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文学

栖霞山怀古

发表于2022-02-28 11:53  作者:写手孙世元


平水韵·仄起·首句押韵·十一尤

万里长江似此流,六朝帝气几曾收。
栖霞古刹枕山腹,潤野灵泉漱石头。
篡宋道成枯骨恨,夺齐叔达断魂愁。
阴曹既遇难相认,阳世争雄未罢休。

注:

栖霞山-----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古称摄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现属于国家4A级旅游区、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坐落着栖霞古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二年(公元484年),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山中多泉水,如白乳泉、白鹿泉、品外泉、珍珠泉,而栖霞古寺门前明镜湖,既由泉水汇集而成。

篡宋道成枯骨恨------道成,即萧道成,南朝齐高帝,字绍伯,小字斗将,兰陵人,南朝齐开国皇帝,西汉丞相萧何二十四世孙。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萧道成出生。萧道成的父亲萧承之是刘宋时期著名武将,至于萧道成则仪表英俊,风姿特异。据说,萧道成颡颈像龙,声似洪钟,遍体布满鳞纹。萧道成十三岁时曾就读南朝名士雷次宗设在鸡笼山的学馆,学习《礼经》、《左氏春秋》等儒家经典。从军后,初为宋雍州刺史萧思话左军中兵参军。刘宋明帝末,官至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遗诏以右卫将军领卫尉,与尚书令袁粲、护军将军褚渊、中领军刘勔共掌机要。后废帝元徽二年(公元474年),桂阳王刘休范反,自请屯兵新亭(今江苏省南京市)以当其锋,因平叛有功,迁中领军,进爵为公,与袁粲、褚渊、刘秉更日入值决事,号为“四贵”。五年,杀后废帝,立顺帝,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沈攸之反于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司徒袁粲、尚书令刘秉反于石头(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领军刘韫、直閤卜伯兴反于宫廷,悉击平之。进位至齐王。公元477年七月七日夜间,后废帝刘昱被杀,之后,萧道成等于七月十一日拥立刘昱的弟弟安成王刘凖为帝,改元"升明",这便是刘宋最后一个皇帝宋顺帝。刘准继位时年仅10岁,由萧道成专权。萧道成经多年谋划,定于公元479年四月辛卯日逼刘凖退位。这一天,萧道成要刘凖到殿堂举行禅位仪式。刘隼害怕遇害,就躲到佛盖下面说啥也不去。萧道成死党王敬则带兵抬着板舆进殿,左寻右找才找到刘隼,硬是把他抬走。萧道成降封刘隼为汝阴王,迁居丹阳,派兵监管。五月己未日,监视刘准的兵士忽听得门外马蹄声杂乱,以为发生了变乱,就一刀将刘隼砍死。事后又谎报说刘隼是病死的。由刘裕开创的刘宋王朝,自公元420年立国,共经历5代8个皇帝60年,至此灭亡。华夏历史成王败寇再次重复,而一颗新的帝星如磅礴破晓旭日徐徐升起,萧道成篡位大获成功,于升明三年(公元479年)四月建立南齐,改年号为建元,史称齐高帝。齐高帝执政后,接受刘宋政权灭亡的教训,一切务从俭约,反对奢靡,并以身作则,将宫殿、御用仪仗等凡用金、铜制作的器具全部用铁器替代,衣服上的玉佩、挂饰等统统取消。高帝萧道成在位时经常吊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可见他的提倡节俭与身体力行。齐高帝任用寒人掌权要,推行检籍法,严令整顿户籍,减免百姓逋租宿债,宽简刑罚。然而,齐高帝刘宋之宗室王侯子孙,无论年龄大小一律扑杀灭族。宋武帝刘裕当年为了让刘氏子孙能坐稳江山,把东晋司马氏斩尽杀绝。正所谓世道轮回,60年后,他后代的命运和司马氏一样悲惨,除争夺皇位自相残杀外,萧道成受禅建齐之后,立即将刘氏子孙赶尽杀绝,没留下一个活口。然而,上天是公平的,同样的命运照样落到萧道成头上,萧道成死后,他的子孙几乎被屠杀殆尽。萧道成在位三年,56岁时去世,共生有儿子19人,其中第九、十三、十四子早夭,未取名。剩余的十六个儿子被侄子齐明帝萧鸾杀掉九个,此是后话。再说萧道成长子齐武帝萧赜,字宣远,小名龙儿,南齐第二位皇帝,生母为昭皇后刘智容。建元元年(公元479年),萧赜被立为皇太子。建元四年(公元482年),高帝萧道成驾崩,太子萧赜即位,年号永明,是为齐武帝,在位12年。萧赜早年仕宋为寻阳国侍郎,出为赣令。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举兵讨伐前废帝刘子业,称帝,萧赜不从,被南康相沈肃之囚入郡狱。后经族人萧欣祖、门客桓康等破郡救出。讨平刘子勋后,被征为尚书库部郎,历任南东莞太守,越骑校尉,刘韫抚军长史,襄阳太守,转宁朔将军、广兴相。此后,屡经征战,历任州郡,在讨平桂阳王刘休范、荆州刺史沈攸之以后,转散骑常侍,征虏将军、江州刺史,封闻喜县侯。旋为尚书仆射、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萧道成封齐公、齐王之后,萧赜为齐公世子、王太子。公元479年,萧道成受禅称帝,萧赜被立为皇太子。萧道成病死,齐武帝萧赜继位,遵先帝遗诏,以司徒褚渊录尚书事,尚书左仆射王俭为尚书令,车骑将军张敬儿为开府仪同三司。萧赜在帮助他父亲取得帝位的过程中积累了统治经验,对刘宋所以致亡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在位期间,劝课农桑,减免赋税,重视教育,恢复百官俸禄,与北魏相安无事,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史书记载,称他“刚毅有断,政总大体,以富国为先。”萧赜与他父亲一样,注意崇尚节俭以改变宋末的奢风淫俗。他在临死时曾下诏说:“凡诸游费,宜从休息。自今远近荐献,务存节俭,不得出界营求,相高奢丽,金粟缯纩,敝人已甚,珠玉玩好,伤俗尤重,严加禁绝。”公元493年7月,萧赜病死于建康延昌殿,终年54岁。遗诏皇太孙萧昭业继位,百官尽心辅佐,丧礼从简,不准出家为道,造建塔寺。葬景安陵(今江苏省丹阳县东)。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齐武帝。萧赜有子二十三人。裴皇后所生文惠太子萧长懋先武帝而卒。萧赜死后由皇太孙萧昭业继位,是为郁林王。齐武帝萧赜还是个多子多孙的皇帝,生有儿子23人。其中第六、十二、十五、二十二子早夭,未取名字,其余19子皆拜王封爵。长子萧长懋被封为太子,36岁时因病去世。次子萧子良封为竟陵王,永明末年曾卷入夺位之争,35岁时去世。四子巴东王萧子响被幕僚诬陷谋反,起兵后兵败被杀,时年年仅22岁。三子庐陵王萧子卿(26岁)、五子安陆王萧子敬(23岁)、七子晋安王萧子懋(23岁)、八子随王萧子隆(20岁)、九子建安王萧子真(18岁)、十子西阳王萧子明(17岁)、十一子南海王萧子罕(17岁)、十三子巴陵王萧子伦(16岁)、十四子邵陵王萧子贞(15岁)、十六子临贺郡王萧子岳(14岁)、十七子西阳王萧子文(14岁)、十八子衡阳王萧子峻(14岁)、十九子南康郡王萧子琳(14岁)、二十子永阳王萧子珉(14岁)、二十一子湘东王萧子建(13岁)、二十三子南郡王萧子夏(7岁)皆被齐明帝萧鸾杀害。回过头来,再说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次子豫章郡王萧嶷。萧嶷,字宣俨,早年曾辅佐父兄代宋建齐,封豫章郡王,父亲萧道成在位时期历任尚书令,扬州、荆州、湘州刺史,司空等职,齐武帝萧赜时期历任扬州刺史、太尉、大司马、中书监等职。49岁时去世,追赠假黄钺、丞相、扬州牧、太傅等,谥号文献。萧嶷有16个儿子,大多以文学见长,比较有名的如萧子恪、萧子质、萧子显、萧子云、萧子晖等人,皆在文学上造诣颇高。萧嶷一支未遭萧鸾迫害,大多得以善终。萧道成三子临川王萧映:萧映,字宣光,早年辅佐父兄代宋建齐,封临川郡王,父亲萧道成在位时期历任荆州、湘州、扬州刺史等职,齐武帝萧赜时期历任荆州刺史、骠骑将军等职。永明七年(489年)去世,时年42岁,追赠司空,谥号献。萧映擅长骑射,通解音律,而且左右手都能写书法及射箭,他的死让南齐朝野上下深为惋惜。萧道成的四子长沙王萧晃:萧晃,字宣明,小字白象,早年曾辅佐父兄代宋建齐,封长沙郡王,历任南徐州刺史、中书监、丹阳尹等职。萧晃擅长武力,颇受父亲萧道成和皇兄萧赜的宠爱,31岁时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威。萧晃的后代史书上记载有两子,一子继承王位,另一子在南齐灭亡后举家逃往北魏,后事不明。萧道成的五子武陵王萧晔:萧晔,字宣照,生母为罗太妃。早年出仕刘宋朝廷,起家冠军将军,后任征虏将军。齐高帝萧道成在位时期,任会稽太守;齐武帝萧赜即位后,进号左将军,不受齐武帝宠爱,历任江州刺史、左民尚书、中护军,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曾支持皇太孙萧昭业即位,因此深得倚重和信赖。隆昌元年(494年)去世,年仅28岁,赠司空,谥号昭。萧道成的六子安成王萧皓:萧皓,字宣曜,生母是任太妃。萧皓性情随和,体弱疾病。萧道成继位后,封安成王,除冠军将军,历任都督江州豫州之晋熙诸军事、南中郎将、江州刺史。齐武帝继位后,进号为征虏将军,历任左卫将军、侍中、领步兵校尉、中书令、祠部尚书、领骁骑将军、南徐州刺史、散骑常侍、秘书监等职。永明九年(公元491年)去世,享年24岁,赠抚军将军,谥号恭。 萧道成的七子潘阳王萧锵:萧锵,字宣韶,萧道成建立南齐后,受封鄱阳郡王,齐武帝时期历任雍州刺史、左卫将军、侍中、丹阳尹、江州刺史、领军将军等职;郁林王萧昭业在位时,改尚书左仆射,任宰相,不久改骠骑将军;海陵恭王萧昭文在位时,进位司徒。萧锵威望颇高,但行事犹豫不决,延兴元年(公元494年)被萧鸾杀害,时年26岁。萧道成的八子桂阳王萧铄:萧铄,字宣朗,南齐建立后,封为桂阳王。历任南徐州刺史、散骑常侍、中书令,度支尚书、侍中、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萧铄喜好名理,但体弱多病,常常病卧在床。海陵王萧昭文即位不久,鄱阳王萧锵被杀后,萧铄很紧张,亲至东府拜诣宰相萧鸾,当夜三更,萧鸾派兵至萧铄家杀死萧铄,萧铄时年25岁。萧道成的九子,未命名,早亡。萧道成的十子始兴王萧鉴:萧鉴,字宣彻,南齐建立后,封为广兴郡王,后广兴郡更名始兴郡,萧鉴因此又称始兴王,历任益州刺史、秘书监等职。永明九年(公元491年)去世,时年21岁,追赠散骑常侍、秘书监、中军将军、左卫将军,谥号简。如果不是萧鉴早逝,想必也会遭到萧鸾的诛杀。萧道成的十一子衡阳王萧钧:萧钧,字宣礼,7岁时出继伯父衡阳王萧道度。历任江州刺史、征虏将军、骁骑将军、左卫将军、中书令、侍中。萧钧聪明好学,精通四书五经,而且十分孝顺。曾亲自手书“五经”,置巾箱中,以怕遗忘,一时间诸王争相效仿,“巾箱五经”自此开始。他为官清率,言未尝及时事。海陵王萧昭文继位不久,萧钧被萧鸾杀害,年仅21岁。萧道成的十二子江夏王萧锋:萧锋,字宣颖,小名阇梨,南齐建立后,封为江夏郡王,历任南彭城平昌二郡太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侍中、南徐州刺史、秘书监等职。