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 > 最后一枪

第 1 章  基本故事梗概

  【故事大纲】

  20集电视连续剧《最后一枪》,是以真实历史事实为表述内容的大型抗战电视剧,展示了日本侵略军从1944年5月占领河南,到发动老河口-西峡口战役,进而在中国战场上发动最后一次进攻性战役,以及中国战场上举行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战地受降仪式的历史事实。从中反映出日本侵略者由骄狂到失败的历史过程,展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不屈民族精神,谱写出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壮丽诗篇。

  该剧把西峡口抗敌战场,放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深刻全面地揭示出共产党、国民党、抗日军民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八年抗战最为辉煌和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对八年抗战的历史性总结。其人物分别以毛泽东、蒋介石、冈村宁次为代表,同时刻画和再现了诸多抗日名将的历史功绩,如彭雪枫、李先念、李达、王树声、廖运周、皮定均、黄樵松、王仲廉、吴绍周、赖汝雄、郭寄峤、刘汝明、黄国书等,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抗日战争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由于涉及战争场面众多,人物关系复杂,加上日军失败后屡屡换将,该剧人物相对多一些。


  《最后一枪》的基本故事梗概是:

  1944年夏,日军为打通中国内地南北交通线,在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发动了河南战役。国民党守军消极抵抗,节节败退。仅仅37天,日军即占领了豫北、豫西的大部分国土。蒋介石大为恼火,严令对蒋鼎文、汤恩伯予以整饬,由陈诚、胡宗南出面收拾残局,将败退的国民党军队撤往河南南阳地区进行改编。

  河南沦为敌占区以后,中原人民陷入日军统治的水火之中。毛泽东、党中央制定敌进我进、绾毂中原的方针。毛泽东亲自为进入豫西的王树声送行,邓小平亲自安排皮定均部进入河南。彭雪枫部和李先念部从豫东和豫南进军河南。八路军、新四军在河南敌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战斗中彭雪枫不幸牺牲。

  1944年11月,冈村宁次升任日军侵华派遣军最高司令官。此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凯歌频传,希特勒失败在即,太平洋战争日军节节败退。日军大本营严令中国战场实行“东主西从”的方针,要求冈村宁次把日军兵力从中国西部向东部集中,以巩固其原有战斗区域。但冈村宁次认为,只有“攻西援东”,占领重庆,降服蒋介石,才能彻底解决中国问题,把英美联军引向中国,解救日本国内本土危机。因此置大本营命令于不顾,在1945年1月,独断专行确定了在中国进行湘西芷江战役和老河口-西峡口战役的目标,逼使日军大本营同意他的作战计划,定为当年3月在湖南和河南同时发动两场战役。由于湘西日军指挥官消极避战,湘西芷江战役迟迟不能进行。

  驻守河南郑州的日军第十二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积极迎合冈村宁次的作战计划,以强力弹压手段,在3月中下旬,准时发动老河口-西峡口战役,对驻守在豫西南和鄂西北的国民党守军发起攻击,意图占领南阳,攻占老河口机场,占领西峡口,打通由豫入陕的通道,进军陕西,威逼四川,征服蒋介石。大战在即,蒋介石为削弱李宗仁的权力,换掉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职务,以著名的“逃跑将军”刘峙取而代之。

  驻守南阳的国民党守军第五战区和第一战区,面对日军来势汹汹的进攻,奋起反击。南阳城守军143师师长黄樵松率部血战宛城,孤军作战,苦撑数日,歼敌2000多人,终因外部援军难以接近南阳城,弹药耗尽,弃守南阳城。黄樵松在抗敌御寇的战场上,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真正希望。1948年10月,已担任国民党军长的黄樵松在山西太原起义未遂,同月被蒋介石秘密杀害于南京。

  由于日军在老河口-西峡口战役中采用新的作战方式,迅速向老河口、西峡口推进,国民党第一战区来不及进行兵力部署。国军31集团军总司令、西峡口防线总指挥王仲廉,一面迅速调兵遣将,同时令宛西民团在内乡县城东阻击迟滞日军。宛西民团士兵英勇作战,将日军阻挡于五龙庙坡一带,为西峡口兵力部署赢得了时间。

