大好时机,宋军以假道之计顺便降服南平。自此,由南平武信王高季兴开创的南平王朝,历经长子高从诲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纳地归降,高氏南平终于国灭。随后便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九吴越国,其统治者为临安钱氏,由钱镠于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所建,定都杭州。吴越国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在唐亡之前,钱镠忠于唐朝;在朱温篡唐建梁以后,他又向后梁称臣,由是亦从后梁得到了吴越王、诸道兵马都元帅的头衔。后唐灭梁以后,钱镠又向后唐上表称臣,不仅得到了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的头衔,而且还得到了玉册金印,以示恩宠。钱镠一面向中朝称臣,一面则自为朝廷。其府署不仅称朝廷、僚属称臣,而且还自立年号,共有天宝、宝大、宝正等三个年号,直到其子钱元瓘继位,才改用中原王朝的年号。同时,他还自行与新罗、渤海等国往来,又给他们行制册、加封爵,俨然中原皇帝。吴越国自钱镠晚年与南吴通和以后,除两度遣兵入闽国外,并无重大战争。在十国中,吴越国是比较安定的地区。钱镠修筑钱塘江石塘,又置都水营使主管水利事业,专管治河筑堤,发展了太湖一带的圩田。通过这些措施,使境内农业生产获得发展。吴越强盛时拥有13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省全境、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东北部(福州市)一带。钱镠死后,由其第五子钱元瓘即位,在位十年,善事中原后唐、后晋政权,保土安民。长兴四年(公元933年)七月十三日,后唐赐封钱元瓘为吴王。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四月,钱元瓘恢复建国,地位和待遇如同后唐同光年间一样,并任用曹仲达、沈崧、皮光业为丞相,镇海节度判官林鼎掌管教令。十一月,后晋皇帝石敬瑭下诏,加任钱元瓘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进封为吴越王。天福六年(公元941年)钱元瓘去世,后晋赐谥号文穆。钱元瓘去世后,钱元瓘养子钱弘侑的乳母勾结内牙指挥使戴恽,重臣章德安把钱元瓘去世的消息封锁,伏兵将其戴恽杀死,废钱弘侑为平民。同日,将吏根据钱元瓘的遗命,奉第六子钱佐为节度使。九月初三日,钱佐继承王位。后晋仍封以钱佐为吴越国王。钱佐性格温和谦恭,喜好读书,礼贤下士,亲自勤理政务。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南唐出兵攻打闽国,闽国君主王延政派遣使者向吴越上表称臣,请求作为吴越的附庸以求得救援。钱佐为恤邻保境,不顾臣下反对,下令发兵三万相救,终于取得胜利,保障南部边境安宁。钱佐早年即位后,因尚年幼,无力控制下属的骄横,又曾宠信谄媚之人,然而终能摘奸发伏,亦不失果断。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十一月,钱佐诛杀内都监使杜昭达、内牙上统军使阚璠,由此吴越吏民都畏惧恐慌。后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钱佐去世,谥号忠献王,庙号成宗。因其子尚年幼,故由其弟钱倧继位。开运四年(947年)八月,后汉任命钱倧为东南兵马都元帅,镇海、镇东节度使兼任中书令、吴越王。十二月,李孺赟谋反,钱倧派东南面安抚使鲍修让等人攻打李孺赟,将其擒获后诛杀。当时,内衙统军使胡进思跋扈,干预政事,钱倧深感厌恶,内衙指挥使何承训建议诛杀胡进思,钱倧犹豫不决。何承训怕事情泄露,向胡进思告密。胡进思先发制人,和指挥使诸温等以内衙兵发难,将钱倧软禁在义和院,假传命令,说钱倧因突然中风,传位给其弟吴越忠懿王钱弘俶。钱弘俶,初名弘俶,小字虎子,改字文德。是世宗钱元瓘第九子,成宗钱弘佐、忠逊王钱弘倧弟弟。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第五位君王,亦是最后一位国王。钱弘俶继承了祖先留下的繁荣,也继承了祖先留下的遗训,对中原诸王朝贡奉之勤,海内罕有其匹。赵匡胤乱建立北宋后,在宋朝统一全国的政治攻势,为保一方平安,钱弘俶更是倾国所有以事贡献。公元960年(宋建隆元年),钱弘俶复兴杭州灵隐寺,请智觉延寿为中兴第一世,又迎请螺溪义寂讲法华经,特赐“净光大师”之号。复遣使赴日本、高丽,求取天台论疏,致令天台教观绷然而起。又于杭州建普门寺,于钱塘建兜率院等。公元974年(建隆十五年),赵匡胤讨伐南唐,矛头直逼江南。钱弘俶拒绝了南唐后主李煜的求援建议,出兵助宋灭南唐。南唐亡国后,吴越唇亡齿寒。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二年)一月,钱弘俶奉旨入汴梁,被扣留,不得已自献封疆于宋,吴越由此灭亡。钱弘俶祭别钱谬陵庙,失声痛哭:“刑、儿不孝,不能守祭祀,又不能死社穆。”悲伤得几乎不能站立。随后,钱弘俶后被赵匡胤封为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钱弘俶好吟咏,自编其诗为正本集,陶谷为序。今存一首“宫中作”,传说雷峰塔是钱弘俶为庆祝宠妃黄氏得子而建。公元988年(端拱元年),钱弘俶受封邓王。八月,钱弘俶60大寿,宋太宗遣使祝贺。当夜,钱弘俶暴毙,后人怀疑其被宋太宗毒杀,其死后追封秦国王,谥号忠懿王。