萧锋文武双全,深受堂兄萧鸾的忌惮。他虽然慨然有恢复皇权之志,但因为典签掣肘,最终无法实现。萧昭文继位后,萧鸾杀戮诸王,萧锋写信诘问指责他,萧鸾的近侍不敢转交。不久,萧锋被萧鸾派人斩杀于太庙,时年20岁,同时被杀的还有桂阳王萧铄、衡阳王萧钧、建安王萧子真、巴陵王萧子伦。萧道成的十三子 未命名,早亡。萧道成的十四子 未命名,早亡。萧道成的十五子南平王萧锐:萧锐,字宣毅,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封为南平王,历任散骑常侍、骁骑将军、左民尚书、南中郎将、湘州刺史等职。萧锐对朝政勤勉谨慎,多年来不曾因病请假,深受齐武帝的赞赏。萧昭业继位后,萧锐被萧鸾诛杀,时年19岁。萧道成十六子宜都王萧铿:萧铿,字宣严,永明元年(公元483年),与萧锐一同获封,封为宜都王。早年曾任游击将军,历任左民尚书、持节、都督南豫司二州军事、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等职,奉命镇守姑熟。郁林王萧昭业即位后,进萧铿军号为征虏将军。萧昭文继位后,萧铿被宣城郡公萧鸾所杀,时年18岁。萧道成的十七子 未命名,早亡。萧道成的十八子晋熙王萧銶: 萧銶,字宣攸,齐武帝萧赜之弟,生母陆修仪。齐武帝永明四年二月己未(公元486年3月18日),封晋熙王。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除骁骑将军。隆昌元年(公元494年)齐郁陵王萧昭业继位後,出为持节、都督郢、司二州军事、冠军将军、郢州刺史。延兴元年(公元494年),齐海陵王萧昭文继位後,进号征虏将军。延兴元年九月乙未(公元494年11月7日),萧銶被宣城郡公萧鸾所杀,时年十六岁。萧道成的十九子河东王萧铉:萧铉,字宣胤,永明四年(486年),封河东郡王,历任骁骑将军、南徐州刺史、中书令、镇军将军、卫将军等职。萧铉之母张淑妃是齐高帝萧道成宠妃,而萧铉又是萧道成幼子,因此深受宠爱。萧道成临终之时,将其托付给长子齐武帝,因此武帝对其也是宠爱有加。萧鸾诛杀诸王时,萧铉当时只有12岁,所以未遭加害。萧鸾篡位后,以王晏谋立萧铉为名,免去萧铉官职,幽禁府第。永泰元年(公元498年),萧鸾病重时,将萧铉杀害,年仅十九岁。萧铉尚还在襁褓之中的两个儿子,也一同诛杀。纵观南北朝时期,是一部中国历史上的血泪史,统治者们为了皇权之争,屡屡对宗室血亲举起屠刀,直至屠杀殆尽。正印证了那句话,自古无情帝王家!齐高帝萧道成建立南齐后,将刘宋子孙几乎赶尽杀绝,而齐明帝萧鸾却追随相仿宋明帝所为,尽杀萧道成子孙,结果适得其反,反而削弱了南齐王朝的统治基础。接下来说说南齐第三任皇帝,郁林王萧昭业:萧昭业,字元尚,小字法身,齐武帝长孙,文惠太子萧长懋长子,即郁林王。公元493年7月,齐武帝萧赜病死,以皇太孙继承皇位,年号隆昌,在位仅1年。容貌俊美,喜好隶书,受封南郡王。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册封皇太孙。武帝死后萧昭业即位,年号隆昌。在位时肆意挥霍,赏赐动辄百数十万,库储钱数亿垂尽。时朝政大小皆取决于镇军大将军萧鸾。后来,萧昭业猜疑萧鸾有异志,企图将萧鸾外放至西州,用事不复关咨,不料反被萧鸾下下手为强,逐引兵入宫将萧昭业弑杀,并假借太后之令,追废萧昭业为郁林王。南齐第四任皇帝,海陵王萧昭文:萧昭文,字季尚,齐武帝孙,文惠太子第二子,历任辅国将军、济阳太守、南豫州刺史,进号冠军将军。隆昌元年(公元494年)七月二十五日,萧昭文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延兴。任命萧鸾为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宣城郡公,文武官员赏赐官位二等。延兴元年(公元494年)十月,晋封萧鸾为太傅,领大将军、扬州牧,给予特殊的礼遇,进爵号为宣城王。萧昭文虽然身居帝位,但朝政大权掌握在萧鸾的手中,萧昭文的起居饮食等事项,统统都要征询萧鸾准许后才可以进行。一次,萧昭文要吃蒸鱼菜,太官令说没有得到萧鸾的命令,竟然不给他吃。延兴元年(公元494年)十月初十日,萧鸾以皇太后名义下诏,以萧昭文年幼多病,不明政事,难当重任为由,废黜其皇帝之位,诏命萧鸾入宫继位,并降封萧昭文为海陵王。随后,萧鸾以太后名义废黜萧昭文为海陵王,自立为帝。同年11月,萧鸾以萧昭文患病为名,派御医将其害死于宫中,终年15岁,可怜萧昭文在位不足3月,便被萧鸾废杀,谥号恭王,史称海陵王。萧昭文死后,萧鸾以齐高帝第三子名义入继皇统,是为齐明帝。南齐第五任皇帝,齐明帝萧鸾:萧鸾(luan峦),字景栖,小名玄度,齐高帝萧道成次兄始安贞王萧道生之子,公元494年10月自立为帝,年号建武、永泰,在位共5年。萧鸾即位后,猜忌他的同宗,信任典签,叫他们监视每个王侯。尤其令人恐怖的是,萧鸾肆意屠杀同宗血亲,萧道成与萧赜的子孙几乎都被萧鸾诛灭。萧鸾每当杀害一个藩王,总是于夜间派兵包围其住所,然后翻墙破门,灯笼火把大喊而入,将其家产操封没收。江夏王萧锋,德才兼备,萧鸾曾经对他讲道:“始安王萧遥光极有才干,可以委以重任。”萧锋回答道:“萧遥光之于殿下您,正如殿下之于高皇帝一样。卫护宗庙,安定社稷,他确实可以寄于厚望。”萧鸾听萧锋话里有话,竟被萧锋点破心事,不禁大惊失色。等到萧鸾大杀诸位藩王之时,萧锋派人给萧鸾送去一封信,在信中嘲讽、责斥萧鸾治国无道,嗜杀成性。萧鸾因此而害怕萧锋,不敢到萧锋住所直接将其抓获,于是指派萧锋在太庙任祠官之职,随后,萧鸾再派兵去庙中将其捕获。萧锋从太庙中出来,坐到自己车里,那些前来杀他的兵士也要上车同乘,但萧锋早已看出端倪,于是奋力阻止兵士上车,可想而知,尽管萧锋气壮如牛,打得好几个兵士倒地不起,然而好虎抵不过群狼,最后还是被杀。随后,萧鸾派典签柯令孙去杀建安王萧子真,萧子真吓得钻进床底下不肯出来,柯令孙连拉带扯将其弄了出来,萧子真面如死灰,磕头如捣蒜,乞求免于一死,并情愿为奴,但照样被杀。萧鸾再指派中书舍人茹法亮,前去杀巴陵王萧子伦。萧子伦性情英勇果敢,时任南兰陵太守,镇守琅邪。琅邪城中有守兵,萧鸾担心萧子伦不肯轻易屈服,任人宰杀,就问典签华伯茂如何办,华伯茂说:“大人您如果派兵去收拾他,恐怕不能很快达到目的。如果把这事委托与我办理,只以一人之力就可以办妥。”于是,华伯茂就亲自手执配有毒药的酒,声称为御赐,逼使萧子伦喝下去,萧子伦理正自己的衣服、帽子,出来接受诏书,并且对茹法亮说:“先前,太祖灭宋而自立,杀尽刘宋宗亲,如今的情况,也是天数所定,在劫难逃。你是曾奉事过武帝的老人了,受指使而来当是身不由己,奉命行事而已。这酒绝非是平常饮宴之酒。”说完接过酒杯,一仰饮之,受毒而死。萧子伦死时年龄仅十六岁,茹法亮以及周围的人无不感动而流泪。齐明帝萧鸾追效宋明帝刘彧所为,自翦宗枝,结果适得其反,无异于自毁长城从而削弱了齐朝的统治基础。萧鸾晚年病重,相当崇信厌胜之术等道术,将所有的服装都改为红色;萧鸾还特地下诏向官府徵求银鱼以为药剂,外界才知道萧鸾患病。永泰元年七月三十日(公元498年9月1日),萧鸾病死,时年四十七岁,谥号明皇帝,庙号高宗,葬于兴安陵。南齐第六任皇帝,东昏侯萧宝卷:萧宝卷,字智藏,齐明帝萧鸾次子,于公元498年继位,年号永元,在位3年。萧宝卷凶暴嗜杀,真乃有其父必有其子,执政期间科敛无度,穷奢极欲。起初,萧鸾担心萧宝卷心机不够,将来驾驭不了那些宗室叔伯兄弟们。萧鸾以阴谋手段篡夺帝位后,滥杀齐高帝、齐武帝的子孙以巩固帝位。萧鸾临死之时,告诫萧宝卷“做事不可在人后”,必须果于诛杀,以免重蹈当初没有果断谋杀萧鸾的废帝郁林王萧昭业的覆辙。萧宝卷对此牢记心头并融化在血液里,登基之后立马落实在行动上,实属于集骄奢、荒淫、残暴于一身五毒俱全的皇帝。永元元年(公元499年),萧宝卷封潘妃之侄女潘玉儿为贵妃。萧宝卷性格内向,很少说话,不喜欢跟大臣接触,常常出宫闲逛。每次出游,一定要拆毁民居,驱逐居民。后宫失火被焚,就新造仙华、神仙、玉寿三座豪华宫殿。并且大量赏赐臣下,造成国家的财政困难。南朝皇帝大多奢侈腐靡,萧宝卷尤甚。萧宝卷极其吝啬钱财,特别喜欢干屠夫商贩之类的事情。曾在宫苑之中设立市场,让宦官杀猪宰羊,宫女沽酒卖肉。潘妃充当市令,自己担任潘妃的副手,遇有急执,即交付潘妃裁决。萧宝卷在位的时候,他一月中有20多天要出外,有时白天,有时夜晚,“入富室取物,无不荡尽”,他又不愿被人看见,谁遇上就要被格杀。因此地方官员时刻留意,每见他出宫立即奔走呼叫驱逐百姓,使道无行人,铺存空屋,一时“工商莫不废业”。 萧宝卷禀承父训,对宰辅大臣稍不如意立即加以诛杀,逼得文官告退,武将造反,京城几度岌岌可危,齐宣德太后的懿旨中曾如此指斥他。萧宝卷杀害许多当朝大臣,即位之后便杀害顾命大臣右仆射江祏、司空徐孝嗣、右将军萧坦之、领军将军刘暄等人。正由于萧宝卷如此昏暴,导致发生始安王萧遥光、太尉陈显达与平西将军崔慧景的先后起兵叛乱,但都兵败被杀。萧宝卷平定叛乱之后更加昏暴,除了与爱妃潘玉奴、佞臣梅虫儿等人日夜玩乐之外,并派人毒杀平定叛乱最力的尚书仆射萧懿,结果导致萧懿之弟雍州刺史萧衍发兵进攻建康,并扶植南康王萧宝融于江陵称帝。而萧宝卷整日与侍从、官人们在华光殿前演练军阵,用以取乐,对城外的兵马却不放在心上,萧衍的军队已攻打到城外,当他听到城外的鼓声传来时,竟穿上大红袍,登上景阳楼屋顶看热闹,流矢几乎射伤了他的腿脚。宠臣茹法珍跪在地上请求他赏赐将士,他仍旧不肯,还说:“反贼难道就只捉我一个人吗?为什么偏偏向我要赏赐?” 萧衍联合齐将攻入建康城的那一夜,萧宝卷在含德殿签歌作乐才罢。还没有睡熟,守城将军北徐州刺史王珍国率兵夜入皇宫,萧宝卷听到军队闯进来的声音,连忙从北门溜出,宦官黄泰平举刀砍伤了他的膝盖,他摔倒在地,骂道:“奴才要造反吗?”另一名宦官张齐不由分说一刀砍下他的头。指使行刺的是负责保卫建康的兼卫尉张稷和王珍国等,他们随后派中书舍人裴长穆把萧宝卷的首级送到萧衍那里。萧衍攻进皇宫大殿后,处死潘玉奴及萧宝卷宠臣共41人,并授意宣德太后王宝明褫夺萧宝卷的帝号,贬为涪陵王,后依汉海昏侯故事再贬为东昏侯,但陵墓以皇帝的级别修筑而成。南齐第七任皇帝,齐和帝萧宝融:萧宝融,字智昭,齐明帝第八子,东昏侯萧宝卷弟。萧宝融初封随郡王,后改封南康王,督荆、雍、益、宁、梁、南秦、北秦七州军事,为西中郎将、荆州刺史。永元二年(公元500年),荆州长史萧颖胄奉萧宝融举兵,以雍州刺史萧衍为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左将军,以萧颖胄为右将军、都督留守诸军事。宣德太后诏令,封萧宝融宣城王,为相国、加黄铖。萧颖胄进号镇军将军,萧衍进号征东将军。公元501年3月,萧宝融在江陵被萧衍立为皇帝,年号中兴,在位1年。 随后萧宝卷被杀,建康平定,宣德太后令萧衍为大司马、录尚书、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建安郡公。公元502年1月,宣德太后临朝。2月,萧衍进爵为梁王。3月,萧衍派人迎萧宝融至京城,行至姑孰(今江苏省苏州市),被阻不能进,被迫逊位于梁。萧宝融逊位以后,萧衍原来打算以南海郡为巴陵国,让萧宝融迁往居住。征求范云意见,范云俯首未对。随后,萧衍又征求沈约意见,沈约认为应当消除隐患,“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于是,萧衍立即派遣郑伯禽前往姑孰进金使萧宝融吞服自尽。萧宝融叹息说:“我死不须金,醇酒足矣。”饮酒之后,即被郑伯禽拉折致死。葬恭安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北郊)。追谥和帝,史称齐和帝。萧宝融是南齐最后一个皇帝,其被废杀后南齐随之而亡。历史按其周期律,萧衍粉墨登场受禅而称帝,建立南梁,是为梁武帝。