  日军攻占内乡县城后,第110师团师团长木村经广和战车第三师团师团长山路秀男来到西峡口,联袂攻打内乡西峡口镇(今西峡县城)。守军师长黄子华在王仲廉和吴绍周的指挥下,挫败了日军3个小时攻下西峡口城的计划,在西峡口坚守了一天时间。500多名守军为掩护大部队撤离,全部壮烈牺牲。日军随即疯狂向西峡口以西地区推进,同时在淅川战场先后进行了愁斯岭和清风岭等战斗,妄图打通另一个由豫入陕的通道荆紫关,策应西峡口战场。淅川县城的国民党守军鲍汝礼师和刘广信师,以少胜多,智设空城,经过愁斯岭、清风岭的激烈战斗,挫败了日军突袭占领荆紫关的企图。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王仲廉决定在西峡口以西70多里长的豫陕公路上,设置布袋阵,诱敌深入,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胡宗南担心日军长驱直入,进入西安,不允许王仲廉后退。王仲廉利用日军新任联队长稹林太夫骄傲轻狂的心理,在丁河店(今丁河镇)和西坪镇之间设下布袋阵,令廖运周师长(中共特别党员)的110师在丁河店断敌后路,令43师师长黄国书挡在重阳店以西的马鞍桥。日军139联队贸然西进,钻进口袋。山路秀男亲自到马鞍桥督战。国军士兵一夜打退日军8次冲锋,并用新式武器击毁日军战车10辆,山路秀男也差一点命丧西峡口。面对国民党守军的顽强阻击,内山英太郎不得不停止对西坪镇的进攻。国军士兵趁机对日军进行追歼。日军士兵死伤累累,丑态百出,被迫退回到丁河店以东地区。

  4月8日,日军攻下老河口镇,老河口-西峡口战役结束。冈村宁次为答谢内山英太郎,让其回到日本国内任职,另调老牌侵华分子鹰森孝为第十二军司令官。鹰森孝感激涕零,刚到南阳,即组织4万兵力,精心策划,准备以三路兵力,齐头并进,向重阳店、西坪镇发起进攻,在4月29日天皇生日那天,发动“向西突进”战役。与此同时,冈村宁次一直督战的湘西芷江战役,也于4月20日打响。

  大战在即,胡宗南却将西峡口战区的部分兵力调往陕西休整。吴绍周和廖运周倾心交谈,抒发了中国军人的爱国情怀。王仲廉在全面应对150华里的阵地防御、打退日军三路进攻的同时,再次设下布袋阵,通过坚守鹰爪山、丰子山,把日军上坂胜的163联队6000多人,引进预先设伏的蒲塘、豆腐店。日军穷途末路,在豆腐店内嚎啕大哭。后在木村经广的紧急增援下,侥幸脱险。163联队死伤3000多人,被打死的日军暴尸异国荒野,死去的士兵只能带走一个大拇指,许多伤兵因难以带走,被日军用火焰喷射器活活烧死。此役在日军军史的记载中,称为“千载憾事”。

  日军163联队失败后,鹰森孝向西突进的左突进队已不具有进攻能力。其在西峡口北面的右突进队也惨遭打击,被迫分散突围。至5月20日,日军在西峡口战场发动的向西突进战役,以日军损兵折将6500人的代价彻底失败。日本史学家评论:日军向西突进战役,“在没有达到目的的情况下而告终”。

  与此同时,冈部直三郎在5月3日擅自下令终止芷江战役,日本大本营严令从广西撤军。冈村宁次不得不于5月8日下达终止芷江战役的命令,并开始从广西撤军。国民党陆军总部原定秋季在同盟国支持下收复广西的“白培计划”,就此终止。

  南阳成为敌占区后,南阳人民奋起开展对日寇的斗争。4月7日,李先念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率新四军五师主力北上河南,进入确山县,同时派大批干部返回南阳,组织抗日武装。南阳芳林酒精厂(今南阳天冠集团)创始人邰士芳(中共党员)兄弟把多年积蓄用于组建抗日武装,组织起2000多人枪的抗日游击队,并在南阳各地发动群众,组建武装。南阳人民自发同日寇占领进行斗争。双枪女英雄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由于豫西的鲁山、南召等地成为敌占区,国民党守军没有任何反攻迹象,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河南人民抗日军准备在南召建立抗日人民政权,开辟根据地。国民党南召驻军第39集团军总司令高树勋部此时仍驻守在南召北部山区。高树勋赞成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抗日主张,对八路军进驻南召左右为难,最后在其高级参议王定南(中共党员)的建议下,与陈先瑞司令员进行谈判。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毛泽东同意,陈先瑞支队撤离南召。此后不久,高树勋在内战前线起义。

