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文学

记忆中的小鸟——麻 雀

发表于2015-11-03 11:46  作者:梦回徽州


     我一直认为小鸟是世界上最有灵性的动物了,没有他们穿梭翻飞的原野是单调的,没有他们歌唱跳跃的山林是死寂的;没有他们盘旋翱翔的蓝天是枯燥的;没有他们嬉戏游弋的湖面是无韵的;没有他们与我们比邻而居的山村是缺失的。他们点缀了纷繁的世界,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小鸟的鸣叫给人悦耳,小鸟的身姿给人赏目,小鸟的勤劳给人启迪,小鸟的哺育给人感动。 
     贫乏的童年生活,小鸟弥补的我记忆的空白。在与小鸟的接触中我了解了许多小鸟的习性,就是因为了解了他们的习性,也使童年的我曾深深伤害过带给我快乐的伙伴。至今心灵深处总有一丝愧疚。伤害最多的是小麻雀,当时麻雀属于害鸟,还有就是麻雀肉味道香美,可以解馋。其貌不扬麻雀,个头不大,群居,数量大,特别喜欢和人类居住一起,因为他们筑巢讲究,一般都在有人居住或使用的房檐的瓦缝里。一道道瓦沟隔开一道道瓦缝,他们挨个筑巢,既是紧邻又不相通,能闻近邻动静,一家有情况邻居可先知,墙陡檐高,一般动物无法攀越,安全又避雨。筑巢的材料也讲究,一般都是先用芒草(一种像芦苇的草)穗、白茅穗编成窝状,窝内垫上小羽绒等软状物,温暖而舒适,鸟巢直径约十五厘米,一般每窝产四至六颗白色卵。还有麻雀是留鸟,一年四季居住在一个地方,成群结队地在村庄四周扑棱,偶尔偷吃点稻谷、麦粒、鸡食还叽叽喳喳的,在当时被人们列入害鸟之类。因此我们用弹弓打麻雀、上房檐掏麻雀窝并没有遭到大人们的呵斥。可麻雀的智商确实不高,即使遭遇我们这样不友好对待,仍然还乐于与我们为伍。既然你不远离,那就逮你没商量。童年我们无玩具,逮小鸟消遣成了一大快乐。刚刚学飞的小麻雀飞不远,轻而易举地成了我们的俘虏,麻雀脾气倔强,被逮后拒绝吃人类的喂食,宁肯绝食而死。我们就将小麻雀的腿上系上细绳,拴上重物,使它们飞不走挣不脱,放在屋顶或门楼上,小麻雀的哀叫会引来许多成年的麻雀,母性使然,它们会寻来食物喂养这只可怜的失去自由的小鸟。虽然有其它麻雀喂养,可小麻雀总是不停的扑腾,总想挣脱束缚,最终总是力竭而亡,死去的小麻雀总是留下挣扎的累累伤痕。
     逮麻雀的方法很简单,第一种就是鲁迅先生笔下少年润土的竹匾罩鸟。选择小鸟常觅食的地方,扫掉积雪或垃圾,撒上稻谷、麦粒,在上面用短木棍支一个竹匾,短木棍下部系一根长长的细绳,人躲在远处,看见饥饿的小鸟进入竹匾下吃食物,轻轻挣一下绳子,竹匾一下罩下,在小鸟还没有回过神就成了俘虏。这需要耐心和条件,需要下雨下雪或青黄不接没吃的时候。我小时侯也多次进行操作,收获不大,主要原因是:如果采用养蚕或晒粮食的大竹匾,罩住麻雀后看不见里面,面积大,从里面取出俘虏困难,一旦掀开竹匾,手还没有伸进去,麻雀早看见亮光从缝隙逃窜,因此我们改用竹筛,从筛眼能看见底部的猎物,但面积小,每次成群的麻雀只是在筛外面叫唤,轮流着一两只进去吃筛下面的稻谷,每次也只能逮一两只。另外就是受外面干扰多,在村庄及附近,来往人多,有时忙乎半天,连麻雀毛也捡不上一根。可香喷喷的麻雀肉很诱人,历经多次辛苦跟踪,终于找到省时省力的上好方法:寒冷的冬季,麻雀怕冷,晴暖的日子聚居在朝阳的树枝上晒太阳,夜晚却大部分藏身在稻草垛里;下雨下雪依旧会居住在屋檐瓦缝里,在没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带上布袋,抬着梯子,来到天黑前已经看好的地点,轻手轻脚地放稳梯子,悄无声息地爬上梯子。用手顺着瓦缝摸索,摸到麻雀用劲一把按住,按到不动弹,掏出放进布袋,偶尔有时会弄出翅膀扑腾声,但天黑很少有麻雀逃跑。这样一晚上可以轻而易举地捕获二三十只麻雀。再就是逮藏身稻草垛的麻雀,从下面逐个往高处摸。麻雀钻进草垛有钻洞痕迹,用手电筒照一下,看准后立即关闭手电,手顺着麻雀钻洞的路径一会就摸到猎物。虽然有“沙沙”的轻微动静,可漆黑的夜晚,麻雀的本能反映就是再往草垛里钻,除非受到很大的惊动才逃出藏身之处。掏出的麻雀用开水褪去毛,挖出内脏,剪掉头爪,煎炸或红烧,成了香喷喷的菜肴。
      而今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家家盖起新房,昔日低矮的草房和瓦房已被楼房代替,装修精致的屋檐麻雀已无处藏身,富足的生活下谁还会关心那小小的麻雀。而我在回到故乡看到曾经居住的老屋就会想起童年,想起那小小的麻雀和年幼带给它们痛苦。

字数:1707 人气:2379 收藏:0

支持本书

评论区

手机版/ 电脑版

Copyright © 2013-2017 觅涯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觅涯 鄂ICP备130080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