篡宋道成枯骨恨------梁武帝萧衍,字叔达。萧衍在南朝各帝中,算得上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称帝之前,在基层政权机构干过许多年,有一定的从政经验,对齐末的腐朽统治耳闻目睹。故即位后,鉴于齐亡教训,总是勤于政务,孜孜不倦。即使寒冬腊月,也是五更即起,批改公文,以至双手破裂。又注重纳谏,特诏令于东府前谤木肺石旁各置一函,凡布衣处士,欲指陈时事,有所建议,可投书于谤木函中;凡功臣材士,如有功劳未达,才不尽用,可投书于肺石函中。萧衍还率先勤俭,“一冠三载,一被二年”,其所用衣物,均已洗灌数次,平常吃饭只以菜蔬豆羹粝食为主。并且,萧衍每日只吃一餐,遇有事务繁忙,便喝点稀汤充饥。每当简选长吏时,务心求选廉平,并亲自于殿前召见,勉之以为政清廉之道。又特下诏全国,如小县令有才干政绩者,即迁大县;大县令有才干政绩者,即迁两千石。当时朝臣中有到溉、刘璧二人,皆以廉洁著称,分别提拔为内史、太守。由是上行下效,吏治通达,使得社会底层寒士学人有了上升空间。梁武帝萧衍尤其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大力纠正。萧衍上台伊始,便将宫女二千赐与守边将士,又下诏将凡属后宫、乐府、西解等处的艺妓歌女全部放遣,与此同时,废止东昏侯设立的淫刑乱役,禁绝除习礼乐、缮甲兵以外的一切浮费,提倡节俭。萧衍对文化的重视也使得举国上下充满了文化气息,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由此,上至皇帝,下至王公贵族,都以儒雅为荣,都在努力提高着自己的文化素质。所以,萧梁一朝在统治时间不算太长的五十五年里却涌现了一大批有重大成就的文学家和诗人。比如《昭明文选》的作者萧统、《宋书》的作者沈约、《南齐书》的作者萧子良、《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诗品》的作者钟嵘,以及文学名士如江淹、谢出、到溉、到洽、丘迟、吴均、瘐信、刘昭、刘峻、陶弘景,当然还有后来成为皇帝的萧衍的两个儿子——简文帝萧纲和元帝萧绎。总之,萧梁一朝的文学之盛,在中国历史上可能只有盛唐和北宋可与之相比肩。梁武帝萧衍还崇尚甚至痴迷佛教,即位第三年(公元504年)四月八日,萧衍率僧俗二万人在重云殿重阁,亲自制文发愿,舍道归佛,对佛教表示崇高信仰。但是这种局势并没有维持下去,梁武帝安顿好江山社稷,消除种种后患之后,很快便沉溺于佛教而不能自拔。他下令广建寺庙,全民奉佛,并亲自主持修建了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座座规模宏大,极尽壮丽,耗费无数钱财。在他的带动下,举国上下争相修造,到处都是寺院。他还下诏优待僧尼,出巨资资助各地僧尼研习佛法、聚众讲经。据《梁书》记载,在梁武帝的支持下,各地寺庙多达2846座,僧尼82万余人,从而造就了佛教的鼎盛时期。不仅如此,梁武帝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公元527年,萧衍舍身进入同泰寺,当了三天和尚,回宫后,下令大赦天下,并改元大通。公元529年,萧衍第二次进入同泰寺,这一次他脱下御衣衮服,在寺中沐浴洗去凡尘后穿上法衣袈裟,长住于寺中,自号三宝奴,并亲自主持法会,向五万善男信女讲解《涅经》。朝中大臣非常惶恐,最终四处凑集了一亿万钱(古代一亿是十万,一亿万相当于现在的十亿)才将“皇帝菩萨”赎回,但梁武帝执意出家,不肯回宫,群臣无奈,便一起跪于同泰寺外反复磕头,叩请皇帝还宫理政。最后,在寺中和尚的劝请下,梁武帝萧衍才极不情愿地回到朝廷。萧衍迷恋于佛教,就这样反复四次舍身寺院,追随佛法。据史载,梁武帝所接触的佛学作品都是由巴利文翻译而成,作者便是菩提达摩。传说,南天竺国菩提达摩花费三年时间来到中国,梁武帝得知后亲自迎接了菩提达摩的到来。随后,梁武帝就佛学问题讨教菩提达摩。梁武帝告诉菩提达摩说,自己在南梁朝修建了大量的寺庙,并且让佛家弟子翻译了佛学经典著作。以弘扬佛法来说,自己算是做了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情。随后,梁武帝便问菩提达摩,自己既然做了这么多有功德的事情,那么这些功德到底会有多大?菩提达摩回答梁武帝说,这些功德看似很多,但是都不是出自于你自己的内心,而实际来看其实并没有功德。随后,梁武帝又问菩提达摩,怎么做才会获得真实的功德。菩提达摩回答说,不要以功利和刻意的心态去做一件事,就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随后梁武帝又问菩提达摩几个问题,达摩认为梁武帝的资质有限,便前往洛阳。几天后,梁武帝将自己与达摩的对话告诉了志公禅师,志公禅师让梁武帝将达摩请回来供养。随后,梁武帝派遣大量兵马前去寻找达摩,但达摩早已扬长而去。大概是梁武帝研究佛法,所以变得太慈悲,晚年的梁武帝不仅自己吃素,还要求百姓吃素,甚至不许百姓用牲畜来祭祀。不仅如此,因为投入了太多精力在佛法上,梁武帝已经没有再多的精力处理朝政,任用的大臣也越来越糊涂,对忠臣更是苛刻,至于勤于政事的梁武帝已经成为历史,此刻的梁武帝已经成为一个刚愎自用的老人。梁武帝鉴于宋、齐两朝的典签权重,权力过分集中,以至于造成皇室骨肉相残,政权为素族所夺的恶果,为此,梁武帝废除了典签制度。所谓典签制度,始于宋、齐两朝,其实质就是皇帝采用该制度用来控制和监视诸王宗室,从而使皇帝与诸王之间,由亲属血缘关系变成上下级关系,对地方势力是有所压抑的。然而这是个双刃剑,负面是这样一来,诸王不再受制于典签控制,成为有实权的藩镇。于是,他们在地方上胡作非为,即便抗衡中央,闹出乱子,最后不过是受梁武帝一番家教而不了了之。谁知,梁武帝的一片苦心,竟导致了后来皇室内乱,这是他所没有料到的。梁武帝越老越糊涂还体现在,他认为东晋是凭借世族大家的支持和维系,国运才延续到百余年,所以他特别重视恢复和提高世族大家的权利,尤其对皇室子孙、世族大家和公卿大臣,一律加以优待、宽容,甚至是放纵。就算他们犯了罪,也是刑不上大夫而不受法律制裁。据史书记载:梁武帝“疏简刑法,自公卿大臣,咸不以鞫狱为意。奸吏招权弄法,货赂成市,在滥者多……时王侯子弟,多骄淫“。而可悲的是,梁武帝深知这些弊端,但并未加以禁止。梁武帝后期此种政治上的腐败,直接导致官吏贪污,社会风气浮华奢侈,民不聊生,流移逃亡,凡此种种,极其严重。贺琛给萧衍上疏指出:“天下户口减落,诚今之急务,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衷削。百姓不能堪命,各事流移,或依于大姓,或聚于屯封。今天下宰守,皆尚贪残,罕有廉美者。”这些中肯的意见,梁武帝根本听不进去。就是这样,梁武帝造就了一个以皇室、世家大族为中心的腐朽没落的统治集团,而这个集团,受到皇帝的宽容保护,享有种种特权。他们“姬妾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王食” 。可是,黎明百姓却在他们的盘剥下流离失所,以至“人人厌苦,家家思乱。”这就是梁朝末年走向动乱和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梁武帝执政末年不仅在内政上失误百出,在对外处理与北魏的关系上,特别是在接纳侯景问题上,更是蠢事不少。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十月间,北魏以司徒高肇为大将军、平蜀大都督,驱兵十五万进攻梁益州,另令傅竖眼出巴郡北,羊祉出庾城,奚康生出锦行,甄琛出剑阁,想一举取梁之蜀地,战争互有胜负,魏军无功而还,差不多就在同时,梁武帝听信北魏降人王足的建议,想筑堰,以淮水灌魏寿阳城。梁派去勘测地形的水利工程家都说,淮水附近都是沙土,不坚实,不可筑堰。梁武帝听不进去,在徐、扬两州大发民工及将士二十万人日夜施工,历时二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双方连年交战,对南边的进攻趋向平缓;而梁朝也开始走向衰落,大规模对北朝的军事行动停止了。但是,梁武帝总是不断寻找时机,对北朝进行攻击。中大同二年(公元547年),东魏大将侯景为高欢之子高澄所逼,遂投奔南梁。梁武帝不顾诸大臣强烈反对而觉得接纳侯景,则是出于扩大其南梁疆域的初衷,然而,萧衍缺乏慎重地对待此事,未充分估计到侯景反复无常犯奸作科的实际状况,从而造成很严重失误。初入梁朝的侯景,孑然一身,其妻子父母皆被东魏所杀,侯景以此向南朝著名的大家王家、谢家求婚,并请求萧衍做媒。但是,孤傲加糊涂的梁萧衍居然嫌弃侯景的北朝降将身份,断然拒绝了侯景的请求,侯景因此怀恨在心。而此时的南朝,已经不再是原先那个政通人和的梁朝,苛捐杂税、豪强横行,富庶的江南已经失去了蓬勃的生机。侯景在所辖地界废除徭役杂税,吸引众多穷苦百姓加入了叛军。同时,侯景四处通达,拉帮结派,与萧衍义子临贺王萧正德结成同盟,又屡次向朝廷索要钱财武备。面对反心尽显的侯景,老迈昏聩的萧衍居然一一准许,梁朝这一口又一口的奶把侯景的势力喂的迅速膨胀起来。太清元年(公元547年)冬,梁武帝派侄儿萧渊明进攻鼓城,想与侯景互相呼应。萧渊明是一个根本不会打仗的人。据历史记载:“诸将与渊明议军事,渊明不能对,但云‘临时制宜’”其结果可想而知,梁军被东魏高澄打得大败,萧渊明和几个重要将领胡贵孙、赵伯超都被东魏俘虏,梁死亡士卒数万人。梁武帝听到前方失败萧渊明被俘的战报,只得开始与东魏议和。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春天,侯景被东魏击败,逃到梁朝的寿阳。这次战斗,梁朝的衰弱无能,给了侯景一个很大刺激。再说高澄这边,他一见萧衍求和心切,便提出以侯景换萧渊明的要求。要命的是,梁武帝竟然不考虑后果,满口答应下来。可想而知,当侯景知道梁武帝要用他换回萧渊明时,自然按捺不住恐惧,于是给萧衍写信,陈述不可议和的理由,又请求率兵北伐。但是,萧衍满脑子都是自己的侄子萧渊明,在没有控制住侯景的情况下,竟然傲慢愚蠢地表示“萧渊明早上回来,晚上可把侯景送到东魏那里去“。侯景因此怒不可遏,开始以寿阳(今安徽寿县)为基地,密谋叛乱。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侯景以诛朱异为名,在寿阳举兵造反。此时,侯景势力远不如朝廷。但是,正因为萧衍轻视对手以及听信奸臣的谗言,导致他对时局多次做出极其错误的判断,而老谋深算的侯景,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以度过反叛初期的最劣势局面。最可笑的是,当萧衍闻报侯景大军所向披靡,直奔京师而来。萧衍却毫不惊慌,拈须笑道:“侯景有何作为?我一扬鞭,就够侯景受的了。”说毕即传旨授台州刺史鄱阳王萧范等人为东西南北四道都督,由侍中、邵陵王萧纶为统帅,持节督军合讨侯景。侯景闻大军将至,连忙向王伟问计。王伟说:“如果萧纶率军来到,我们必受困扰,所以不如决志东向,直捣建康。侯景即率军东进,连下谯州、历阳,兵锋不日即达江边。这时尚书羊侃请缨御敌,要亲自带两千兵马占据采石,以截住侯景。萧衍问于朱异,朱异却断然说:“侯景戎狄小儿,必无渡江之志。”萧衍一向对朱异言听计从,所以不理羊侃请求。羊侃出宫叹息着说:“梁朝这回就要败亡了!”过了不久,侯景在萧正德协助下渡过长江,率兵到达板桥,为探明城中虚实,侯景特派徐恩玉入朝求见萧衍,萧衍当即宣召恩玉人内。恩玉人宫后将侯景奏书呈上,内言:“朱异等弄权内外,乞允许我带兵入朝,以除君侧之恶。”萧衍看后,交给朱异,朱异显得非常尴尬,赧然不知所答。萧衍又派中书舍人贺季、主书郭宝亮随恩玉去慰抚景军。贺季见到侯景。问道:“今天将军此举,究竟有什么要求?”侯景毫不掩饰地回答:“想当皇帝!!”王伟连忙打岔说:“朱异等人乱政,所以兴师除奸。刚才将军所言,不过戏言罢了。”侯景见语有所失,已泄露天机,便拘禁贺季,独遺郭宝亮回去复命。随后,侯景率部众渡过秦淮河后即将台城团团围住,擂鼓鸣角,全力攻城。而守城羊侃诈称得邵陵王书,谎说援兵不日到业,让守城将士内心少安,于是奋力守城。两下相持数日,侯景为号召天下,将萧正德扶为皇帝,自任大丞相。邵陵王萧纶军至钟离,得知侯景已经渡江,便昼夜兼程,回军救援。不料过江时风起,人马淹死十分之一二。不过,萧纶仍然率步骑精锐三万,自京口西上,前淮州刺史赵伯超向萧纶献策说:“如果我们走黄城大路,必然会遭侯景抗拒,不如绕道去钟山,占领广莫门,出贼不意,城围立即可解!”萧纶按计行事,但因迷路迂回二十多里,至次日拂晓始至钟山立营。侯景见萧纶突然到来,不禁大为惊骇,急忙分兵三路攻击萧纶。萧纶击败侯军,进至爱敬寺。侯景也收兵驻于覆舟山北,到了傍晚,侯景收兵徐退,萧纶部将安南侯萧骏以为侯景怯阵,即带兵追赶,侯景回军反攻,击败萧骏。萧骏狼狈逃会大营,侯景趋势杀来,竟将萧纶战败。萧纶仅收余部不足千人逃往朱方(今江苏武进县)。侯景打败萧纶之后,再次向台城发起攻势。此时羊侃已经病死,城中将士不免更加恐慌。正当危急之时,右卫将军柳津从容镇定,率众抵抗,城防赖此复安。又过几日,诸路援军已到,公推柳仲礼为大都督,指挥全局。柳仲礼随即命令诸将择地扎营,又传令衡州刺史韦粲驻守青塘,并亲临韦粲大营对他说:“青塘正当石头中路,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此重任,非兄不能承当。你要是觉得兵力不足,我可以派人相助。”语毕即传令真阁将军刘叔胤助战。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正月,韦粲遵令出发,恰遇大雪,迷失道路,等到了青塘,夜已过半。寨栅尚未建好,就被侯景发现,侯景率兵来攻,刘叔胤不战而逃,韦粲等力战阵亡。柳仲礼这时已迁营大桁,闻韦粲败讯,当即投箸披甲,率手下百骑往救,大败景军。仲礼正追杀侯景,不防侯景部将支伯仁从后面猛砍一刀,正中柳仲礼左肩,部将急救回营。从此侯景不敢南渡,柳仲礼却也气馁,再不谈论战事,整日以饮酒嫖妓为乐。其父柳津登城对柳仲礼说:“你君父皆在危难之中,你却不竭力相助,百世之后,人们如何评说你呢? 柳仲礼仍不以为意,诸将请战并皆不许。萧衍问策于柳津,津愤然说道:“陛下臣有柳仲礼,不忠不孝,怎么能平贼呢?”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十月,侯景攻下谯州(今安徽滁县),梁武帝命侄子萧正德防守长江。萧正德遣大船数十艘,诈称截获,暗中接济侯景渡江。梁武帝命太子萧纲筹划防务,萧纲把防守宣阳门的任务交给萧正德。萧正德率众于张建桥迎接侯景入宜阳门。十一月,萧正德自称帝,以侯景为丞相。侯景军攻台城(宫城),将台城重重包围。此时,狭小的台城,已经涌入不下十万难民和溃兵,而毫无准备的朝廷根本养不起这么多人,缺粮少兵的台城苦苦支撑,向外求援。然而,倍受希冀的勤王部队,虽然声势浩大,却相互猜忌攻讦,主帅柳仲礼甚至借机侮辱皇妃,惹得军心涣散,各路将帅毫无战心。次年3月,台城内尸殍遍野,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能够拿的动武器的只有千余人。在万般无奈下,台城内多人反叛,打开宫门,侯景大军由此得已涌入宫城。