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仄起·首句押韵·十五删
信步谯楼起万山,长城缱绻露云间。
丹霞初映滹沱水,紫旭方悬雁塞关。
尚忍文臣贪富贵,难言武将躲清闲。
凭栏诘问当年事,醉惹唏嘘老泪潸。
注:
边靖楼----位于山西代县县城内,俗称谯楼、鼓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一三七四年),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遭火焚,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加修葺。
滹沱水----即滹沱河。
雁塞关----即雁门关。
尚忍文臣贪富贵------纵观北宋历史,其与北方辽国政权和西北夏国政权长期对峙,由于文臣卖国求荣,嫉贤妒能,贪图富贵,以至于在宋辽两国战争态势,北宋满操胜算情况下,于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辽国结下澶渊之盟,不仅承认契丹辽国占有华夏幽云十六州的合法性,还每年奉送白银二十万两、绸缎十万匹,由此开创岁币的恶例,以至于许多年后,仍然“量中华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辽兴宗索取周世宗时收复的关南十县地,于是索要岁币在原来基数上又增加白银、绸缎各十万。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北宋与西夏议和,北宋又每年大方地“赐予”百银五万两、绸缎十三万匹、茶叶二万斤,此外,北宋还在节日另赠夏国白银二万二千两、绸缎二万三千匹,茶一万斤;元佑元年(公元1084年)司马光、文彦博割安疆等四寨与西夏,以换取西北边境的苟安。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宋钦宗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以乞求女真贵族退兵。宋室南渡后,与金长期对峙,先后三次与金朝议和: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在冤杀岳飞之后,宋金议和;双方大致以淮河一线为分界,宋朝给金朝割了几块地。第二次议和: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在海陵王完颜亮南侵之后,南宋北伐,但主帅张浚志大才疏,北伐失败,后双方议和。基本疆界维持不变,但金朝与宋朝感觉关系变亲密了,因为双方称呼从君臣变成了叔侄,就差一点南宋皇帝管北面的金朝圣上叫慈父。第三次议和: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在开禧北伐失败后,南宋砍了权相、北伐统帅韩侂胄(tuō zhòu)的头,与金朝达成和议,双方维持了原疆界,但金朝辈分进一步提高,成了南宋的伯父,既不是大帝,也不是战神,而是货真价实的二大爷。南宋为了孝敬这位北方的金朝二大爷,自绍兴和议始,承认每年向金贡白银二十五万两、绸缎二十五万匹,后来,又不断增加岁币。这些和议的内容,从始至终贯穿着妥协退让、甚至屈膝求和的特点。北宋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兵力有百万之众,实力与辽不相上下,且远胜于西夏;南宋与金以西至大散关,东至淮水为界,为何经济、文化空前发达的天朝宋国在对外交往上始终底气不足,和议颇多,关键原因就是皇上及朝臣贪图富贵淫乐苟且偷安。
难言武将躲清闲-----在中华这个伟大国度,史家有个“封建王朝三百年循环”的观点,意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寿命一般在三百年左右,没有朝代逃出这个魔咒。诚然,王朝的寿命都是三百年左右,谁知王朝灭亡的原因也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因“天下苦秦久矣”,百姓起义推翻朝廷;另一个是因为外族的入侵加速灭亡,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各种矛盾不可调和而最终灭亡。