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文学

【夏听虫吟】——蟋蟀,孤独的琴师

发表于2015-09-07 15:45  作者:梦回徽州


七月的黄昏,是最壮美的时刻,在那抹金色的余晖里,家燕归巢,鸿雁成阵,身影留在渐暗渐消的橙色背景中隐退,这样的画面应该是静谧的,可夏之夜确充满喧闹。浓荫盛草,繁华碧透,草丛深处,别有意韵。凉风习习,月朗星稀,一代琴师,粉墨登场。蟋蟀,大自然孤独的琴师,在自己的门前,独自演奏起醉人的浪漫小夜曲。

 

心气浮躁的夏日,脚边草丛中突然传出悦耳的鸣声,这鸣声不尖锐高亢,有些凄婉低沉,如小河流水,平静安宁,似一缕清风,优雅从容。这是原生态的歌声,绵软悠长,怡然自乐。稻花香里,驻足欣赏,凝神屏息,侧耳倾听,能忘却烦恼,回归平静。不起眼的小虫,靠着双翅的摩檫,竟能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蟋蟀的歌声令人陶醉,能演奏这样的悠扬的琴声的应该是位谦谦君子吧,可大自然却总是阴差阳错,不会把完美给任何一物,总有缺陷和遗憾。天才音乐家蟋蟀,不仅不是谦谦君子,却是出了名的好斗分子,它们有强劲的后足,跳跃轻盈,坚硬的双鄂,剪切自如。在互相残斗中从不手软,败者折须断足是最轻的,一命呜呼常发生。好斗的性格造就这位歌手是孤独的,孤独的生活需要超常的忍受和排遣,在孤独中造就了一位琴师,把心中的凄凉愁怨在夜深人静时散播在星光下。孤独的倾诉总可以赢得同情,博得好感。蟋蟀这只害虫,凭着一副神奇翅膀发出的鸣声,倍受人类的亲睐。蟋蟀虽然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却不会成灾。独居好斗,各有领地,不能成群结队,昼伏夜出,吟风颂月,感受生活。当劳累了一天的村民野老、官商文士,晚饭后摇着蒲扇,于稻场于庭院纳凉,无电油灯时代,空气清新,天空透明,皓月当空,轻摇蒲扇,泡一壶清茶,稚童绕膝,其乐融融。而此时,鸟已归巢,鸣蝉歇息。凉风习习,萤光闪烁,月朗星稀。油油稻黍,长势正旺,菜畦瓜垄,硕果累累。篱边木槿,含苞待放,墙角院隅,紫薇盛开。不远处有蟋蟀的轻吟,唠叨着家长里短,计算着庄稼收成,一天的疲劳消失殆尽。在蟋蟀的歌声里,夜渐渐深,气温渐渐降低,露水悄悄降临。人们回屋,枕着蛐蛐的鸣声里进入梦乡。

 

当天气进入秋天,露水渐起,蟋蟀也搬至高处或寄宿在屋檐下,与人类比邻而居。从夏至秋,它们总是快乐地歌唱,虽然它们的生命很短暂,可没有抱怨和辜负大自然给予他们的生活和生存权利,只要天气晴朗,就尽情放歌,享受生活。

 

蟋蟀是最早引起我们关注的小虫,在古老的《诗经》里,不仅独占一篇,而且还多次被提起。这虫子还颇通人性,逐人而居。“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蟋蟀曾经在古老的诗经里歌唱,在汉乐府里歌唱,在唐诗宋词里歌唱。曾经在殷商废墟中歌唱,感叹历史的沧桑变迁;在大漠边关外歌唱,倾诉守边生活的凄苦;在沈园断垣下歌唱,叹息棒打鸳鸯的悲情;在西陆狱外歌唱,悲悯才华无施的凄恻;在柳林古道上歌唱,引发客居游子的乡愁。可今天的高楼大厦,钢筋混凝土的壁垒隔离我们和这种小虫亲近的田园生活,我们难以听到这位古老孤独歌手的纤微夜音。

又是一年七月到,又闻深夜蛐蛐鸣,曾经是人类最近的邻居和古韵,在今天城市化进程中,我们的范围越来越大,蟋蟀的居住越来越小,农药杀虫剂,几近将这种古老乐手抑杀灭尽,悠闲的田园生活将慢慢地走远,这种小虫也将淡出我们的生活。

字数:1297 人气:1379 收藏:0

支持本书

评论区

手机版/ 电脑版

Copyright © 2013-2017 觅涯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觅涯 鄂ICP备130080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