可笑的是,此时的萧衍明知大势已去却虎瘦雄心在,倒驴不倒架,据《梁书》史载:萧衍见侯景前来,依旧不失皇帝威仪而面色淡然地问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居然害怕得汗流满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逼得旁边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东魏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萧衍问道:“你过江归顺时有多少兵马?”侯景这才缓过劲来答道:“千人。"萧衍继续问:”攻城时多少?“侯景答”十万。“萧衍又问”现在呢?“侯景答“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意思就是统率土地来靠近,没有谁不是王的臣民。最后,萧衍反而安慰侯景说:"你有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侯景答应。自此,侯景已然大权独揽,他将萧衍软禁在台城之中,并逐渐减少供奉皇帝的饮食,两个月后,孤苦无依、饥寒交迫的梁武帝萧衍,饿死在台城之中。侯景之乱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东晋以来统治中国南方的士族门阀遭受到沉重打击,至此开始销声匿迹。寒门苦子、江南豪强则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在随后到来的隋唐盛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侯景之乱更多的还是对南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破坏,侯景残暴无道,尽数杀死梁朝高官将帅三千多人,纵使军队对江南地区进行烧杀抢掠,使得道路上尽铺尸骨,走路都没有下脚的地方。侯景兵败死后,暴尸街头,被愤怒的百姓分食殆尽。而他的五个儿子,在东魏皆在受到酷刑后被投入锅中煮死,由此可见此人遭受到的愤恨!至于一代雄主萧衍,却被活活饿死禁宫,这样荒诞悲哀的事却不是历史第一次发生,春秋霸主齐恒公、胡服骑射赵武灵王,无一不曾是雄视天下的明君,却纷纷在晚年犯下致命错误,导致自己受尽孤苦饥寒而死。居委自傲、一叶障目是这些雄主失误的直接原因,但更深次的原因还是在于国运系于国君一人之手的封建帝制,极低的容错率,以至于使得君王一点错误都会被无限放大,而将亿万生灵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而直接原因则是梁武帝萧衍对国事不上心和多次错误的决定,先是由萧衍容纳东魏叛臣侯景在江南作乱,而北齐和北周政权则通过萧梁王朝对镇压侯景的过程中看到梁朝的政治已经腐败到极点,军事上更不堪一击。北齐趁乱夺取萧梁的江北大片土地,使梁朝江北淮河两岸之地尽失。同时,北周(当时还是西魏)也趁乱夺取萧梁的巴蜀及荆襄等地,而使得梁朝国土在短短几年之内丢掉三分之二,只有沿长江下游一带还在梁的控制范围内。至于财狼成性的侯景,在其大军攻入建康城后,侯景则告诉诸将,务必杀个干净,好让天下人知道他侯景的威名。建康国都自东晋以来,本是历朝胜地,商业和手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城南北各四十里,达二十八万多户。至侯景之乱,金银宝饰财物被抢劫一空,宫阙图书文物多被烧毁。又因为交通阻隔,粮食运不进去,米价高至七、八万钱一升。那些士大夫们,个个饿得鸠形鹄面,穿着罗绮,抱着金玉,伏在床边等死。颜之推曾这样描述,”梁世士大夫……及侯景之乱,肤肥骨柔,不能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卒者,往往而然“ 。由此,南朝士大夫受到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全城饿死者超过半数,曾经多年繁荣鼎盛的建康,经过这次战乱,几乎荡然无存。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与萧正德发生矛盾。萧正德密召鄱阳王萧范,要他带兵讨侯景。侯景获得消息,杀萧正德,立太子萧纲为帝,是为梁简文帝。大宝二年(公元551年),侯景又废杀简文帝,立豫章王萧栋为帝。不到三个月,又废萧栋,将他锁在密室里面。这次索性自己当起皇帝来,称汉皇帝。直至公元552年,侯景之乱才被梁武帝的儿子萧绎平息,但是,侯景之乱这起风波已经让本来式微的梁朝愈加一蹶不振。但话说回来,其实,早在台城还没有被攻破之时,梁朝宗室的内乱就已经爆发了,最急于争夺皇位的人正是梁武帝的第七子萧绎。当时,梁武帝第四女富阳公主的丈夫,驸马都尉张缵给萧绎写信,说“河东、桂阳二蕃,以掎角之势欲袭江陵。”萧绎闻讯后,先杀死堂侄桂阳王萧慥,接着又杀死了亲侄河东王萧誉。六哥萧纶出面写信调和,萧绎非但不同意,反而对兄长用兵,导致萧纶被杀。梁武帝萧衍有八个儿子,分别是萧统、萧综、萧纲、萧绩、萧续、萧纶、萧绎、萧纪。侯景之乱时,只有萧纲、萧纶、萧绎、萧纪在世。当时萧纲是太子,与梁武帝据守建康。萧纶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率众讨景”,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当时,手握重兵的当属萧绎、萧纪。萧绎当时的官职是“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占据着以江陵为中心的地区。萧纪为“持节、都督益、梁等十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益州刺史”,控制着巴蜀地区。此外,萧统的两个儿子占据着一片地区。侯景之乱爆发后,萧纪没有派兵救援,反而在得到梁武帝死讯后,“僭号于蜀”。萧绎奉命入援时,诸王都保存实力,不肯积极救援,“湘东王绎军于郢州之武城,湘州刺史河东王誉军于青草湖,信州刺史桂阳王慥军于西峡口,托云俟四方援兵,淹留不进。”那么这些到底打得什么算盘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诸王们不肯救援是在保存实力,等梁武帝、太子萧纲死后,他们好出来争夺皇位!梁武帝最初立长子萧统为太子,可是萧统却在公元531年病死。梁武帝在挑选新继承人时犯了一个错误,他没有立萧统的儿子,而是立第三子萧纲。萧衍这个举措导致两个严重后果。首先,萧统的几个儿子心怀不满,比如萧詧“既以其昆季不得为嗣,常怀不平。”侯景之乱爆发后,他们拒绝接受朝廷的命令,也不派兵救援。其次,刺激了萧衍的几个儿子,他们觉得自己也是皇子,因此觊觎皇位。在侯景之乱爆发前,这种矛盾就已经凸显出来了,“兄弟相贰,声闻四方”。那么,先介绍一下萧衍的八个皇子的来龙去脉。萧衍的大儿子,即皇长子萧统: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萧衍建立南梁后,萧统被册立为太子。萧统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文学造诣颇高,他举止大方,跟父亲一样爱好佛学。萧统十分孝顺,母亲丁贵嫔去世后,亲自为其选择墓地,并将母亲入葬,事后,萧统请道士前来占察风水,结果被告知此地对太子不吉利,若拿蜡鹅等物进行厌祷,或可以消灾解难。萧统信以为真,便按照道士的建议,在坟墓旁边的长子之位埋下蜡鹅等物,但没有上报给皇帝。没想到,萧统办完此事没多久,先前受他宠信、新近被又被他疏远的宫监鲍邈之却向武帝告“黑状”,诬陷太子诅咒皇帝。萧衍闻言大惊,命人掘开丁贵嫔墓前的长子之位,果然发现蜡鹅等物,由是无比愤怒。此后,父子二人逐产生嫌隙。不久,萧统在游船时不慎落水,伤及大腿,英年早逝,年仅30岁。萧统虽然没有当上皇帝,但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的贡献却比一个皇帝大得多。萧统在太子之位上,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汉族诗文总集《文选》又称《昭明文选》,书中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100多个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主要收录诗文辞赋,除少数赞、论、序、述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外,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萧统除文学成就之外,他在政治上也很有作为,特别是对百姓非常好,每年都做很多衣服,分发给贫民。他虽然没做皇帝,但是他的后代建立了西梁,他的曾孙女就是后来隋炀帝的萧皇后。萧衍第二子萧综:萧综这个皇子比较有意思,他不是梁武帝的儿子,他其实是前朝齐国末代皇帝的遗腹子,不过刚开始梁武帝不知道,还给他封了王,知道之后就开始排斥这个儿子。据南史记载: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综曾经上演滴骨认亲的故事,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东昏候的妻子,因为其貌美又有才学,被梁武帝箫衍看中。入宫之后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宫中都怀疑他并不是梁武帝亲生的。所以,萧综长大以后去盗掘东昏侯的坟墓,刨出了尸骨,用自己的血滴在了尸骨身上,只见血真的能够渗入尸骨当中。不过,萧综还是半信半疑,后来,萧综又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用自己的血滴在儿子的尸骨上进行试验,血液仍然能够渗入到尸骨当中。于是,萧综深信不疑自己根本不是梁武帝箫衍的孩子。后来,萧综投奔北魏,改名萧缵,并表示要为东昏侯服丧三年。后来,在北魏动乱中,萧综遭到驱逐出家做了和尚,再后来病死,其实也算是被杀的,如果不是两次遭到萧衍排挤和驱逐,萧综怎么会死。萧衍第三子梁简文帝萧纲:萧纲,即梁简文帝,字世缵,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母贵嫔丁令光。萧纲在长兄萧统去世后,于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因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被侯景拥立为皇帝。萧纲在位不到三年,在这段时间里,朝廷大权一直由侯景把持,而萧纲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然而,萧纲才华横溢,有绝代才子,薄命皇帝之称。中大通三年(公元531),昭明太子萧统去世,萧纲被立为太子正位东宫,从此成为梁朝中央文坛的领袖人物。在此期间,萧纲开始大力倡导宫体诗,而《玉台新咏》正是在萧纲提倡指导下由南朝著名文学家,左光禄大夫徐陵于中大通六年(公元534)编辑而成。《玉台新咏》是一部汉代至南梁的诗歌总集,共收汉至梁代共690首诗,以绮艳的宫体诗为主,即主要收男女闺情之作,但又比较重视民间文学,如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首见此书。班婕妤﹑鲍令晖﹑刘令娴等女作家的作品,也赖此书得以保存和流传。萧纲同哥哥萧统一样,竟有如此辉煌的文化功业,即便没有当上皇帝,也足以留名青史。然而,萧纲偏偏当上了皇帝,可令人悲催的是,却是个短命皇帝。当时,作为皇帝的萧纲,无论他有多想掌权执政,挽救梁朝,但侯景对他却是严防死守,就连大批诛杀他的子嗣,他都眼睁睁毫无办法。更要命的是,当时天灾人祸并起,全国大旱,赤地千里,百姓倒悬于水深火热之中,朝廷更是散乱,君不成君,臣不成臣,哪有人去管百姓死活,而灾情蔓延到京城,饥荒太过严重,以至于出现人吃人景象,据说当时被吃的人十有四五,可见境况之惨烈。据说,当时有小国派使臣前来朝贡,结果看到京城房屋寺庙荒芜,一片荒凉,吓得使臣在城门大哭。无需质疑,古往今来京都属于一国最繁华之地,就连首善之地京都都成为这副惨淡模样,可想天下将如何。然而,就在这样关头,侯景却火上浇油接连诛杀萧纲兄弟子孙无数,几乎杀光殆尽,然后,再逼迫萧纲写退位诏书,理由是萧纲当初即位时就不是嫡子,继承皇位是庶占嫡位,现在理应把皇帝位置还给萧氏嫡系一脉。萧纲从来都没有反抗能力,只能一边流泪一边写,就连周围的侯景部下都跟着流泪。关键是,萧纲将诏书一但写完,他的小命也就几乎到头了。萧纲只能顺从地等待死亡,就在侯景下命令之时,萧纲早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就像当年他父亲逼死前朝皇帝齐和帝一样,宁可在醉梦中被杀,也不愿意自尽。随后,侯景派来取萧纲性命的人见其已醉得不省人事,便用蘸水的湿布盖在萧纲脸上,然后生生将其捂死。由于没有装殓萧纲尸体的棺材,杀手们只好就地取材,把旁边的门窗卸下来随便拼接一下,算是将尸体入殓,直到半年之后,侯景被灭,才有人给萧纲换副棺材盛敛并将其安葬。萧衍第四子萧绩:萧绩,字世谨。天监七年(公元508年)封南康郡王,出任轻车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历任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都督南兖、北兖、青、徐、冀五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等职位。萧绩在南兖州刺史任上,深受百姓拥戴,生母董淑仪去世后,居丧过礼,受到父皇梁武帝的称赞。萧绩是萧衍八个儿子中比较优秀的一位,他清心寡欲,躬行俭约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萧绩在护军将军的任上去世,年仅二十五岁,追赠侍中、护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谥号为简王。萧衍第五子庐陵威王萧续:萧续,字世訢。少年时,萧续就英勇不凡、臂力超人,骑射游猎每每百发百中,深受梁武帝喜爱。萧续初封庐陵郡王,出任轻车将军、南彭城太守、琅邪太守。历任会稽太守、都督江州诸军事、云麾将军、江州刺史、都督雍、秦、梁、沙四州诸军事、西中郎将、雍州刺史、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萧续为人贪财好色,在任时大肆收敛,经常购置马匹兵器,蓄养豪杰,庐陵国仓库盈满,以至于他的府库都放不下他蓄敛的财富。萧续44岁去世,临死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悔意,遂派人向父亲送交金银器千余件,此时,梁武帝才知道他这个儿子的富有。萧衍第六子萧纶:萧纶,世调,少聪颖,博学,善属文,尤工尺笺。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封邵陵郡王,历任宁远将军、琅邪彭城二郡太守、轻车将军、会稽郡太守、信威将军、江州刺史、丹阳、侍中、宣惠将军、扬州刺史、南徐州刺史、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侯景之乱时,加征讨大都督,奉命率众讨伐侯景。萧伦与五哥萧续相反,他视金钱如粪土,喜欢招贤纳士,但其性格暴戾。