宋朝从建国开始就遭受到外族的威胁,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饱受敌人欺负,尽管它也有巅峰时刻,但是它无法对敌人赶尽杀绝,无法像汉代一样把敌人赶到沙漠中去,也无法像唐朝那样命令周边国家进贡。赵匡胤黄袍加身夺了柴家的天下,尽管赵匡胤得来的天下名不正言不顺,但在神州这片热土上,所遵循的却是丛林法则,即成者王,败者寇,只要你有兵有钱,那你就是大爷,而赵匡胤掌握着军权也就等于掌握了天下,他想做皇帝没人阻拦。宋朝建立后,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起家,黄袍加身,夺取后周的天下,他也怕武将学他的样子起兵造反,就像小三当初做秘书上位,小三成功后她不会再相信秘书,不管秘书是男的还是女的。于是,武将们的兵权被赵匡胤杯酒夺走,而治理国家反而需要文臣,只有偃武修文,才能够保证赵家王朝子孙后代千秋百世,香火延续,基因不变,这就是太祖赵匡胤为后代标注的核心利益。至于宋朝的“重文轻武”有多夸张?武将地位低到你怀疑人生。由于宋朝害怕武将拥有兵权,随即出台了一个致命的规定,即把军队的“调兵、管兵、统兵”这三大块权力给强行分开。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金国攻打宋朝,宋朝的武将想要带兵反击金国,他要向皇帝打报告,皇帝批准后他再向文臣接管军队,也就是说调兵的权力是皇帝的,平时纸上谈兵的文臣管兵,需要打仗时武将统兵,武将带领的军队他几乎没有训练过,根本不知道军队的实力和底细,这仗怎么打?据悉到了南宋朝时期,这种重文轻武的情况是越来越厉害,简单的说武将的地位已经低到底了,据了解,当初金国完颜亮进攻南宋时,中书舍人虞允文就在前线慰问将士们,就是为了让将士们英勇奋战,这位中书舍人只不过是一个八品文官,就可以对出征的封疆大将说:只要打赢这场战争,甘愿收武将的儿子为干儿子,这话一出口大将没有生气反倒是高兴得找不着北。由此可见,宋朝武将们在朝中地位有多么的可怜,一个百万军中统帅竟沦为认八品文官为干爹而无限高兴的份上。要命的是,宋朝不仅仅重文轻武,主要是把武将们排除到最高权力中心以外,以至于在上朝中,每每武将面对文官都会自觉低人一等。根据史料记载,曹彬乃位居枢密使武官,可是,他每次迎面碰上士大夫的车马,都是主动“引车避之”。可以看出宋代时期皇帝对武将们的堤防以及轻武、蔑武的情形有多么严重。但也有例外,比如岳飞岳鹏举,坦坦荡荡,丝毫不畏惧死亡,怒怼秦桧等一班奸臣贼子,大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然而在行军大战中,岳家军一旦出格,不按常理来,皇帝老儿就迫不及待召回军队,指着鼻子问岳飞,你为什么这样做?殊不知,带兵打仗贵在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最佳的选择,不按常理往往取得超出预料的结果。然而,即便早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说,但在宋朝根本行不通,武将打胜仗回来可能皇帝不会奖赏你,他还要你解释为什么不服从他的命令,还要惩罚你,而拍马屁的人往往功劳最大,这就是宋朝武将面临的问题,也是武将致命陷阱。由此引来千古奇冤,大宋朝这么一位聪明机智的武将岳飞却在奸臣秦桧挑唆下,被陷害冤屈而死,这件事让很多喜爱岳飞的百姓内心不服,但敢怒不敢言。然而令人目瞪口呆的是,岳飞手下113位英勇忠诚的武将,为求自保,竟苟且偷生宁无一个是男儿,最后,情愿卖身投靠的被秦桧拉拢到自己嫡系,不愿意顺从的只能贬去偏远无关紧要的边疆。自从岳飞死后,这个曾经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岳家军瞬间土崩瓦解。要命的是,如此恶例一开,必将导致皇帝无法信任武将,而作为武将即便有天大本事也无法正常发挥,试想一下,武将在外面打仗要跟敌人拼命,同时还要考虑自己人如何不被文臣陷害,甚至要考虑如何打败仗,因为只有打败仗那些文臣就不会妒忌武将,不会抓住把柄而攻击武将,这样如此恶性循环,御敌战争还能赢吗?于是满朝武将厌战、怯战,苟活于世,贪恋清闲,虽说是情理之外,却在意料之中。
2022/3/18农历虎年二月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