  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民众于倒悬,救百姓于水火,深得群众拥护。河南人民踊跃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在党的七大方针指引下,积极开展战略反攻。太行军区准备发动安阳战役。新四军建立了嵖岈山抗日根据地,建立起八路军与新四军的联系通道。

  鹰森孝发动向西突进战役失败后,表面上实行战略收缩方针,实际上仍在窥测时机,妄图再次发动向西作战,把南阳建成日军进犯四川的前哨基地。此时日军已处于强弩之末,但国民党军队依然消极防守。粉碎鹰森孝向西突进的企图以后,胡宗南再次把西峡口部分国军调回陕西休整。鹰森孝认为时机来临,命令驻防鄂西北的日军执行向西突进作战计划。日军115师团师团长杉浦英吉秘令其属下85旅团,于6月20日发起攻击,占领战略重地荆紫关,然后由荆紫关进入陕南。这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性战役。日军第85旅团旅团长三宫满治率领20000日军,意图快速进击,打开国民党守军防线,迅速占领荆紫关。坚守大华山上的国民党守军,在中共特别党员、110师师长廖运周指挥下,浴血奋战,多次粉碎日军进攻。至6月26日,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最后一次进攻性战役,以损兵折将3300多人而告失败。

  需说明的是,湘西芷江战役中国称雪峰山战役,一说4月20日开始,5月8日结束;或以5月20日日军退回原驻地为结束日期(因何应钦为了向国民党六大献礼,要求在此之前结束战斗,而国民党六大结束于1945年5月21日)。另说4月11日开始,6月19日结束。二者在战役开始时间上均早于西峡口向西突进作战(4月29日)和荆紫关突袭作战(6月20日),在结束日期上更早于大华山之战(6月26日)。

  廖运周和吴绍周建议开展战略反攻,收回西峡口。蒋介石和胡宗南用“以备后用”的借口,不允许守军反攻。面对命令,王仲廉叹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许多将领也甚为不满。此后参加西峡口战役的国民党守军,除廖运周奉命起义,几乎所有师长均起义投诚。吴绍周也在淮海战役中坐等被俘,后任湖南省政府参事。在李宗仁授意下,王仲廉命令部队对天天进行挑衅性进攻的日军以坚决回击,对每天向中国军队阵地打枪打炮的日军进行针对性射击,一直到8月19日日军停止进攻性射击为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24日,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部联络组代理组长吴凯上尉,代表中国军队前往西峡口,接受日军联队长吉松大佐的投降,吉松表示:完全服从中方的命令。这是中国战场上日军投降后,中日军队举行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日军战地投降仪式。此举象征着日本侵略军最终败倒在中国人民脚下,中国人民进行了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8月25日,西峡口城楼上的日军军旗化作一团灰烬。中华民族由此开始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行程。

  此电视剧所有事件均有历史记载可证。除个别因表现需要,在日期或地点上略作调整,其余均为真实的事发地和事发日期。中国军队师以上军官,建国后任副部级以上的人员,全为真人真事。其他绝大多数为真人真事,如邰士芳、邰士林、张访朋、吴凯等。个别是真人真事,但稍有不同,故对名字作了变动,如方秀云原名方秀芝,许仁杰原名徐子和。个别人物是将几个人的事迹和名字合在一起,同样有历史原型。如原85军大刀队队长是国军营长赵玉林,为了有一个贯穿于全剧的人物,也为了突出该剧的主题,故改名为国军连长、大刀队队长赵豫林。

  日军联队长以上均为真名。死亡日军军官如阿南石根、麦司阁荣等也用真名。一些后来多次到西峡口访问谢罪的日军,如藪下熏等,也是真人真事。

  该剧音乐全部选用抗战名曲和以往抗战影视作品中的经典音乐,以引起观众共鸣,唤起观众记忆,永远记住抗战岁月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事件。

  该剧编写目标:战争巨制,铁血史诗,英雄交响,真实记述,八年精粹,经典名著,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可视可听,可思可记,可乐可娱,可悲可喜;不调侃,不戏说,不注水,不凑数,坚持政治性、艺术性、真实性、时代性的有机统一。

  2014年7月16日

手机版/ 电脑版

Copyright © 2013-2017 觅涯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觅涯 鄂ICP备13008056号