然而,萧纶却是南朝有名的开始作恶最终行善而由荒唐变身为英雄的异类,少时其行为荒诞令人乍舌:萧纶在代理南徐州刺史时,曾假装路人问卖鳝鱼者:“徐州刺史这个人怎么样?”小贩见他是个十来岁的小屁孩,便毫无戒心的说道:“这个人焦躁,暴虐,不怎么样。”萧纶听罢立即大怒,逐令鱼贩吞鳝致死。从此百姓惶骇,道路以目,谈萧纶而色变。萧纶更加荒诞的行为是强充孝子,有一回萧纶路遇丧车,前面是个打灵幡者,谁料,萧纶猛然冲过去,夺过灵幡并扒下孝子服而穿在自己身上,随后,萧纶匍匐号叫,声泪俱下,如丧考妣。梁武帝闻知,气得吐血,“始严责,纶却不能改。”更荒诞的是,萧纶随便认人为父,有一回,萧纶被父亲严斥后怀恨在心,便特意找了个与他爹模样相似且身材“短瘦”的老者,然后令其穿上黄袍,“置之高坐,朝以为君,自陈无罪。”演完戏,萧纶将老者拽下脱去的衣物“捶之于庭”。梁武帝得知七窍生烟,几乎将其赐死。更恶毒的是暗杀府丞,萧纶在任职扬州刺史时,府丞何智通上表弹劾萧纶恶行,萧纶怀恨在心,遂派遣刺客将其刺杀,后来事情败露,萧纶被免官为庶人,不久复爵。侯景之乱起,萧纶脱胎换骨般重生,屡次亲率部讨伐叛军、号召天下勤王,威望大增,招至弟弟萧绎嫉恨。萧纶遭到弟弟攻击,兵败逃至西魏,联合旧部欲合力攻下竟陵回国讨贼。西魏大惧,遣重兵攻萧纶。萧纶寡不敌众,城陷被俘。萧纶大义凛然,宁死不屈,遂被杀害并投于江岸,经日久天长其颜色不变,鸟兽莫敢近焉。时年三十三。百姓怜之,为立祠庙。萧衍第七子梁元帝萧绎:萧绎,字世诚,小名七符,号金楼子,母为阮令嬴。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萧绎被封湘东王,镇江陵(今湖北荆州)。太清元年(547年)为荆州刺史,历任镇西将军、都督九州诸军事、侍中、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公等,并承制行事。萧绎性好矫饰,多猜忌,而工书,善画,能文。著有《孝德传》、《怀旧志》、《金楼子》等四百余卷。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梁元帝集》。那么问题来了,侯景之乱时,而手握重兵的萧绎为什么不救老爹梁武帝萧衍?其实原因很清楚,梁武帝和太子萧纲在一起,属于捆绑销售的模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在这历史紧要关口,萧绎就算拼老命去救梁武帝,也无法撼动萧纲的太子位子,要那样,岂不替他让你做嫁衣,或者说属于白忙活一场。因此,萧绎选择了等待,等待时机,以不变应万变。这期间,梁武帝不断派人加封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等,力图使其出兵相救,但都没能动摇萧绎隔岸观火之决心。公元549年,萧绎终于等来了86岁的梁武帝,饿死在台城的消息。这一年萧绎42岁,可谓是身强体壮,正是治理天下的好年纪。为此,萧绎便打算大摇大摆地称帝自立,毕竟建康城里的萧纲,已经成了侯景的傀儡,是无法服众的。作为萧衍比较有实力的儿子,萧绎称帝,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问题来了,难道梁武帝就只有你一个有实力的子孙吗?而实际情况是,等待梁武帝驾崩争夺皇位的远不止萧绎一个人,其中有:梁武帝的孙子河东王萧誉(前太子萧统的儿子)及其弟萧詧,萧誉坐镇湘州,萧詧坐镇襄阳。其次是梁武帝的第六子邵陵王萧纶,坐镇扬州,虎视眈眈。还有梁武帝第八子武陵王萧纪,坐镇益州,正准备渔翁得利。这帮人不仅是手握实权的封疆大吏,而且还都是梁武帝的直系后裔,完全有资格称帝。为此,要想称帝,就必须要先把这帮人给摆平了。于是,萧绎率军首先攻打河东王萧誉、邵陵王萧纶,并击退襄阳太守萧詧。在王僧辩和陈霸先的合力之下,侯景之乱平定,萧绎在江陵即位。萧绎称帝后,派手下朱买臣在建康杀死侯景所废皇帝萧栋兄弟三人,随后联合西魏攻打益州,消灭了在蜀地称帝的武陵王萧纪,将萧纪父子除宗籍改姓饕餮,并将萧纪二子萧圆照、萧圆正活活饿死。然而,益州却沦落西魏之手,这使得萧绎非常气愤,随即给宇文泰写了一封信,表示应该按照过去的地图重新划定疆界,也就是说,让宇文泰把益州给吐出来,你说宇文泰能答应吗?这不是在找死。而此时,南朝表面上看是一派和气,可实际上已危如累卵了。这个时候应该稳住内部,才能慢慢恢复南朝生产力,继而再去谈判,也好有些底气。然而匆忙谈判的结果,最终导致宇文泰勃然大怒,立马指派于谨、杨忠、宇文护等人带兵5万南下进攻将领。萧绎走投无路,发现再也没人愿意来救他,只好束手就擒。最终,竟被投靠西魏的侄子萧詧用土袋给活活闷死了。萧绎的结局的确令人唏嘘,毕竟手里一副好牌,初期打得还不错,甚至大有重振南梁雄风之希望,可结果却是连同此前的成绩全部毁于一旦。值得一提的是,萧绎从小就是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没事儿就找一帮大儒一起谈谈心。家里的藏书多达14万卷,甚至亲自主编了《金楼子》。他曾经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然而让人痛心的是,当西魏大军围攻江陵的时候,萧绎没有去检讨军事上、政治上失败的教训,而是把责任一股脑儿推在那些书本上。随后,萧绎命令手下焚烧自己那14万册宝贵的藏书,“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有些珍贵的书籍,可能就在那次大火中与中华民族彻底永别了。就在大火熊熊燃烧之时,梁元帝竟然想把自己满肚子的书也一起烧掉,于是奋身往火堆里跳,后被左右拦住。萧绎觉得不仅是自己的王朝完蛋了,而且连带着南朝文化也一起完蛋了,于是拔剑击柱,哭喊道:“文武之道,今夜尽矣。”意思是:“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据历史记载,这次焚书对中国文坛的影响,几乎可以比肩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个学富五车的学霸,愿意将自己辛辛苦苦收藏的宝贝书籍全部烧掉,可见其决心、狠心,但是,读书人的狠一般是针对别人的,轮到自己的性命上,却是很难做到,萧绎终究是没能自尽而亡,因为他做不到,他终究还有懦弱一面。最终,西魏军攻陷江陵,萧绎被俘,带至军中被羞辱而死。萧衍第八子萧纪:萧纪,字世询,母葛修容,梁元帝萧绎之弟。萧纪自幼勤学,不好轻华,受封武陵郡王,后任益州刺史。治理蜀地,颇有政绩,加号征西大将军。侯景之乱时候,没有带兵勤王,梁武帝和梁简文帝相继驾崩后。公元548年,南梁发生“侯景之乱”,梁武帝和梁简文帝相继遇难。梁武帝的第七子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号召各地的藩王救驾。萧纪准备从成都出兵时,萧绎担心弟弟抢夺皇位就写信劝阻道:“蜀人勇悍,易动难安,弟可镇之,吾自当灭贼。”随后又给萧纪写了封信说:“地拟孙、刘,各安境界;情深鲁、卫,书信恒通”,意思是我们可以像三国的东吴和蜀汉各守一方,互不干涉;我们兄弟俩感情深厚,应当经常书信相往。公元552年,萧纪不甘心只做个刺史,加之手下官员和儿子萧圆照极力鼓动,萧纪就在成都称帝,年号“天正”。同年8月,萧纪统领大军东下,准备攻灭在江陵称帝的兄长萧绎,萧绎派人请求西魏出兵援助,西魏遣大将尉迟迥带领大军直攻成都,萧纪急于争夺正统,为此宁愿失去成都,大军仍继续乘船顺长江东下,将士们却都是四川人,盼望返乡杀退西魏军,为了激励将士们勇往直前,萧纪在出征前将他在蜀地经营多年积攒下来的金银财宝全都拿了出来,命人铸成一斤重的金饼1万个,银饼5万个,每一百个装一箱,共装了金饼100箱,银饼500箱,在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上,他让人把这些金饼和银饼悬挂起来,慷慨激昂地表态说:“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将来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现在机会就在眼前,我们要平定乱贼侯景,希望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勇敢作战,凡立功者,皆有奖励。”那些金饼、银饼像一面面奖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看得人眼睛也放出光来,将士们被刺激得热血沸腾,群情激昂地要求马上出发。萧纪满意地微笑着,把手中的宝剑一挥,刹那间,千帆竞发,战船把宽阔的长江江面都填满了。萧绎听到弟弟萧纪出兵的消息,着实吓得不轻,因为他早就听闻这个弟弟很有才能,镇守四川励精图治,对外和周边搞好关系,发展贸易,在内鼓励农耕,支持农业生产,四川成了名符其实的天府之国。当江南因为连年战乱,以至“人迹罕至,白骨成堆”的时候,益州却因为地理上的封闭性而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可谓兵精粮足,难怪萧绎对这个八弟要惧怕三分呢。怕归怕,但也不能束手就擒,萧绎迅速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派人封锁瞿塘峡口,不让战船东下,二是请求西魏出兵,进攻成都,直捣萧纪的老巢。战争首先在瞿塘峡口展开,萧绎的部队在峡口南北两岸修筑城堡,运石填江,用铁索将江面横断。萧纪的战舰无法通行,他也命令在大江南北两岸修筑了十四个城堡,步步为营,突破铁索阻隔。萧纪还是很懂心理学,每次战斗前,都让人把金饼和银饼从箱子里取出来,张挂在桅杆上,宣布立下战功,这东西就是你的了。将士们在金饼的激励下,士气高涨,作战果然十分卖力气,几次战斗打下来,都取得了胜利。得胜回营后,大家都盼着能将金饼挂在自己的脖子上,然而萧纪那里却没了动静。萧纪不是不知道该把金饼发给谁,而是想着这沉甸甸、黄澄澄的宝贝将要易主,心里着实舍不得。所以,仗是打胜了不少,可奖励却一个也没兑现。有胆大的将士要求面见统率请赏,萧纪听了心慌不已,连忙让侍卫转告说自己身体有恙,正在养病,一概不见。时间一长,头脑再实诚的人也明白了,萧纪帅挂出来的金饼不过是张画饼,让大家过过眼瘾而已,大家顿生受骗上当之感,斗志随之锐减。此时又传来消息说,西魏的军队已拿下汉中,就要打到成都了,将士身为四川人,家乡失陷,人人思归。萧纪断然拒绝了人们的要求,不过他也看出来了,再向前进攻,多半也是凶多吉少。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还算明智的选择,派度支尚书乐奉业赴江陵向萧绎求和。不料想,萧绎早已看出了川军人心涣散,必将一击即溃,于是拒绝与弟弟萧纪讲和。公元553年7月,萧绎命令部队反攻,一举夺取了三个城堡,其余城堡的守军一见,逃亡的逃亡,投降的投降,萧纪的大军转瞬就分崩离析,兵败如山倒。萧绎平定了后方陆纳的叛乱,军队也集结完毕,便给萧纪回了信,即《又与武陵王纪书》,称“兄肥弟瘦,无复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表示拒绝讲和,彼此的兄弟之情到此为止吧。而此时,游击将军樊猛率军截断了萧纪的退路,用战船连成环形阵,把萧纪的龙船围在核心。关键时刻,萧绎派人传话过来:“如果让萧纪生还,那就不算不成功。”樊猛心领神会,带人跳上龙船,闯进萧纪的卧室,挺长矛直奔萧纪。萧纪心惊胆战,边绕着床跑,边从床旁的箱子里掏出一袋金饼扔给樊猛,并请求道:大将军开恩,这些金子都给你,让我去见下我七哥(萧绎),樊猛冷笑着说道:“天子是你想见就见的吗?这些金饼,只要杀了你,还不都是我的?”说罢,一矛将萧纪刺死在舱板上。萧纪的儿子萧圆满见父亲被围,驾船赶来援救,也死于乱刀之下,益州全境很快被西魏占领。萧纪之败,不是兵不精、将不勇、粮不足,而是输在了一个常人易犯的小毛病上,那就是吝啬。因为舍不得,他的一个个货真价实的金饼,变成了别人眼中一文不值的画饼。然而,萧纪暂时地守住了金饼,却失去了人心。一个人,当他把身外之物当作生命,那这种生命必然是可悲和短暂的。在人生的旅途中,千万不能小窥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历史上许多人的大事业,都是绊倒在它上面,萧纪的金饼就是一个明证。萧衍的八个儿子来龙去脉已说明白,下面再说说萧绎死后南梁王朝之结局。公元554年,左卫将军王僧辩与征北大将军陈霸先一起拥立萧方智(萧绎次子)为帝,但是只是傀儡。公元555年,北齐大军压境,王僧辩迫于军事压力,向北齐屈服,废黜了萧方智,改立萧渊明为帝,还是傀儡。其间,王僧辩一方面与北齐、另一方面与陈霸先均保持书信往来。陈霸先坚持不纳萧渊明为帝,然而,王僧辩却屈从于北齐压力,于当年五月迎接萧渊明入建康,即皇帝位,改元天成,立梁王为太子。陈霸先苦争无效,恨王僧辩单方做主,擅自废立,九月,陈霸先与部将徐度、侯安都水陆并进,突袭石头城。王僧辩猝不及防,很快就被俘,马上被绞杀。面对这样的形势,萧渊明只得退位。十月,梁王萧方智即皇帝位,改元绍泰,是为梁敬帝。陈霸先自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而此时,曾经的广州都督陈霸先经过近十年的战争,基本控制了长江下游地区。由于陈霸先的军事实力不断强大,而夺取南梁江山社稷的时机已逐渐成熟,于是,陈霸先于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废掉梁敬帝萧方智,由自己在建康称帝,建立陈朝,是为陈高祖。自此,共历四帝,存世五十五年的梁朝灭亡。俗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皇帝作为天下共主,拥有无上权利,无数财富,想取而代之的人比比皆是,于是2000多年来,宫廷政变、暗杀、反叛层出不穷,皇帝虽然有着严格的安保,然而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600多位皇帝,竟有一半死于非命!但纵观皇帝死于非命几率最高的朝代,而非南北朝时期的南梁莫属,这个朝代皇帝惨死率高达百分之百!一、梁高祖萧衍,南梁创立者,在位48年,侯景之乱被困于建康台城,活活饿死。二、前废帝萧正德,梁高祖萧衍的侄子,侯景之乱后,自立为帝,但不久便被罢黜,对侯景心怀怨恨,公元549年被侯景斩杀。三、梁太宗萧纲,侯景之乱后登基称帝,朝政被侯景把持,逼其将皇位禅让给豫章王萧栋,后被侯景斩杀。四、萧栋,梁武帝萧衍曾孙,萧纲被废黜后,被侯景拥戴为皇帝,不久被废,侯景败亡后,被梁元帝大将朱买臣沉江而死。五、后废帝萧纪,梁武帝死后,在成都自立为帝,公元553年8月为萧绎部将樊猛斩杀于硖口。六、梁世祖萧绎,登基称帝后,引狼入室,借西魏之兵平内乱,被宇文泰击败,不久为萧詧以土袋闷死。七、梁肃宗萧渊明,北齐所立傀儡皇帝,不久被陈霸先废黜,毒疮发作而死。八、梁敬帝萧方智,为陈霸先所立傀儡皇帝,后被陈霸先杀害,年仅16岁。九、梁思帝萧庄,由南梁湘州刺史王琳拥立,九岁登基,后于齐都临漳自缢而亡。十、宣皇帝萧詧,梁武帝萧衍之孙,西梁建立者,在江陵称帝,不久,江陵被西魏攻破,萧詧竟以忧愤而背部发疽致死,享年44岁。十一、孝明皇帝萧岿,西梁第二位皇帝,被部将斩杀。十二、萧琮,西梁第三位皇帝,因民间童谣说西梁将要兴盛,遭致隋炀帝忌恨,含恨而死。十三、萧铣,隋朝末期,拥兵40万,登基称帝,被李唐打败,斩于都市,时年三十九岁。自此,南梁在历史上的大戏才彻底闭幕。

