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句谣 · 三峡人家诗会记(十二首并序)
发表于2016-10-08 22:03 作者:田土
乙未初冬,细雨蒙蒙;三峡人家,暖意融融。“长江三峡·两岸同源”诗歌行活动,汇聚了数十位两岸及海外华语诗人;游览风景如画的灯影峡,瞻仰抗战遗址石牌要塞,感受人文与自然的融合,探讨传承咏诵前景与方向,堪称风雅无边。我以俗体记雅事,试求俗雅相兼,歌诗并行。
清江出发
细雨初冬风渐凉,轻车送我过长江。
峡里人家常入梦,屏中吟友总牵肠;
应邀相聚好流觞。
东站迎宾
沪蓉京广动车开,骚客飘然云外来。
久倚栏杆长骋目,相逢宾主共舒怀。
欣握龙头与凤钗。
注:参加这次诗歌行的外地诗人多是一方诗坛领军人物。
夜宿石牌
曲径盘旋峰数回,山姑迎迓客如归。
猩红身佩花背篓,军绿头悬旧帽徽。
当年战事引人追。
注:此次活动入住的宾馆地处抗战遗址石牌要塞,接待的服务员多着红色套装,配以小花背篓;餐厅服务员皆着当年国军服装,军帽上佩着“青天白日”徽标,十分显眼。
水上人家
峡江美景岂无存?此处寻来一段真。
帆影船歌同袅袅,小桥流水隐深深;
游人一览一销魂。
诗碑揭幕
出三峡记力千钧,吟过石牌石有痕。
神女峰前云迓客,巴王寨里客如云。
诗魔妙语醉知音。
注:为加拿大籍华语诗人洛先生的《出三峡记》诗碑揭幕是这次诗歌行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诗碑立在三峡人家的巴王寨中。
游龙进溪
溪里波连江里波,土家风韵漫成河。
青山绿水红幺妹,巴语砧声哭嫁歌。
吊脚楼头垂女萝。
观灯影石
幕是卿云日是灯,裁山成影演唐僧。
近观未若远观好,当取精神再取形。
世事如斯莫忒明。
瞰明月湾
大山拥抱大江弯,曲水汤汤成上弦。
斯地长留明月驻,经年复照客舟还。
人行两岸共婵娟。
注:长江奔涌至西陵峡石牌河段时,在这里向左急转弯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被称为“长江三峡第一湾”。
近睹石牌
巨牌耸立半山腰,应是开天盘古雕。
尽阅峡江兴废远,尤惊抗日士兵豪。
石染血腥今未销。
注:灯影峡右岸有一天然的巨石耸立在山腰,形似令牌,高32米,宽约13米,厚约4米,远观雄伟壮观,气势非凡。据《东湖县志》载:江南有巨石横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来。抗日战争的石牌保卫战的中心战场即在此地。
过巴人寨
山上人家石垒墙,我来古寨谒巴王。
行闻缕缕土家调,坐看翩翩虎仔装。
醉把客乡当故乡。
注:虎仔,即土家族姑娘的意中人,因为白虎是土家族的图腾。
瞻仰抗战遗址
当年徽帜驻门庭,威武炮台犹有声。
细看馆藏军用物,尤哀烈士少留名。
旧事长存铁血腥。
注:1943年5月,为保卫陪都重庆,15万中国军队围绕石牌与10万日寇展开了殊死拼杀,取得了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辉煌胜利,粉碎了日寇觊觎重庆的美梦,成功地阻截了日寇进犯大西南的铁蹄。中国军队伤亡一万余人。石牌抗战纪念馆修建在当年抗战的军事遗址之上,馆舍面积440平方米,收藏珍贵实物200余件,珍贵图片近100幅。
别灯影峡
满江碧浪满江风,送客依依灯影中。
挥手犹嫌船速快,回眸更教内情浓。
将幽绪寄诗丛。
字数:1172 人气:257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