由此,吴越国历三代五王,至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立国七十二年,从唐景福二年(公元893年)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算起,至灭亡前后存八十六年,然后尘归尘,土归土,淹没于历史长河。最后是五代时第十国之北汉政权,一称东汉,由刘崇所建,都城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北汉盛时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历四主,共二十九年。北汉开国皇帝刘崇的先世为沙陀部人。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后汉隐帝时,刘崇官至河东节度使、太原尹。隐帝年少,大臣专权,刘崇见后汉政权不巩固,便在军事和财政上作了准备。乾祐三年(公元950)十一月,枢密使郭威于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起兵。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元951年1月1日),隐帝兵败为人所杀。郭威迎立刘崇子刘赟。广顺元年(公元951)正月,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杀刘赟。刘崇即据河东十二州称帝,改名,仍用后汉乾祐年号(直到次子承钧嗣位三年后,始改乾祐十年为天会元年),国号汉,史称北汉或东汉。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之国。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微弱。刘崇结辽为援,奉辽帝为叔皇帝。北汉曾联合辽兵,两度进攻后周,但先败于晋州(今山西临汾);乾祐七年又败于高平(今属山西),后周世宗柴荣乘胜进围太原达月余。后周兵退后,刘崇卒,庙号世祖,其子承钧(后改名刘钧,公元926~968年)继立(睿宗孝和皇帝),奉辽帝为父皇帝。此后,后周、北宋频频向北汉进攻。北汉势蹙,屡靠辽兵增援才得以幸存,统辖河东十二州之地,盛唐时有二十七万九千一百余户。北汉建立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统治者强征十七岁以上男子为兵;又滥征赋税以输贡辽,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战乱和苛敛。太平兴国四年正月,太宗亲率大军征北汉。命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统领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彰德节度使李汉琼、桂州观察使曹翰、彰信节度使刘遇等,分别从四面进围太原。命云州观察使郭进为石岭关都部署;扼守石岭关(今山西陌曲东北关城);命孟玄喆为镇州驻泊兵马都钤辖,守镇州,分别待击从北、东两面救援北汉之辽军。命河北转运使侯陟、陕西北路转运使雷德骧分掌太原东、西路转运事。同时遣将分兵攻隆(今山西祁县东南)、盂(治今山西盂县)、汾(治隰城,今山西汾阳)、沁(治今山西沁源)、岚(治宜芳,今山西岚县北之岚城)等州,割裂北汉军,以孤立太原。十五日,宋太宗从东京(今河南开封)出发,主力经镇州、承天寨(今山西娘子关)分兵西进,直趋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闻讯,急遣使赴辽求援。辽景宗耶律贤即命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耶律敌烈为监军,偕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兵驰援。又命左千牛卫大将军韩悖、大同军节度使耶律善补以本路兵南下增援。三月十六日,辽东路援军日夜兼程至石岭关,阻于大涧,时宋郭进部已布阵待战。耶律敌烈不待后军至,即领前锋军渡涧,末及过半,郭进率骑兵突然出击,斩杀耶律敌烈等五将,歼万余人。及耶律斜轸率后军至,弓弩齐放,救耶律沙脱身,领余众仓皇退走。未几,辽北路援军亦被宋军击退。宋军打援获胜,继乘势攻取外围。至四月,相继攻克盂县、隆州、岚州等地,又破北汉鹰扬军及岢岚军,使太原陷于孤立。北汉主惊惧,复遣使赴辽,被宋军俘杀;潜师出击,亦被宋军击败,遂固守孤城,不敢出战。二十二日,宋太宗至太原,集兵四面围城。二十四日凌晨,亲临城西督战,数十万将士以弓弩轮番向城内发射矢石。五月初一,攻破城西南护围羊马城,北汉宣徽使范超、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等先后出降。刘继元在外无援军,内无兵力抵抗的困境中,于初六投降,北汉亡。由此,宋太宗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基本实现了北宋统一大业。北汉亡时,在籍仅三万五千二百余户,为盛唐时的八分之一。刘继元投降后被任命为右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后进封为彭城公,赐给京师甲第一区,每年都优加赏赐。于是,刘继元乐不思蜀,悠游岁月,于淳化二年(公元992年)寿终正寝,北汉也随着五代十国的终结而彻底灭亡。

当代·写手也疯狂---孙世元

2022/3/31 农历虎年二月二十九

字数:49653 人气:3361 收藏:0

支持本书

评论区

手机版/ 电脑版

Copyright © 2013-2017 觅涯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觅涯 鄂ICP备130080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