阴曹既遇难相认--------据汉族民间文化传说,世上人不论高低贵贱、皇上与平民,只要阳寿已尽,皆被黑白无常两位鬼差锁魂带走。黑白无常亦称无常,是汉族民间文化中的一对神祇,也是最有名的鬼差。此二神手执脚镣手铐套魂索,专职缉拿鬼魂、协助赏善罚恶,也常为阎罗王、城隍、东岳大帝等冥界神明的部将。至于白无常名为谢必安,属阳。时常满面笑容,身材高瘦,面色惨白,口吐长舌,其头上官帽写有“一见生财”四字,予感谢并对恭敬神明之人以好运,尊之曰“活无常”,“白爷”,“七爷”等。白无常名对男性吸其阳魂,对女性散其阴魄。而黑无常则名为范无咎,属阴。面容凶悍,身宽体胖,个小面黑,官帽上写有“天下太平”四字,意为对违抗法令身负罪过者一概无赦,尊之曰“矮爷”,“黑爷”,“八爷”。 黑无常对女性吸其阴魂,对男性散其阳魄。黑白无常因其在城隍麾下地位仅次于文武判官,枷爷,锁爷,故又得名“七爷八爷”。而在封建迷信中,人的灵魂一旦被黑白无常捉拿,便先过鬼门关,而鬼门关即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所讲的阴世与阳间交界外。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在鬼门关夺转这冻形骸。”《西游记》第十回:“忽见一座城,城门上挂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门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由此,再走上黄泉路。黄泉路是人死后去阴曹地府时必走之路,黄泉路上开满了彼岸花,路的尽头是一条忘川河,而在黄泉路与阴曹地府之间,则由忘川河划为分界。忘川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忘川河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三生石记载着前世今生来世,紧挨三生石则是望乡台,而望乡台则由现实建筑演变为虚幻而存在,成为神话传说中进入地狱的鬼魂们可以最后眺望阳世家乡一眼的地方,走下望乡台就来到忘川河上的奈何桥。奈何桥头有个孟婆亭,里面坐着个老婆婆,她叫孟婆,要过忘川河,必须经过奈何桥,就要孟婆汤给碗汤,孟婆汤又称忘情水或忘忧散,是一种迷魂汤,不喝孟婆汤,就过不得奈何桥,也就不得投生转世,而一旦喝下那碗孟婆汤,便会忘记前世今生,甚至一生的爱恨情仇,一世的浮沉得失,都随这碗孟婆汤遗忘得一干二净。至于那些今生所牵挂之人,所痛恨之人,就算在阴曹地府再相遇也形同陌路,相见而不相识。

阳世争雄未罢休-----公元552年,侯景被陈霸先和王僧辩打败,侯景被杀。这时候的南朝假如没有陈霸先,其后果肯定会天下大乱。那么陈霸先何许人也?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省长兴县)长城下若里人,祖籍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东汉太丘长陈寔后裔,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是为陈武帝。陈霸先幼时家境已贫寒,但他却胸怀大志。等到成年之后,涉猎史籍,尤其喜欢阅读兵书,还通晓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同时练就一身武艺,明达果断,当时的乡里都十分推崇他。据说,陈霸先身高七尺五寸,额头隆起,手长过膝,有帝王之相。一开始在乡为里司,后来到了建邺,做了油库吏。梁武帝大同初年,宗室新喻侯萧暎任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太守。萧暎很看重陈霸先,曾说陈霸先此后必定前程远大。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萧暎任广州刺史,陈霸先随任直兵参军。萧映令陈霸先招集军士集结战马,人数达到千人,萧映仍命陈霸先驻守宋隆郡。陈霸先所部安化二县并不服从南梁的管辖,陈霸先率兵平定。不久陈霸先被任命为西江督护、高要郡守。大同十年(公元544年),广州兵乱,萧映被围,陈霸先一战解围,受梁武帝瞩目。次年,受任为交州司马,前往交州讨伐李贲等人。侯景之乱,陈霸先得知都城被围,立即准备赴援。大宝三年三月,在建康摧毁侯景势力。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王僧辩镇守在建康。梁承圣三年(554年)九月,梁元帝被西魏所杀。陈霸先与王僧辩迎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至建康,准备称帝。承圣四年,北齐派兵南向,护送贞阳侯萧渊明即位。九月,陈霸先在京口举兵,除去王僧辩,把萧渊明赶下台,萧方智登基称帝。陈霸先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分别于绍泰元年(公元555年)底和太平元年(公元556年)六月,先后击溃北齐两支武装力量的大规模进犯。后进爵为公,拜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进封义兴郡公,拜大傅;又进位相国,总百揆,加九锡,封陈公,寻进爵为王。陈霸先打败了侯景之后,并没有立即建立陈朝,这时候的陈霸先仍然是在征战的过程中。即使是陈朝建立之后,陈霸先也要亲自上战场。刚刚建立的陈朝面临北方政权的入侵,形势十分危急。于是陈霸先带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形势逐渐好转。公元557年的时候,陈霸先建立了陈朝。陈霸先建国之初,“号令不出建康千里之外”,陈霸先一面笼络江左豪族,恢复江南经济,一面征伐北齐,收复淮南失地,政权逐渐稳固。建康都城也在兴工复建之中。陈霸先在位期间,每临军机大事都能确定破敌制胜之道,而处理政务则崇尚宽和简朴,如果不是军旅急务,一般不轻易调发军队。陈霸先生活俭仆,克勤自律。史称他“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颁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哥钟女乐,不列于前。及乎践祚,弥厉恭俭”。在历代帝王中,像陈霸先这样生活如此俭仆,不喜声色犬马的君主实不多见。永定二年(公元558年)三月,王琳在郢州拥立永嘉王萧庄为帝。六月,武帝陈霸先下诏派司空侯瑱、领军将军徐度率水军为前军,讨伐王琳。并亲自驾幸石头城为侯瑱等人送行。江州刺史周迪在工塘擒拿王琳的大将李孝钦、樊猛、余孝顷等人,并派遣吏部尚书谢哲去王琳处颁诏。八月,陈武帝下诏临川王陈蒨西讨,从京师发水军五万,陈武帝亲自到冶城寺为陈蒨送行。不久,前南豫州刺史周文育,前南徐州刺史侯安都等从王琳那里逃出来,自行弹劾自己,陈武帝宽宥了他们,并且下诏恢复周文育等人原来的官职。同月,追封次子陈立为豫章王,谥号为献;陈权为长沙王,谥号为思。永定三年(公元559年)六月十二日,陈霸先病重。六月二十一日,陈霸先在璿玑殿病逝,享年五十七岁,遗诏临川王陈蒨即位。八月,群臣上谥号曰武皇帝,庙号高祖。同月,葬于万安陵(今江苏南京郊区)。陈武帝万安陵在陈朝灭亡后便被掘毁。据《隋书·卷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七·孝义》记载:陈亡后,陈霸先政敌王僧辩之子王颁,纠集其父旧部,夜掘陈武帝陵,破棺焚尸,并将骨灰倒于池塘中,命上千人喝掉,极尽污辱,万安陵被彻底掘毁,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后世文人过此,莫不感慨万端,此是后话。再说陈霸先去世的时候,他那个唯一活下来的儿子陈昌已经22岁了。据史料记载,陈昌“容貌伟丽,神情秀朗,雅性聪辩,明习政事”,是个相当不错的接班人。既然如此,那么英明神武的陈霸先,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陈昌,而是传给侄儿陈蒨?是不是陈霸先不喜欢自己这个儿子?当然不是。陈霸先对他这个唯一活下来的儿子,绝对是寄予厚望的。陈霸先虽然一生都在戎马生涯之中,他依然时时惦记着自己儿子的学习,曾经先后派遣谢哲、蔡景、杜之伟这些当时的大儒教育自己的儿子,着力培养自己的儿子。而且陈昌也不负他爹的厚望,记忆力超群,“一览成诵,明于义理,剖析如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陈霸先最终没有传位给自己儿子呢?原来,陈霸先去世的时候,他这个儿子并没有在自己身边,而是在北周。南梁的时候,陈霸先奉梁武帝之命,南下征讨李贲。李贲本来是个大臣,却拥兵作乱,自立为帝。陈霸先把李贲给灭了后,国内又爆发了侯景之乱。梁武帝给活活饿死。陈霸先率军讨伐侯景,侯景把陈霸先的老婆章要儿和儿子陈昌都给囚禁了。后来,陈霸先和另一大将王僧辩联合起来,平定侯景之乱,救出章要儿和陈昌后,当时的皇帝梁元帝封16岁的陈昌为吴兴太守,同时还封他为陈霸先的世子。可见,当时无论在陈霸先的心中,还是在皇帝的心中,陈昌都是陈霸先接班人的不二人选。不料时隔不久,西魏南下,攻破江陵,袭击荆州,梁元帝被杀,陈昌也被西魏俘虏回去当了人质。然而,才仅过两年,西魏权臣宇文觉废黜西魏皇帝,自立为帝。这样一来,陈昌又变成为北周的人质。北周建国不到一年,陈霸先也取代了南梁,建立了陈朝。陈霸先建立陈朝后,多次派使者去北周,要求北周归还自己的儿子陈昌。北周表面上答应,但是却用种种借口拖延。陈霸先虽然不高兴,但是他也无可奈何,因为陈朝国内也不太平,陈霸先也不顾过来和北周交接这件事。谁知道天不作美,陈霸先只当三年皇帝,就去世了。去世之前,他还一直在盼望着自己儿子能够回来。但是他病得很突然,死得也很快。也就是说,实际上他并没有来得及交代后事就去世了。陈霸先去世后,大臣们和陈霸先的皇后章要儿商量,是不是立陈霸先哥哥的儿子陈蒨为帝?章要儿不想答应,但是自己儿子又没回来,国不可以一日无君,只得答应立陈蒨为皇帝。当时外有强敌压境,内无重臣辅佐,宣皇后章要儿便与中书舍人蔡景历等人商议,决定密不发丧,急速征召身为临川王的陈蒨入宫继位。六月二十九日,陈蒨从南皖回到京城,住在中书省。陈蒨入宫后,多次推辞不肯继位,宣皇后又因儿子陈昌的缘故,不肯下令,群臣犹豫不决。镇西将军、南豫州刺史侯安都说:“如今天下未定,没有时间犹豫不决,临川王对社稷有功,应当共同推举他即位。”说完按剑上殿,禀告宣皇后拿出玉玺。于是,陈蒨于当日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改元天嘉,是为陈文帝。陈文帝陈蒨,字子华,陈武帝陈霸先之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之长子,陈宣帝陈顼之长兄,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陈文帝早年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起家梁朝吴兴太守。敬帝绍泰元年(公元555年),佐周文育平定杜龛、张彪,授会稽太守。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陈武帝即位,陈蒨qiàn被封为临川王。曾扫平湘州王琳、临川周迪、豫章熊昙朗、东阳留异、建安陈宝应之乱。陈蒨在位初期,也曾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等星官上任三把火,使江南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是,在陈朝五位皇帝中,曾出现两个昏君,第一个是陈叔宝,而第二个昏君就是陈蒨。说起来非常可笑,这个陈蒨竟然是一个要立男皇后的皇帝,这样的皇帝在世界历史上恐怕也是非常罕见的。也许这跟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而两晋南北朝时期正值男风泛滥,甚至出现不少人因追求男宠而导致夫妻失和、离婚的事件发生,《宋书》对此有明确描述,称“自咸宁、太康之后,男宠大兴,甚于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皆相仿效。或有夫妇离绝,怨旷妒忌者。”正是在这种局面下,“男皇后”韩子高应时而生,一时间成为奇谈。韩子高是会稽山阴人,家世寒微,在侯景之乱期间避难于京师建康。等到侯景之乱被平定后,韩子高在淮渚想要搭军车还乡,恰好遇到时任吴兴太守的陈蒨。韩子高大约十五六岁年纪,虽然是个男儿身,但生就一副美娇娘形象,史书上的说法是“容貌美丽,状似妇人”见《陈书·卷二十·列传第十四》。谁知,陈蒨一看到韩子高,便被他迷得神魂颠倒,竟忐忑不安地询韩子高是否愿意侍奉自己。韩子高虽然是个半大小伙,但也明白要想在乱世中生存下去,进而博取功名,看来也只能“背靠大树”才有出路。所以在收到陈蒨的热情相邀后,韩子高愉快地答应了,就此,韩子高便成为陈倩身边不可缺少的伴侣。而此刻,尽管陈蒨早已娶沈妙容为妻,可是,陈蒨自从得到韩子高后,便开始“移情别恋”,两人整天腻在一起,同起同卧,片刻都不想分离,不管外界有多少流言蜚语,陈蒨也毫不在意(“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引文同上)。就是说两人的感情真是如胶似漆,已经好的不得了。陈蒨宠爱韩子高如此之深,以至于后世有种说法,称陈蒨在“龙潜”之时,曾与韩子高立下海誓山盟,有意在登基之后立他为皇后,这便是很多资料中所指的“男皇后”的来由,反映出宫廷男风是如何之烈。陈蒨在爱慕韩子高的美色之余,很想在政坛上对其大力提携,于是在即位前后,陈蒨经常带韩子高南征北战,刻意培养他临战对敌的军事技能。不久,在韩子高能独当一面的时候,陈蒨便将手下的精兵交给韩子高来统帅,并授予征伐大权。好在韩子高有军事天赋,在战场上的表现很争气,无论是讨伐张彪,还是合攻留异,都有所建树。韩子高自然是个聪明人,知道军队的重要性,要想在政坛上长期存活下去,必须要组建一支亲近于自己的武装。于是,韩子高一方面在疆场上建功立业,一方面加紧收揽军心,凡部下有军功者,必尽力提拔之,由此深得部下爱戴。而在所有军队中,韩子高的部队往往也最为齐整、强盛。陈蒨登基后,虽然并没有兑现立他为后的诺言,但却一再提升其官爵,最终晋升韩子高为右军将军,封文招县伯。文帝在位七年间,对韩子高非常照顾,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到文帝陈蒨驾崩,韩子高的好日子便很快到头。天康元年(公元566年)3月,陈蒨任命安成王自己的弟弟陈顼为尚书令。4月,陈文帝生病,当时太子陈伯宗年幼柔弱,陈文帝陈蒨惧怕他难以守住皇位,便对自己弟弟陈顼说:"我想效仿当年吴太伯传位于其弟。"陈顼伏在地上痛哭流涕,坚决推辞不受。晋陵太守孔奂对陈文帝说:"安成王是您的兄弟,必定会效仿周公辅政。他若有废立之心,臣等虽然愚钝,也不敢听命啊。"5月,陈蒨拜任陈顼为司徒,进号骠骑大将军,总领尚书职,都督中外诸军事,给予班剑三十人。陈蒨临终前,遗诏皇太子可即君临。天康元年(566年)4月27日,陈文帝陈蒨去世。在位7年,终年44岁。文帝陈蒨驾崩后,太子陈伯宗即位,但实权却掌握在叔父陈顼的手中。陈顼欺负陈伯宗暗弱,大启篡逆之心,执政之初便着手进行排除异己的工作。韩子高作为前朝重臣,手握精兵,自然成为陈顼的“眼中刺”。韩子高面对陈顼的排挤,尽管有实力相抗衡,但柔弱恭谨的性格却让他犹豫不决,最终还是决定同陈顼妥协,放弃兵权。韩子高在放弃兵权后,尽管得到陈顼不以其为敌的保障,但韩子高内心深处很不安,为求自保,向朝廷请求外调为衡、广诸州镇守使。然而,韩子高即使如此自贬,也依旧没能摆脱陈顼的魔爪。光大元年(公元567年)八月,前任上虞县令陆昉和韩子高的军帅,接受陈顼的指使,向朝廷实名举报韩子高意图谋反。陈顼不待朝廷批准,便命令部下趁韩子高参加尚书省议事之机(此时韩子高请求外放的奏疏并未得到批准),便将韩子高拿下并交由廷尉问罪,当夜便下令赐死,可怜韩子高再也看不到第二天的日出了。韩子高香消玉殒之时,年仅三十岁,一代绝色美男,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实在是让人万分唏嘘。由此,陈顼更加有恃无恐。光大二年(公元568年)正月,因为侄子陈伯宗年幼,陈顼进一步攫取朝政权力,加封太傅,兼司徒。而且给予特别礼遇,可不解剑不脱履上殿,增加邑户连同旧邑共三千户。陈顼独揽大权后,开始进一步打击异己的行动。首先是铲除朝中反对自己的文帝旧臣和反叛势力,如陈国大臣到仲举、娶陈文帝妹妹信义长公主的驸马爷中书侍郎、宜城太守到郁,皆被下狱赐死。沈皇后在陈顼掌权后才意识到大权旁落,于是与始兴王陈伯茂秘密策划,联络建安人张安国造反,希望以此夺权。但被陈顼发觉,张安国被诛杀。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陈顼以陈伯宗个性太软弱,难以担当大任为由发动政变,用太皇太后章要儿(陈顼叔陈武帝陈霸先的皇后)的名义下诏废黜陈伯宗,降封为临海王,同年四月,陈伯宗不明不白地死去,年仅十九岁,史称陈废帝。随后,陈顼[xū]又下令,废黜陈伯茂为温麻侯,安置在别馆,陈顼随即派刺客在路上拦截,并于车内将陈伯茂杀害。而后,陈顼粉墨登场,黄袍加身,自立为帝,是为陈宣帝,改年号为太建。陈宣帝继位后,北周遣使聘陈,约陈共伐齐。太建五年(公元573年),派大将吴明彻乘北齐大乱之机北伐,攻占了吕梁(今江苏徐州附近)和寿阳,一度占有淮、泗之地。这时候,北齐衰乱已极,倘若陈军能够乘势前进,可能消灭北齐。可是陈宣帝却进攻淮南,其目的还在于划淮而守,苟安江南,因此停兵淮南,坐失灭齐的良机。北周灭齐后,陈宣帝却想争夺徐、兖,出兵北伐。太建十年(公元578年)吴明彻进攻彭城被周军击败。此后,北周就把兵锋指向了淮南,到翌年冬,江北、淮南尽被北周夺走,陈氏的江东政权摇摇欲坠。陈顼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与发展。太建十四年正月初五日(公元582年2月12日),陈顼病重。太子陈叔宝与始兴王陈叔陵、长沙王陈叔坚一并在宣帝身边侍疾。正月初十日(2月17日),陈顼在宣福殿去世,终年五十三岁,遗诏让皇太子陈叔宝继位。陈叔宝虽然身为太子,但是其皇位却来得十分不易。陈顼的次子,即陈叔宝的二弟陈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谋划刺杀陈叔宝。太建十四年(隋开皇二年,582年)正月,始兴王陈叔陵暗地里命掌管煎药的官吏磨刀准备刺杀陈叔宝未能成功。陈宣帝去世之时,在仓猝之际,陈叔陵命侍臣去外面取剑,不幸的是,他的左右侍臣没有领会其中意思,竟取回上朝时的木剑递给陈叔陵,陈叔陵大怒。长沙王陈叔坚在旁边,听见陈叔陵的话语,害怕将发生变故,于是窥测陈叔陵的行动。太子陈叔宝在宣帝灵柩前大哭,始兴王陈叔陵趁机用锉药刀砍击陈叔宝,虽然击中陈叔宝的颈部,但陈叔宝还是在柳皇后及乳母吴氏的帮助下侥幸逃出,随后派大将萧摩诃讨伐陈叔陵,最后,陈叔陵被杀,赐死。陈叔陵伏诛之后,陈叔宝即皇帝位,是为陈后主。陈叔宝于南朝梁承圣二年(公元553年)十一月出生在江陵,是陈宣帝陈顼的长子,母为皇后柳敬言。陈叔宝出生时陈霸先已掌握南朝实权,成为一方霸主。陈叔宝自幼生长于深宫之中,不知稼穑之艰难,生活上却始终是富足优越的。优厚的宫廷生活,培养了陈叔宝深厚的文学才能,加之自幼与父亲分离两地,是被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幼年成长过程中,父爱的缺失,对他日后性格心态造成较为深刻的影响。陈叔宝即位以后,不但没有奋发图强,反而不思进取,一改之前的节俭之风,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南朝陈自武帝开国以来,内廷陈设很简朴。后主陈叔宝却嫌其居处简陋,不能作为藏娇之金屋,于是在临光殿的前面大兴土木,造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十丈,袤延数十间,穷土木之奇,极人工之巧。窗牖墙壁栏槛,都是以沉檀木做的,以金玉珠翠装饰。门口垂着珍珠帘,里面设有宝床宝帐,古玩珍奇,器物瑰丽,皆近古未有。阁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潭,植以奇树名花,当微风吹过,香闻数十里之遥。陈叔宝即位后,因脖子剑伤末愈,至德元年(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二月,其疮伤愈合后便置酒于后殿庆贺,令江总等人,展乐赋诗,后主陈叔宝酒醉后命毛喜赋诗。此时陈顼的丧事刚完毕,还不过一年,毛喜见此状况不太高兴,想要谏言,见后主已醉,便假装心脏有病,倒于阶石之下,随后,毛喜被抬出宫。后主酒醒之后,后主酒醒后,感觉这事不对劲,就怀疑毛喜是故意的,对江总等大臣们说:“我懊悔召毛喜来,知道他没有病。他就是想劝阻我的欢宴,不赞同我的作为。这是故意使诈,我要让鄱阳兄弟替我报仇,行不行哪?”司马申商说:“这种人不听官府招呼,就不能饶了他,我们都听从圣旨,按照陛下的意思去做。”而在一旁的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傅纬却说道:“这不太好吧,若允许鄱阳去报仇,那将先皇置于何地哪?这样传出去也不是个事儿呀。”陈后主还在气头上,便余怒未消地说:“那也不能便宜了这小子,就给他一个小郡去当官,不许他参知政事。”于是,陈叔宝就把毛喜贬为永嘉内史。至德元年(隋开皇三年,583年)十二月,长沙王陈叔坚因被陈后主贬黜外任,心不自安,于是十分乖张,向日月祭祀以求福。有的人上书将此事报告陈后主,陈后主召陈叔坚入宫,囚于西省,准备杀他,令近侍宣敕陈述他的罪行。陈叔坚虽然吓得要死却面不改色地对后主陈叔宝说:“我本来是想用这种方式来亲近陛下,没想到冒犯了皇帝,罪该万死。我死了之后,一定会见到陈叔陵,希望陛下再下一道圣旨,让我在九泉之下责备他。”或许是陈叔坚的忠心感动了陈叔宝,陈后主当即赦免了陈叔坚之罪,只是免去其官职而已。陈叔宝从此愈加任意妄为,而无所顾忌。每日只是饮酒赋诗,做些风流韵事,而把国家大事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后宫佳丽之中,陈叔宝在最宠爱的就是张丽华贵妃。张丽华艺貌双佳,天生一头瀑布似的长发,黑亮如漆,并且脸若朝霞,肤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远山,顾盼之间光彩夺目,照映左右。更难得的是,张丽华还很聪明,能言善辩,鉴貌辨色,记忆特别好。当时百官的启奏,都由宦官蔡脱儿、李善度两人初步处理后再送进来,有时连蔡、李两人都忘记了内容,张丽华却能逐条裁答,无一遗漏。起初只执掌内事,后来开始干预外政。“耽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到了国家大事也“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的地步。后宫家属犯法,只要向张丽华乞求,无不代为开脱。王公大臣如不听从内旨,也只由张丽华一句话,便即疏斥。因此,江东小朝廷的官员百姓,不知有陈叔宝,但知有张丽华。后来,陈叔宝又征集天下美女,得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以及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位绝色粉黛,陈叔宝因此更加沉迷于酒色,不再过问政事。而此时,陈朝朝廷中,奸佞小人当道,他们与后宫嫔妃互相勾结,用尽讨好皇帝之能事。尚书顾总博学多文,尤工五言七言诗,溺于浮靡。陈叔宝对他很宠信,游宴时总会叫上他。顾总好做艳诗,好事者抄传讽玩,争相效尤。山阴人孔范容止温雅,文章瑰丽。后主不喜欢听别人说他的过失,孔范在这方面善于为后主粉饰升平,因此,后主对他宠遇优渥,言听计从。孔范曾对后主说:“外间诸将,起自行伍,统不过一匹夫敌,若望他有深见远虑,怎能及此?”从此,带兵的将帅微有过失,就夺他们的兵权,刀笔之吏反而得势,边备由此越加松弛。此时,文武懈体,士庶离心,覆亡即不远了。当时,朝廷有狎客十人,以顾总为首,孔范次之。君臣生活穷奢极欲,国力却逐渐衰弱,好端端的陈朝朝政被搞得乌烟瘴气,朝野上下,都对陈叔宝的统治失去信心。于是,南陈境内烽烟四起,鼓角震天,到处都是反对陈叔宝统治的起义和反叛。此时,北方的隋朝正厉兵秣马,准备南攻陈朝。公元581年,杨坚篡位自立,取北周以隋代之,并准备一统天下。但此时的隋朝,却因国力不足还不具备夺取天下的实力,因而,杨坚则采取与南朝陈通好的缓兵政策。公元588年,陈叔宝突然心血来潮,高低要北伐拓土开疆,于是,陈叔宝一面派人出使隋朝,一面又指派将帅率大军出击隋土。杨坚闻知大怒,于是决定伐陈。公元588年年底,隋大将杨素率军夜袭陈军,将其全歼,随后顺流西下,攻取陈地。沿江的守卫部队发出紧急战报,请求支援,但被陈叔宝身边的奸臣扣留,使得陈军贻误战机,故而处处被动。陈叔宝这时尚不知军情紧急,不增兵防御,不做准备,还是纵酒赋诗,风花雪月依旧沉醉如故。公元589年,隋将贺若弼和韩擒虎渡过长江,向陈都进发。闻报后,陈叔宝这才着急,立即派大将萧摩珂、樊毅、鲁广达等人出征防御,但对他们又不放心,屡屡更换,使得陈军士气低落,很快就被隋军击溃,进逼陈都城建康郊外。陈叔宝急忙命令萧摩珂拱卫京城。可就在如此紧要关头,万分危急之下,陈叔宝还不忘风流快活,他见萧摩珂妻子年轻貌美,于是与之勾搭成奸。结果被萧摩珂所知道,可想而知,头冒绿光的大将萧摩珂,不光气得大骂,主要是再也不愿意为陈叔宝卖命。而隋军正在大举攻城,不久将城门攻破,而团结在陈叔宝周围那帮阿谀奉承的奸臣却纷纷不战而降,并主动给鬼子带路,引隋军到处搜捕陈叔宝。就在贺若弼攻入建康宫时,陈叔宝带着张、孔二妃以及十来个宫人,逃出后堂景阳殿,正巧有口古井,陈叔宝不由分说就要往井里跳。袁宪苦苦哀求,陈后主不听。后阁舍人夏侯公韵用自己身子遮挡井口,陈后主极力相争。最后,陈叔宝还是跳进井里。不久,有隋军士兵向井里窥视,并大声喊叫,井下无人应答。士兵扬言要落井下石,方才听到有人求救,于是抛下绳索往上拉人,觉得非常沉重,本来以为后主体胖,等到把人拉上来,才吃惊地发现,原来一根绳索拴仨蚂蚱,非也,是一根绳索“串”着陈后主、张丽华以及孔贵嫔三人。陈叔宝被抓后,杨坚并没有杀他,真是千古未有之善良皇帝,于是,陈叔宝在隋文帝杨坚的宽大为怀下一直活得很滋润,不久,杨坚则对陈叔宝由宽大为怀升格为优待有加,并准许他以三品官员身分上朝,而且还常常邀请他参加宴会,由于怕他伤心,宴会中禁奏江南音乐,而后主陈叔宝更绝,从来没把亡国之痛放在心上。一次,监守他的人报告文帝说:“陈叔宝表示,身无秩位,入朝不便,愿得到一个官号。”文帝叹息说:“陈叔宝全无心肝。”监守人又奏:“叔宝常酗酒致醉,很少有清醒的时候。”隋文帝让后主节酒,过了不久又说:“由着他的性子喝吧,不这样,他怎样打发日子呀!”过一些时候,隋文帝又问后主有何嗜好,回答说:“好食驴肉。”问饮酒多少,回答说:“每日与子弟饮酒一石。”让隋文帝惊讶不已。隋文帝东巡邙山,后主奉召前往,他在宴会上赋诗说:“日月光天德,山川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表请封禅,隋文帝不许。杨坚评价说:“陈叔宝的失败皆与饮酒有关,如将作诗饮酒的功夫用在国事上,岂能落此下场!当贺若弼攻京口时,边人告急,叔宝正在饮酒,竟不予理会;高颎攻克陈朝宫殿,见战场告急文书还在陈叔宝床下,连封皮都没有拆,真是愚蠢可笑到极点了,陈亡也是天意!”后来,心满意足的陈叔宝病死于洛阳。隋炀帝杨广根据陈叔宝生前行为,追谥为“炀”。但后来因“炀”字炙手可热,又被杨广本人所独家私有,故史称陈叔宝为陈后主或长城公。自此,华夏大地的成王败寇历史兴亡周期律再次改朝换代得以重演,大隋朝这颗耀眼的新星冉冉升起并如日中天,但凡事一到中天就离黄昏不远了,老百姓叫晌午歪了,不用多说,杨坚、杨广父子连同他们的大隋朝社稷江山就等着大唐李渊、李世民爷几个收拾吧。

当代·写手也疯狂---孙世元

2022/2/22农历虎年正月二十二日

字数:35555 人气:1954 收藏:0

支持本书

评论区

手机版/ 电脑版

Copyright © 2013-2017 觅涯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觅涯 鄂ICP备130080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